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蝶變

當視見一隻蝴蝶出現在視域中,清楚的意識讓人直覺它的真實,那樣它的存在是“有‘’。

但在仔細觀察後,卻發現那裡没有蝴蝶,真實的發現卻是“空”。但那是“空性”的覺知嗎?禪宗卻說那是ㄧ種“頑空”。是禪者休息在一種心神缺席的狀態,或者處於一種頭腦空白的狀態中經歷一段空虚、空寂或無念的時間。

此時禪者錯覺自己没有任何想法、感覺或體驗,甚至錯覺自己的心靈已經消失或不存在。這種境界可能會讓禪者感到非常安詳和平静,但這種境界僅僅是禪修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真正空性的覺知,是禪者要將存在的事物置于封閉的觀察中,並試圖弄清楚事物真正最終本質的结果。即禪修者必需進一步深入自我探究,觀照内心和身外的萬物,以真正洞察自性。蝴蝶又來到視域裡了。若感受只有形象美,蝴蝶就無法如其所是的表現深層的「美感」,我仍是「我」,蝴蝶仍是「蝴蝶」,這樣淺層的開悟,是處於不完整的開悟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可能會經歷某些洞見或領悟,但尚未完全將它們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未能真正地體現它們的存在。也就是仍有「物執」,有煩惱,有迷惑。 

突然間「我」感受蝴蝶飛舞的快樂,也感受靈性的超昇,那飛向虛空的脫落自身,「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呢?

這個「突然」絕非偶然,因為是禪者跟隨了ㄧ位卓越的靈性導師,定期的自我反思、誠實的自我評估和不斷學習和成長。所以‘’我‘’與‘’蝶‘’都蛻變了。這亦是禪者因「無我」的實踐來實踐「無求」的結果,因為隨著一個人修行的發展,他或她停止了對個人開悟的追求,而是專注於幫助他人。

而當你不再關心自己的成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幫助他人擺脫痛苦的努力中時,反成了幫助自己開悟的增上緣。

這說明“空”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它指的是事物的缺乏獨立存在的本質。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種因缘和條件所组成的,没有任何事物是獨立存在的。因此,“空”指的是事物本身的空缺、依賴性和無常性。

“空”不是一種绝對的存在,而是一種相對的存在。這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彼此影响,並以各種方式相互依存。因此,“空”是事物之間相互關連的一種表現形式。

因此通過深入地理解和體驗事物的“空”,我們可以减輕痛苦、降低執着、增强智慧,並最终實現解脱和開悟的目標。


所以‘’蝶‘’的蛻變也是‘‘我‘’的蛻變,而對「空」的領悟就是莊子「莊周夢蝶」的哲理精華,因此釋`道兩家都關愛萬物,慈愛生靈,領悟「空性」絕不是消極的虛無主義,因為虛空裡含容了無窮的願心,因此聖嚴師父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是真正洞悉了「空」的真諦。

 

結語:蝶入虛空真實不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