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透明社會裡,過多的社交乘載體,讓資訊難以擴及,形塑了每個牢不可破的圈子。即使我們看起來有更多管道能相互連結,卻更為透明,透明到無法被理解、知曉。過去,我嘗試性地將其他藝術形式的寫作放在臉書或IG,它們就像小透明,跨不過地方賊的同溫層。因此,我也只能順應載體,讓這些文字成為部落格的一份子,好處是至少能累積。
在其他平台,關於 #噪山 的這場「平滑漸層帶」的展覽,已經分享了前三場。希望能夠在整場展覽結束時,將五場展覽重新整理分析。不過在這禮拜展覽結束前,記得留時間去這高雄難得的替代空間,欣賞倒數第二場,由策展人黃至理,邀請藝術家林欣儀與許佳琪的展覽。
會認識噪山,並快成為這個展覽的全勤生,除了噪山作為藝文空間在高雄的特殊性外,#平滑漸層帶 的論述也是很吸引我的部分。從Friedman 世界是平的 到 韓炳哲近年提出的 透明社會,進而設想出一個不只是談透明,或者直接坦平的社會,而是透過展覽去驗證一個具有層次卻仍平滑的社會。
前三檔展覽就平滑漸層帶這概念有一定程度的回應,而作為第四檔展覽的「書寫、折疊、時間感」,看似沒有在這概念有著墨。然而,這檔展覽有趣的反而是透明化了策展過程,一本掛在牆上的筆記本,完整呈現策展人和兩位藝術家是如何溝通,這檔展覽如何成形。
有到現場的朋友,一定要閱讀這本近似我們這年代,國小或國中會玩的交換筆記。在網絡如此方便的時代,捨棄電話討論可能有的直接與恐懼,或者電子郵件的繁文縟節。如此生活化,且易於常規的討論筆記,連結了三位可能不斷移動的藝術家,傳統的過程或許緩慢,但時間性的延伸,拉長了想像的可能。
我更想指出,透過書寫以及交換過程中突發而想的念頭(例如採集),讓策展過程中的情感更為緊密,甚至這種不規則的往返與運送,在實踐上突破了平滑的狀態,這種硬是要彎曲或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態,或許是面對透明社會的一種方式。
甚至這幾位藝術家,還曾想過直接拿筆記當作展覽,這當然也是有趣的,反正策展過程就是這麼不確定,一個異想天開就能打破前面的規律與討論。然而,作為還不認識這兩位藝術家的我,還是想看看她們的書寫以外的作品。
擅長平面繪畫與複合媒材的 #許佳琪 ,這次透過撿拾與搜集的方法,與擅長金工的 #林欣儀 共創了幾件作品。我自己是聚焦在金屬物件的彎曲、凹折,似乎暗指了我們雖然身處在不斷被抹平的世界,但作為人,我們還是會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經驗,無論困苦或是喜悅,那些情感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挺喜歡這件佳琪的繪畫創作與欣儀的金工藝術的結合,像是在平靜無聲的雪地中,聽到了教堂鐘聲的敲擊。原來自己不是孤身,時間不是停滯,還有人在為這世界敲鐘啊!不過好想知道兩位藝術家怎麼選擇將這兩件既有創作放在一起,至理記得幫我問問題啊啊啊!
展覽資訊
⟢平滑漸層帶⟣ 第四檔展覽 書寫、折疊、時間感
策展人:黃至理
藝術家:林欣儀、許佳琪
❚ 展期:𝟮𝟬𝟮𝟯.𝟬𝟳.𝟭𝟵-𝟬𝟴.𝟮𝟬 ⁽週四 - 週日 𝟭𝟯:𝟬𝟬-𝟭𝟵:𝟬𝟬 ⁾
❚ 地點:噪山藝文空間(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𝟭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