一篇文教你打造進賺百萬的線上課程(?)

一篇文教你打造進賺百萬的線上課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反串先註明

反串先註明

因為反串要註明,所以這裡我先說:這篇3分鐘可以看完的文,可能無法教你賺進百萬,但也許可以幫你省下數十萬,以及寶貴的光陰。

這陣子真的太常看到「教你用線上課程賺錢」的課程了,而且收費都要價不菲,少則一萬多則乘以10到20倍。你說線上課程真的那麼好賺嗎?

經驗中,一門成功的線上課程講者必須具備三個實力:核心專業、教學設計以及社群影響力。

教學設計 - 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課程的能力

這可以分成在教學開始前的知識系統化與教學開始後的教學方法兩個層面。

知識系統化

知識系統化是將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整理出來後建立教學模型成為一套由淺入深的課程系統的過程。像是最近常見的知識萃取課程,在介紹中就有提到先運用便利貼對知識點進行自由聯想,之後再系統化排列成教學架構的思考方式。

另外,一些設計思考的線上教學,都是很不錯的學習資源。

教學方法

在我的定義中,教學方法是參考人類行為的內外在驅動力,在課程進行中加入各種不同的驅動機制,達到提升學員專注度與內容吸收力的效果。

近期這領域也有相當多的研究,例如遊戲化設計就是滿熱門的研究方向,像是王永福老師的《遊戲化教學的技術》一書就提到運用獎勵點與小組競賽的方式,數讓教學過程變得更有趣的方法。

便利貼一貼一撕,方便思考

便利貼一貼一撕,方便思考

社群影響力 - 對,就是流量。

對我而言線上課程與其說是知識變現,我認為更像是流量變現

網路社群就是個百家爭鳴的元宇宙,與你探討相同主題的講者比比皆是,免費內容如果可以疊起來,更是堆的如山高,為何學員就必須要買你的課程呢?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機會成本夠低、課賣得夠便宜,二就是他與你有一定的「信任基礎」才會願意掏錢買單。

在我的《開線上課能不能賺錢?你該評估這幾件事》文中曾提到開課想成功,你在開課前必須評估自己的流量與互動率確保你有足夠的購課基數,以及從受眾回饋內容判斷你的課程主題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

流量很重要,互動更重要

流量很重要,互動更重要

Yeti真心話 - 那你說的核心專業呢?

這就是我想要放在真心話時間說的部分...

最近真的觀察到太多從「教你開線上課創造被動收入」課程中學成出來「教你開線上課」的講師了,這不禁讓我聯想到2014年前的不動產投資課、2016年網路無本創業課、2018年前後的虛擬貨幣課、區塊鏈...等等課程,讓許多人以為自己要去割韭菜了,反而自己先被割一波。

你的專業領域是什麼?你想給人的形象是什麼?這與你的課程主題契合嗎?這都是開課前你應該思考好的。

試想,一個專業甜點師傅出來教你怎麼開線上課,真的有效率嗎?我認識的甜點大師都是開教你如何做好甜點的線上課唷。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提倡在開線上課前,你更應該先建立自己「知識網絡」的原因。

你好我是Yeti,來自CoUP! 職人創業家, 一個幫助專業工作者學習打造「知識網絡」的好地方。

如果你有任何製作課程方面的問題想要聊聊,請點這


avatar-img
我是 Yeti,不是雪球的沙龍
25會員
32內容數
雖說「吾日三省吾身」,但你離職後也跟我一樣不斷反省自己、反省老闆、反省公司或職場嗎?這是個紀錄Yeti離職創業後的反省日記,包含了職場自省、創業心得與耍廢情報,是個濃厚系個人色彩的地方,一不小心會成別人的毒雞湯,請謹慎服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身懷絕技、多年來卻埋沒在社畜生活中的你,對於FB上滿滿的教你開線上課程的廣告,是不是動了想要靠知識變現的賺錢的念頭呢? 打造線上課程就能為自己賺進可觀的收入,真的這麼簡單嗎?在開始規劃自己的線上課程前,我們可以先認識一下知識的兩種變現邏輯。
約莫在兩年前,我曾邀請老師設計一堂關於求職、轉職的主題課程,並透過問卷確認了受眾們對於這主題有明確的需求,但5週募資期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回過頭檢討,當時的我評估上犯了嚴重的誤判...
平平都是以角色設計為教學主題,為什麼有的課程可以熱銷,而有些老師賣了半天報名卻仍舊沒辦法破百呢?撇除平台是否具流量優勢,我認為內容亮點是十分重要的關鍵。 對於企業財務或是創投領域較為熟悉的朋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談錢傷感情」鐘點費的高低,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沒關係,可配合」帶過,但鐘點費定得不好,除了影響課程成本、售價的外,實際執行時的心態,
身懷絕技、多年來卻埋沒在社畜生活中的你,對於FB上滿滿的教你開線上課程的廣告,是不是動了想要靠知識變現的賺錢的念頭呢? 打造線上課程就能為自己賺進可觀的收入,真的這麼簡單嗎?在開始規劃自己的線上課程前,我們可以先認識一下知識的兩種變現邏輯。
約莫在兩年前,我曾邀請老師設計一堂關於求職、轉職的主題課程,並透過問卷確認了受眾們對於這主題有明確的需求,但5週募資期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回過頭檢討,當時的我評估上犯了嚴重的誤判...
平平都是以角色設計為教學主題,為什麼有的課程可以熱銷,而有些老師賣了半天報名卻仍舊沒辦法破百呢?撇除平台是否具流量優勢,我認為內容亮點是十分重要的關鍵。 對於企業財務或是創投領域較為熟悉的朋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談錢傷感情」鐘點費的高低,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沒關係,可配合」帶過,但鐘點費定得不好,除了影響課程成本、售價的外,實際執行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