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塵囂,思考自身存在的絕佳契機:「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于軒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字:賴芊芝。圖片:毓繡美術館

αΩ 開始與結束的循環

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中,于軒期待呈現出還沒發生的未來,用像標本一樣細緻度方式呈現未來的「過去式」,隨著靠近觀看展品,便會有如進到另一個時空。

raw-image

時間感在作品中賦予的雙向意義與魅力

1. 于軒在這次呈現的準備期長達10年

2. 在克萊因世界裡,擁有該時間軸

對粗糙質感迷戀的于軒,在質地模擬上做到最細膩的呈現,可以想像其在展出的工作桌上埋頭創作的摸樣。同時,于軒也認為「殘缺」是一種美,這個思維在有些不完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端倪,(一個生命)的結束,也可以是一個開始。

raw-image

個人思考:如何討論虛構的緯度?

關於這個虛構的時空緯度,我會想質疑藝術家是如何知道「存在於遙遠未來的虛擬場景」?還是說可以視為一個藝術家心中創意的發想呢?

在展場內的文字介紹中,有著給予標準答案的感覺,不經讓人限制了想像與討論,但我也思考我上述的描述,會不會也僵化了可能性呢?

無論如何,我認為在南投人煙較少、十分安靜而宛如獨自林立的的毓繡美術館,展覽這檔異時空的想像,是一個離開塵囂,重新鑑賞美,以及思考自身存在的絕佳契機。

raw-image

關於展覽與地點

展期:2023年5月6日-9月3日

地點:毓繡美術館1-2樓(南投縣草屯鎮健行路150巷26號)

補充:週一公休、需線上或電話預約,不接受當然預約,場內不能帶除了鉛筆和紙外的所有物品。


avatar-img
2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芝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撰文:賴芊芝 「為什麼……?」來自無法藉由經驗來改變自己的松子,在每段關係中受傷時,所提出最貼近真實的疑惑。在已知道松子最後的下場的狀況下,當她越是正向,對未還擁有希望,我就越是感到難受,好像過於善良、真誠都是一種錯。松子,一點都不令人討厭,卻也無法讓人喜歡,因為她並不喜歡自己,她是期待別人能夠愛她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真正動人的,總要花一點時間才會看見 在拼貼作品中,我看見更出於自發、覺得「就是得要這麼做」的情感。而我們會需要先走過前面五個展區,方得看見這樣動人的拼貼。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撰寫:賴芊芝   在主角尋找果陀的路程中,我一再感受建構與解構之間交替的衝突之美,也不自覺地將自己帶入,好像我也是在逃跑中尋找著果陀,即便引領主角去搭車的人早已說明,果陀不存在。
採訪:蔡文培 潘姝伃 賴芊芝 撰寫/攝影:賴芊芝   15歲時,終於考上地區的第一志願新竹女中的她,因為經濟緣故無法就讀,在報到的那天,新竹北大路(往竹女)與南大路(往新竹師專)的中間,一面留著淚,一面走往南大路。但是秀足校長沒有放棄,在靠自己努力的情況下在後續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夜間部在職進修、國
撰文:賴芊芝 「為什麼……?」來自無法藉由經驗來改變自己的松子,在每段關係中受傷時,所提出最貼近真實的疑惑。在已知道松子最後的下場的狀況下,當她越是正向,對未還擁有希望,我就越是感到難受,好像過於善良、真誠都是一種錯。松子,一點都不令人討厭,卻也無法讓人喜歡,因為她並不喜歡自己,她是期待別人能夠愛她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真正動人的,總要花一點時間才會看見 在拼貼作品中,我看見更出於自發、覺得「就是得要這麼做」的情感。而我們會需要先走過前面五個展區,方得看見這樣動人的拼貼。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撰寫:賴芊芝   在主角尋找果陀的路程中,我一再感受建構與解構之間交替的衝突之美,也不自覺地將自己帶入,好像我也是在逃跑中尋找著果陀,即便引領主角去搭車的人早已說明,果陀不存在。
採訪:蔡文培 潘姝伃 賴芊芝 撰寫/攝影:賴芊芝   15歲時,終於考上地區的第一志願新竹女中的她,因為經濟緣故無法就讀,在報到的那天,新竹北大路(往竹女)與南大路(往新竹師專)的中間,一面留著淚,一面走往南大路。但是秀足校長沒有放棄,在靠自己努力的情況下在後續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夜間部在職進修、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如果,藝術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件雕塑、一次投影,或是一種行為,甚至是彼此互動的連結?藝術家呂英菖將他對生命中美好的不捨,化作一方“許願池”,並鼓勵觀者,一起完成創作。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2024年齊榮豪個展「寫我胸中丘壑」是一場令人期待的視覺盛宴,展出時間為2024.6.28-7.21,地點在新營文化中心第三畫廊。本次展覽透過影像介紹讓觀眾瞭解到藝術家的養成、師承及創作理念,觀眾可透過影片深入瞭解齊榮豪的創作靈感和背後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新營文化中心第三畫廊享受這場藝術饗宴。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如果,藝術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件雕塑、一次投影,或是一種行為,甚至是彼此互動的連結?藝術家呂英菖將他對生命中美好的不捨,化作一方“許願池”,並鼓勵觀者,一起完成創作。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2024年齊榮豪個展「寫我胸中丘壑」是一場令人期待的視覺盛宴,展出時間為2024.6.28-7.21,地點在新營文化中心第三畫廊。本次展覽透過影像介紹讓觀眾瞭解到藝術家的養成、師承及創作理念,觀眾可透過影片深入瞭解齊榮豪的創作靈感和背後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新營文化中心第三畫廊享受這場藝術饗宴。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