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策展過程中的書寫與折疊,情感讓時間不再平滑 《書寫、折疊、時間感》<噪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這透明社會裡,過多的社交乘載體,讓資訊難以擴及,形塑了每個牢不可破的圈子。即使我們看起來有更多管道能相互連結,卻更為透明,透明到無法被理解、知曉。過去,我嘗試性地將其他藝術形式的寫作放在臉書或IG,它們就像小透明,跨不過地方賊的同溫層。因此,我也只能順應載體,讓這些文字成為部落格的一份子,好處是至少能累積。

在其他平台,關於 #噪山 的這場「平滑漸層帶」的展覽,已經分享了前三場。希望能夠在整場展覽結束時,將五場展覽重新整理分析。不過在這禮拜展覽結束前,記得留時間去這高雄難得的替代空間,欣賞倒數第二場,由策展人黃至理,邀請藝術家林欣儀與許佳琪的展覽。

raw-image

會認識噪山,並快成為這個展覽的全勤生,除了噪山作為藝文空間在高雄的特殊性外,#平滑漸層帶 的論述也是很吸引我的部分。從Friedman 世界是平的 到 韓炳哲近年提出的 透明社會,進而設想出一個不只是談透明,或者直接坦平的社會,而是透過展覽去驗證一個具有層次卻仍平滑的社會。

前三檔展覽就平滑漸層帶這概念有一定程度的回應,而作為第四檔展覽的「書寫、折疊、時間感」,看似沒有在這概念有著墨。然而,這檔展覽有趣的反而是透明化了策展過程,一本掛在牆上的筆記本,完整呈現策展人和兩位藝術家是如何溝通,這檔展覽如何成形。

raw-image

有到現場的朋友,一定要閱讀這本近似我們這年代,國小或國中會玩的交換筆記。在網絡如此方便的時代,捨棄電話討論可能有的直接與恐懼,或者電子郵件的繁文縟節。如此生活化,且易於常規的討論筆記,連結了三位可能不斷移動的藝術家,傳統的過程或許緩慢,但時間性的延伸,拉長了想像的可能。

我更想指出,透過書寫以及交換過程中突發而想的念頭(例如採集),讓策展過程中的情感更為緊密,甚至這種不規則的往返與運送,在實踐上突破了平滑的狀態,這種硬是要彎曲或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態,或許是面對透明社會的一種方式。

raw-image

甚至這幾位藝術家,還曾想過直接拿筆記當作展覽,這當然也是有趣的,反正策展過程就是這麼不確定,一個異想天開就能打破前面的規律與討論。然而,作為還不認識這兩位藝術家的我,還是想看看她們的書寫以外的作品。

擅長平面繪畫與複合媒材的 #許佳琪 ,這次透過撿拾與搜集的方法,與擅長金工的 #林欣儀 共創了幾件作品。我自己是聚焦在金屬物件的彎曲、凹折,似乎暗指了我們雖然身處在不斷被抹平的世界,但作為人,我們還是會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經驗,無論困苦或是喜悅,那些情感都是獨一無二的。

raw-image

我挺喜歡這件佳琪的繪畫創作與欣儀的金工藝術的結合,像是在平靜無聲的雪地中,聽到了教堂鐘聲的敲擊。原來自己不是孤身,時間不是停滯,還有人在為這世界敲鐘啊!不過好想知道兩位藝術家怎麼選擇將這兩件既有創作放在一起,至理記得幫我問問題啊啊啊!


展覽資訊

⟢平滑漸層帶⟣ 第四檔展覽 書寫、折疊、時間感

策展人:黃至理

藝術家:林欣儀、許佳琪

❚ 展期:𝟮𝟬𝟮𝟯.𝟬𝟳.𝟭𝟵-𝟬𝟴.𝟮𝟬 ⁽週四 - 週日 𝟭𝟯:𝟬𝟬-𝟭𝟵:𝟬𝟬 ⁾

❚ 地點:噪山藝文空間(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𝟭𝟬號⁾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thethiefofplace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論是在熟悉的城市(或者領域),自認為駕輕就熟的我們,如果無法隨時經驗它的變化,那迷路在所難免。走進死胡同後,有些人會一蹶不振,有些人自甘在窠臼中自我安慰,有些人仍在尋找出口。離開相信音樂後,梁靜茹人生經歷了起伏,音樂上帶來的驚喜卻沒有跟著這樣的軌跡,幾張專輯下來只能說四平八穩
不知道大家對 #噶瑪蘭族 的印象是什麼?是客運,還是宜蘭的噶瑪蘭厝?若果你對噶瑪蘭的印象還停留在宜蘭,或許可以轉到花蓮豐濱新社來看看。這裡還保存著南遷時的族群文化,甚至衍生出自己獨特的東海岸噶瑪蘭生活方式。
賊賊只剩兩個文章的時間,就要卸任海派特派員的職務了,能不能有緣繼續擔任特派員呢?就請大家繼續支持 #一烈海派過生活。今天讓我們往北走到豐濱鄉的豐富部落,隱藏在光豐公路上的部落,有著咖啡的故事。 如果常閱讀阿美族部落移民史的朋友,會常看到 #Tingalaw 這個辭詞彙,它既指一個族群,也指一個地方。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賊賊擔任海派特派員系列的文章,不知道大家看了幾篇,數數看我們一起度過幾個部落。我們走過了花蓮的豐濱鄉與台東的長濱鄉,感受部落介於山海之間的美。接下來的旅程,我們難得走進小鎮市區,看看位於小鎮的部落會有什麼不同於風情。
看完真柄部落的文章,有沒有對那些與水有關的景點,躍躍欲試呢?順著真柄的旅遊文章,身為海派特派員的賊賊,當然不會忘記這次的任務囉!這篇文章會聚焦在今年真柄部落重新改造的雜貨店空間 「Dongi 茹妮」的故事。 Dongi 茹妮是由一對返鄉夫妻,志勇與豫禎經營。每次來到茹妮時,都會看到豫禎爽朗
無論是在熟悉的城市(或者領域),自認為駕輕就熟的我們,如果無法隨時經驗它的變化,那迷路在所難免。走進死胡同後,有些人會一蹶不振,有些人自甘在窠臼中自我安慰,有些人仍在尋找出口。離開相信音樂後,梁靜茹人生經歷了起伏,音樂上帶來的驚喜卻沒有跟著這樣的軌跡,幾張專輯下來只能說四平八穩
不知道大家對 #噶瑪蘭族 的印象是什麼?是客運,還是宜蘭的噶瑪蘭厝?若果你對噶瑪蘭的印象還停留在宜蘭,或許可以轉到花蓮豐濱新社來看看。這裡還保存著南遷時的族群文化,甚至衍生出自己獨特的東海岸噶瑪蘭生活方式。
賊賊只剩兩個文章的時間,就要卸任海派特派員的職務了,能不能有緣繼續擔任特派員呢?就請大家繼續支持 #一烈海派過生活。今天讓我們往北走到豐濱鄉的豐富部落,隱藏在光豐公路上的部落,有著咖啡的故事。 如果常閱讀阿美族部落移民史的朋友,會常看到 #Tingalaw 這個辭詞彙,它既指一個族群,也指一個地方。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賊賊擔任海派特派員系列的文章,不知道大家看了幾篇,數數看我們一起度過幾個部落。我們走過了花蓮的豐濱鄉與台東的長濱鄉,感受部落介於山海之間的美。接下來的旅程,我們難得走進小鎮市區,看看位於小鎮的部落會有什麼不同於風情。
看完真柄部落的文章,有沒有對那些與水有關的景點,躍躍欲試呢?順著真柄的旅遊文章,身為海派特派員的賊賊,當然不會忘記這次的任務囉!這篇文章會聚焦在今年真柄部落重新改造的雜貨店空間 「Dongi 茹妮」的故事。 Dongi 茹妮是由一對返鄉夫妻,志勇與豫禎經營。每次來到茹妮時,都會看到豫禎爽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之前工作的前同事因為興趣,開始學習利用色鉛筆繪圖。因為作品日漸成熟,開始展開畫作聯展之旅,這回很開心地能夠親臨現場欣賞。 活動名稱 : 初見-Lan & 筱珮 Pearl Huang 聯展 活動期間 : 2024.04.01 ~ 2024.06.30 活動地點 : 星漾商旅台中一中館二
Thumbnail
芸森的作品的確很溫柔、也很輕盈,輕盈到,覺得這樣的美好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消逝。我覺得這正是芸森的作品的魅力所在。
Thumbnail
三月童里為讀者呈現風格迥異卻又同等精彩的兩檔台灣原創繪本展覽--- 大牆面展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林廉恩繪本原畫展」;小木屋則是「《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吳睿哲繪本展」。不同於廉恩展覽區域滿滿的繪畫原稿和手稿,睿哲的展覽中,是隻煢煢獨立的紙偶,然而這樣的紙偶,卻迸發出不同於繪畫的故事能量與韻律感。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機器 x 材料 x 藝術超展開》特展,是一場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為起點的藝術之旅,整個展區結合了六個國家、九位參展者,以機器、工具、材料為靈感,呈現出「跳出格子」的藝術創作! 畫上格子就只能寫字嗎? 「人生如果被畫上格子,就只能寫字了。」這是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之前工作的前同事因為興趣,開始學習利用色鉛筆繪圖。因為作品日漸成熟,開始展開畫作聯展之旅,這回很開心地能夠親臨現場欣賞。 活動名稱 : 初見-Lan & 筱珮 Pearl Huang 聯展 活動期間 : 2024.04.01 ~ 2024.06.30 活動地點 : 星漾商旅台中一中館二
Thumbnail
芸森的作品的確很溫柔、也很輕盈,輕盈到,覺得這樣的美好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消逝。我覺得這正是芸森的作品的魅力所在。
Thumbnail
三月童里為讀者呈現風格迥異卻又同等精彩的兩檔台灣原創繪本展覽--- 大牆面展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林廉恩繪本原畫展」;小木屋則是「《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吳睿哲繪本展」。不同於廉恩展覽區域滿滿的繪畫原稿和手稿,睿哲的展覽中,是隻煢煢獨立的紙偶,然而這樣的紙偶,卻迸發出不同於繪畫的故事能量與韻律感。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機器 x 材料 x 藝術超展開》特展,是一場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為起點的藝術之旅,整個展區結合了六個國家、九位參展者,以機器、工具、材料為靈感,呈現出「跳出格子」的藝術創作! 畫上格子就只能寫字嗎? 「人生如果被畫上格子,就只能寫字了。」這是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