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輕軌的車站

輕軌可以視為很多節的公車。事實上在大眾運輸發展歷史中,輕軌的前身--路面電車,還是公車的前輩。在人類還沒發明橡膠輪胎跟汽油引擎之前,路面電車已經在歐洲的城市裡擔任起大眾運輸的任務了。在德國,輕軌跟公車的站牌是同一種造型,就是承襲這樣的發展過程的結果。所以輕軌跟公車在某些交通設施與營運概念上,其實是非常類似的。
只是輕軌受限於軌道設施,不像公車可以隨意變換車道,相較於公車單純的路邊停靠方式,輕軌必須發展出許多種車站的型式。有別於歐洲各大城市新蓋的輕軌系統,德國許多城市仍保留早期的路面電車,並在原有的基礎設施上,發展出更安全的車站型式。下面我們就分別來介紹:

1. 路側軌道

2. 路中軌道

路中軌道就比較麻煩些,因為輕軌沒辦法像公車一樣切到外側車道停靠,所以就只能透過教育訓練的方式,讓汽車駕駛者經過輕軌車站且遇到列車停靠時,自動自發停在輕軌後方,讓出車站空間的道路,讓旅客在馬路上上下車。
在德國沒有所謂汽車教練場,學開車是教練坐在旁邊直接上路的,所以學習過程中,教練一定會告訴你遇到大眾運輸車輛的觀念跟規定。考照的時候考官也是坐在隔壁,如果你遇到輕軌停靠時沒有主動停下來,那你就下車了。
現在這樣的輕軌車站型式已經越來越少,主要原因為還是有不可避免的事故發生,所以只剩下住宅區速度較低,或是交通量比較少的路段,才會有這樣的車站配置。
平常道路外側的車道供車輛通行,但是當輕軌駛入車站時,原本關閉的號誌會亮起,然後依序顯示黃燈、紅燈,這時內外側車道的機動車輛必須停止在號誌及停止線後方,前方的區域則變成臨時性的車站,供輕軌乘客上下車使用,等輕軌離站之後,號誌燈熄滅,機動車輛才可以繼續行駛。
此外,提高路面也降低了輕軌車輛與道路之間的高差,讓乘客上下車更快速,行動不便的旅客上下車更便利。
只是這樣的車站型式需要很寬的道路空間,不見得能夠應用於所有的道路,規劃時有非常多的限制。而且乘客進出車站時,還是得跨越兩側的道路。
輕軌的特性,就是因地制宜的彈性。台灣有許多城市的街道,受限於歷史發展與都市計畫,沒辦法採用最完美的B型路權搭配候車月台時,其實可以考慮依照現地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路權與車站型式。
只可惜台灣在推動輕軌法規與設計規範的過程中,依舊採取比較保守的觀念,禁止使用C型路權,讓許多輕軌在規劃時限制重重。
如果交通工程師受過良好的教育訓練,他在規劃設計時,自然會考量現地交通情況,是否能夠採用C型路權,而在安全、效率、經濟、可行、民眾接受度方面做出衡量,實在沒有必要在法規與設計規範中,一開始就因為害怕,而限制採用C型路權的可能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林胤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