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異位性對話】聲音書寫實驗室|聲文專欄|在德希達渠道與裸聲之間

raw-image

00:27 這次,你躡手躡腳地從我後面靠近。

01:18 我想盯著你看,但你魚骨般透明,忽左忽右,緩緩地彈過來,又彈過去。輕盈的。富有彈性的。

01:37 突然你像冰淇淋一樣融化了。更多冰塊憑空出現,這些冰塊沒有填滿任何地方。我還是不能感覺到涼爽。

04:17 好吧,冰面顆粒的摩擦,以及更立體的咀嚼著冰塊,我終於確定你在這裡。

06:16 那麼,像這樣,我才正想著你要請我吃點心。你卻又開始左右彈回來,彈過去。我追蹤你的位置,不斷地凝視,而你像吹泡泡那樣輕盈的一再消失。

06:40 你又要給我更多的冰塊?更多的牙齒?更多的骨骼?骨骼從骨骼的洞中穿過,落地,刮過地面的鋪墊,產生一道又一道的刻痕。剛剛全部的水都哪裡去了?我不會輕易離開,因為這些精巧的刻痕、碎片,和你閃躲的姿態。

09:06 我想你是一個類似雜耍特技的演員?此刻你正在一顆球和其他物件的堆疊上,保持著奇怪的平衡,再慢慢站起來。緩慢的過程中,還擺出幾個假意的踉蹌。現在我看出這個空間充滿中細細密密的鋼索絲線。你舉著肩膀,繞著這些絲線,危險的閃身。

09:45 一片又一片,你削下一些極薄的肉片又將剩下的擠成泥狀。師傅,這是你的料理嗎?

10:20 現在我開始期待滿桌的肉聲料理了。每一道你都會親自示範給我看怎麼組成的嗎?

14:34 你抓起幾種豆類噴灑出去,佈滿狹長盤面,然後加上一條細細的麵,和幾片枯碎的斷面,厚實的塊狀組合。點綴一枝紅色的裝飾枝枒。你端過來的方式使枝枒不斷的搖擺、搖擺,在搖擺中融化,被晃成抹醬。我用它勻著豆子吃了。

17:10 下一道料理:你切一些很細的絲,與更細的,另一種顏色的絲,一小撮藍色的粉末,在你並不操作的時候,因為前面的某個聲音在此處發酵,自動灑下。碎骨片。石蓮花?肥厚的植物葉面?葉面的反光和氣味對我來說有些薰人。一點醬汁。更多醬汁。醃漬。

21:33 一隊白衣女子走進來,踏著緩慢的舞步,她們定格。而你只是撥了撥盤子,擺放更多的餐具。另一組腳步更細碎輕盈的女子列隊兩側走進來,她們速度飛快,安靜無聲,各就定位。

  • 原始發佈時間:2019年12月11日



對話模式

本組聲文專欄中,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它們的誕生起始時間完全相同,不是各自分別獨立生產。

本組合聲音和文字的製造,包含兩人視覺、聽覺接收資訊,以及聆聽/凝視的同時,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操作自如的手部勞動組合而成。

兩人事先確認創作模式,並在同一空間,同時啟動以下步驟:

聲音創作者進行現場即興(由聲音先出發),而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上的文字則投影在兩人所處的空間,能讓聲音創作者一目瞭然的空白牆壁上,以便即興處理聲響的過程,聲音創作者可以自由看見打字回應的內容。

文字創作者每一段文字打出之前,會觀察計時器,先打上記錄該段落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關於最終呈現的考量,原本設想過將電腦打字以螢幕即時錄影,疊加聲音錄音製成影片,在Youtube頻道上同步播放。但經雙方共同決定,為了不主動製造更多文字影像閱讀占用聲響聆聽的曖昧干擾,介入聆聽者本身以其他想像參與聲音對話的機會,且更精準的維持文字部分占用對話的比例,決定仍讓聲音/文字分別陳列,保持個別資訊強度。

創作者 聲音:谷奐暲

1977年生,高雄前鎮人,高雄聲音聆聽推廣單位「耳蝸」成員。曾從事樂手、藝文展演空間、美術編輯、DJ、活動企劃、倉儲工人、音響專員、唱片行店員……等,2004年同樂友組成實驗搖滾樂團BRC,參與國內外演出,後轉向個人宅錄及創作(磁帶噪音/物件/Soundscape/電噪),作品呈現多探討因緣、苦空無常,另與聲音藝術家劉芳一有 Poor Squirrel 即興音樂組合,現為巴多池塘唱片行負責人。

創作者 文字:藍念初

1988年生,高雄楠梓人,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以文學和跨領域藝術聯覺、解讀、互譯、記錄、企劃工作為主,嘗試將文本分析的技術轉化成藝文導讀、創作的基礎。現為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在館內從事文學人體實驗。2019年企劃包含「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文學帶路心旅行」系列,紀實劇本工作坊、《高雄文學地方誌》編輯、「文學咖啡讀書會」主持人。




「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

高雄文學館2019年5-10月的「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包含記錄在地實驗音樂發展歷程的海報、書誌展覽「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將高雄文學館文學書房展覽空間,打造為「實驗音樂的房間」;企劃文學作品以DJ選樂導讀/聆的「音樂直播」;文字創作者和聲音創作者現場進行跨藝交流的「演出對談」;聆聽不同音樂類型,並以文字進行書寫練習的「音樂書寫工作坊」;不同對話形式,讓聲音和文字互動組成的「聲文專欄」。

  • 企劃專員/藍念初
  •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 協辦單位/耳蝸 Cochlea La
跨藝展覽|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
  • 地點:高雄文學館一樓文學書房
  • 策展:劉芳一
  • 主視覺設計:鄧樂滔
演出對談
  • 2019-05-12|隔牆入耳:聲與聲之外|耳蝸創始成員╳吳俞萱
  • 2019-06-22|枝梧:開枝散葉的圖景|楊雨樵╳張欣
  • 2019-07-13|關於那些空與無|張惠笙XNigel Brown
  • 2019-09-01|「電波/身體」|羅悅全╳顔峻
  • 2019-10-12|聲熔質變IV:眾妙之門|丁啟祐X劉芳一X楊雨樵
音樂書寫工作坊
  • 2019-08-18|喔,你有著灰色的耳朵:聆聽流行歌曲的縫隙|林易澄
  • 2019-09-29|如果夠靠近,我們會發現它:前衛音樂裡的政治與詩學|林易澄
異位性對話:聲文專欄
  • 〈忍耐的極限〉關於震動與摩擦的十三段回憶──給聲音書寫實驗室|文字◎楊雨樵;空間策展◎劉芳一
  • Sloth Scamper )))))) Animal Experimentation|文字◎林易澄;聲音◎Jyun-Ao Caesar
  • 只是連接地下道跟KL|文字◎林易澄;聲音◎Jyun-Ao Caesar
  • 1776.3.0|文字◎誠意重;聲音◎Yu Lee╳誠意重╳小劉
  • 1777.4.1|文字◎誠意重;聲音◎Yu Lee╳誠意重╳小劉
  • [0.1]x[0.1]|文字◎藍念初;聲音◎谷奐暲
  • 在德希達渠道與裸聲之間|文字◎藍念初;聲音◎谷奐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學的地方想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