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朗開經文普化群倫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4

 

古往今來,每遇重大劫難,輒有大慈大悲的仙佛下凡應世救劫,這要算一般宗教信徒的「常識」,屬於情感的認知──或者,要說是一廂情願的期待也行。天帝教拜教主為上帝之賜,有更為翔實的依據。

早在涵靜老人潛隱華山時期,《道統衍流》已通過少年維生降傳人間。高明如涵靜老人,捧著天降奇書仍然莫名所以,完全無法理解天上的用意。但滿腹疑問是一回事,既是上天的恩賜,理當珍而重之地收藏。這部奇書,先是收在華山的大上方,隨著對日抗戰結束,涵靜老人下山,暫棲上海,而後渡海來台。這部天書幾經播遷,一度只是緘默地高懸堂上。直到涵靜老人心焦於核戰浩劫將襲捲而至,《道統衍流》的載記忽而躍上心頭。

憑藉天人教主的身分,固然無力回天,然而天人教屬道統第五十五代,而「五十五」正是天地之數,返本還原,當務之急,便是回歸第一代的先天天帝教,請求上帝親自擔任教主,動員諸天神媒,同來化延末劫。

天帝教復興一事,請容他日詳敘。敢問當年啟發涵靜老人復興天帝教的奇書,究竟內容為何?

《道統衍流》從第一代「天帝教」上帝立教,到第二代「天化教」承襲上帝道統,主張積極入世,以治平為宗旨,歷記各代教主領命下凡,布化興昌的舊典。宗主在歸證不久即降傳的〈垂禪文〉,不啻《道統衍流》的摘要演述:

稽茲大道。溯生天帝。效法自然。行于上下。歷易隆亙。世紀丕光。(敏警按,此指第一代先天天帝教)

殆迄斯今。盤古制創。承天立極。開來繼往。(第五十一代天極教)

帝德初佈。軒轅輝昌。堯舜祖興。文明啟張。緒纘先聖。仲尼憲章。(第五十二代天源教)

鈞天主教。統御五宗。或釋或道。曰聖曰賢。五洲共仰。十方同瞻。(第五十三代天鈞教)

吁。斯有天德。替襲鈞天。普道施德。體行好生。廿字燦爛。松柏青青。(第五十四代天德教)

咨爾極初。教遍西北。主宗天人。宣斯教義。盛矣媲美。天曆在爾。天命在身……(第五十五代天人教)

〈垂禪文〉屬典雅的文言版,首句開宗明義,直指上帝模擬天道立教的第一代,概括漫長的傳播,很快便跳接到本地球布教的始祖盤古,從第五十一代盤古氏講起,直到「廿字燦爛」的第五十四代。「咨爾極初」以下,天命薪傳到第五十五代天人教主李極初氏。如果援引《道統衍流》的相關記載比對,對〈垂禪文〉當有更深刻的理解。

《道統衍流》第五十一代天極教,教主盤古氏。天極教主與古老神話的盤古同名,確有其人,並非憑空杜撰。至於開天闢地一事,以當代神話學的觀點,當有不同詮釋。神話的內容或許荒誕不經,卻是缺乏文字記載,只能口耳相傳的先民用以代代相傳的曲折形式。借用神話學的思維,或許我們可以大膽推測,盤古的開天闢地,指的不是有形的天地,而是無形的教化


中華文化向來以早熟著稱於世,《周易》的智慧令人驚嘆,然其問世當早於三代,若問華夏何以得天獨厚?與教主降生中土當有密切聯繫。試看緊接其後的第五十二代天源教,《道統衍流》即明言其教義乃繼承天極教而來,以闡化傳統道德為務,教主為軒轅黃帝,共傳十五世代,興昌者共五世:第三代的神德教主唐堯,第四代的神穆教主虞舜,第五代的神明教主夏禹,第十代的神隆教主周公,第十二代的文宣教主孔聖,都是名垂青史的聖哲。換言之,改易《道統衍流》的宗教語彙,轉成學術語言,天源教其實就是中華文化主幹的儒家

道統第五十三代為天鈞教,教主為鈞天上帝,奉上帝聖詔於無形翊闡教化,有道世輔宗五尊共闡教化:

其一為太上教主,即撰寫《道德經》的老子。承第五十代天道教教義,主清淨無為。這個傳承關係還可以向上溯源,第五十代的天道教上承第四十九代的天生教,其教義即「道德」。

其二為釋迦教主,世人極其熟悉的釋迦牟尼佛。承天命教教義,化創慈悲平等。天命教乃道統第十三代,教義主慈悲而戒殺,仁善而德化。

其三為禦寇教主,即回教的穆罕默德,以自然循御,不息常存為教義。

其四為基督教主,承天都教教義,化創憎世而博愛。天都教屬道統第三十八代,教義主張捨生榮而求死樂,更為當世熟悉的表達方式,即追求死後的天國。

其五為雲龍教主,天帝教同奮理當耳熟能詳,《廿字真經》奉為「禮字主宰」,主張承天道教化,自修法技。

第五十三代五輔宗鋪排開來,捨雲龍教主不論,再與第五十二代的天源教結合,實即世人習稱的「儒、道、釋、耶、回」五大教。

我們在其中不僅覷見道統的傳承,還有教義的繼承與開創。再者,從第五十二代與第五十三代的重疊並行,我們還會恍然大悟:上帝的道統傳承畢竟不同於人間的改朝換代。人間一旦新朝建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前朝的命運必然是一網打盡。天道生和,兼容並蓄,道統傳承固然有配合時空改易的需要,可與此同時,舊有的道統依然可以與當令的新來者並行不悖。

中華文化的主幹,從黃帝以降,開展為儒、道兩大宗,爾後再結合從印度傳入的佛教,成為儒、道、釋三家並立,其中儒家為第五十二代,道、釋為第五十三代,絕非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是相輔相成,共同圓成上帝交付的教化使命。

第五十四代天德教,教主即蕭昌明氏,天帝教同奮敬稱的「宗主」,繼承雲龍至聖的法技以濟世,並創廿字真言以化人。有十八真君弼教開化,即《廿字真經》禮敬的「忠字主宰」以迄「真字主宰」。另有六輔宗:協天大帝、文昌大帝、觀音大士、天樞呂祖、南屏濟祖、北宗洪祖。其中為一般大眾耳熟能詳者不再贅言,「協天大帝」即民間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曾在明朝受封「協天護國忠義帝」。「北宗洪祖」即擘建民間組織「洪門」的鄭成功。

第五十五代天人教,教主李極初氏,承天德教的廿字真言正己化人,以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為終極目標。天人教承荷道統的時間極短,教主涵靜老人為拯救天下蒼生,哀懇上帝,天帝教重來人間,道統返本還原,回歸第一代。

與人間地球密切相關的道統略略爬梳過後,且讓我們回頭瀏覽天開地闢之後,上帝教化的傳布。從《道統衍流》極其有限的載記中,我們可以窺見何等訊息?

因應劫難,或者就只是單純為教化人心,同領上帝御命下凡的教主,因地制宜,因時制義,其宣教的主旨大義不但可能有所出入,甚至可能互相衝突。涵靜老人的教誨若果真正入心,拜讀《道統衍流》時少不得經受極大的衝擊。

比如說,同奮理應積極奮鬥,但道統第七代的天清教偏偏主張悲觀,第十五代的天拓教也有類似主張。

修持理應以淑世為先,己立立人,自覺覺他,反正不應該作自了漢。第二十代的天神教卻主張獨善其身。

「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天帝教喊得震天響,「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何等偉大的理想。第二十六代的天下教,第三十代的天運教偏偏主張闡數理而主定命,等於屈從命數。

宗教徒不應追求神通,善用法技以興教的卻代代有之:第十七代的天弼教,第三十四代的天永教,第五十代的天道教,都是其中犖犖大者。至於涉入較淺,只是「酌」用法技者,第五十三代的太上教主、雲龍至聖,第五十四代的蕭教主皆是。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點評諸子百家,認定各家儘管路數不同,但主旨無二,「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百家齊放,主張各異,但目標只有一個:「治」。就政治層面來說,「治」是長治久安;就民生來說,「治」是安居樂業。如此評論,照樣可以援用在歷代教主的教化,因為時、空背景的差異,必然以高度智慧作出相應的調整。「朗開經文,普化群倫」,只要教民愛民的目標達致,何須拘泥於同一條路徑

我在《道統衍流》中除了看到上帝的大愛,其實還看見了天道的縮影。天道自然,出於悲憫的救劫終是逆勢而為,即使出於上帝的派令,仍然有碰壁的時候。第二十代的天神教主鎩羽而歸,無有教嗣;第二十二代的天慧教主與六名弟子共同罹難,未得傳代。再如第四十九代的天生教,儘管傳衍九十五世代,但興昌者僅有寥寥一世;第五十代的天道教,雖然傳了四百七十七世代,但興昌者也僅屈指可數的七世。

倒是第二十一代的天憲教主親仁體德,因為政教合一之故,共傳八百七十七個世代,開道統之新紀,興昌者無數,《道統衍流》乾脆一筆帶過。我對此沈吟許久,恍然想起初入帝教時,天極行宮掛滿涵靜老人與政界大老合照的大幅照片,當時滿心不以為然。如今活到相當年歲,有了相當閱歷,終於了然:老人家心裡盤算的是什麼。

政治固然是兩面刃,一不小心就沾得滿身腥,臭不可當;可一心只圖清高的同時,也可能丟掉許多濟世的資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