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分享:《重啟人生》

成功就像酒精或毒品,嚐得越多越上癮。


從求學到就業,屢獲佳績的人從不停下腳步,無時無刻用盡全力,為的就是再次成功,重溫那無比暢快的光輝時刻。而當他們發現,一樣的成就卻無法帶來一樣的快樂時,唯一的路看似只有往更大的成功邁進,直到撞上天花板,怎麼加速也只能倒退時,剩下的只有巨大的失落感,彷彿被宣判了死刑,只是可以緩刑。

更悲慘的是,身為客觀上的人生勝利組,沒人覺得他們需要同情或是伸出援手,過往飛黃騰達的人現在再怎麼哀怨,通常也只會被嘲諷不知滿足,即便衰退是事實,痛苦也很真實。

我們對老年人的共識約莫是六十幾歲,但智力與技術的衰退卻來得早得多,許多頂尖運動員三十歲就開始走下坡,金融專家大概可以發揮到四十歲以前,作家的大量產出期約莫在五十歲左右,歷史學家很幸運的可以在七十歲達到巔峰,但想當歷史學者的人不多,願意熬到七十歲才出人頭地的人更是絕無僅有。

不同專長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別,大致可用體力與智力解釋,年過三十的人大概都已親身感受體能上的衰退,而許多人賴以為生的「聰明」,也就是所謂的「流體智力」,通常也在四十歲以前就加速往下,不管是閱讀、數學、創新等能力,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退,這就是讓許多高成就人士痛苦不已,死命抗拒的自然法則,這也讓他們忽略了上帝開啟的另一扇窗:「晶體智力」,可以大致理解為「智慧」,通常都是中年以後才快速累積,若沒有罹患失智症,甚至可能到死前那一刻才達到顛峰,掌握住它的人得以持續活躍,看看巴菲特或是張忠謀就應該懂了。

真正明智的人會坦然面對聰明與體力的衰退,並擁抱逐漸增長的智慧來展開第二曲線,蛻變過後的你,通常無法保持過去的迅捷與高效,但卻較能做出更正確也更全面的決策;若是談到教學傳承,你也絕對能做得比十年前的你好得多,過往發光發熱的舞台的確不再屬於你,但世界上還有許多更大的場子讓你繼續大放異彩。

然而,人生不會只剩下工作,工作以外的生活,仍亟需被滿足,該怎麼做?人很容易直觀的認為,不足就該填入,就像幫半滿的水杯添到滿一樣自然,很少人會發現,把水倒入更小的水杯更實在。


滿足感 = 你擁有的 ÷ 你想要的

與其耗費心力擴增分子,不如仔細思考分母有沒有需要這麼大,你真的有「想要」更大的房子、更拉風的車子、更高貴的服裝與收藏、更高的地位、或是更多的泛泛之交嗎?或許你曾經將一些東西列入所謂的「願望清單」,打勾之後,你真的到今日仍覺得滿足嗎?如果想著手做些改變,可以試試作者推薦的三招:問「為什麼」而非「有什麼」、立下「反向」願望清單、及往「小」修練,我們可以只享受物質,但不受制於物質。

我們從開始第二曲線找回價值感,由刪減願望清單增加滿足感,下一步要做的是—擺脫孤獨感。樹木要長得又高又挺,仰賴的是根,而且不是只靠自己的根,是與同伴盤根錯節的根。紅杉可高達接近百米,根部深度卻只有一兩米,能有這樣不成比例的奇蹟,就是因為紅衫林木彼此的互相扶持,可靠的連結使它們欣欣向榮。已經有許多長期研究指出,年長者的健康與幸福感與他們的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尤其是少數而真摯的情感連結,缺乏就會引起強烈的孤獨感。根據統計,像是醫師或律師這樣的高成就職業,孤獨感最高,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眾星拱月的工作怎麼會孤獨?但事實上是,環繞他們的人群絕大多數都屬於「工作上的朋友」,因為彼此在職場上能互利才有來往,並非真正交心,而高工時的職業一般也最忽略家人,甚至會覺得花時間陪伴與做家事是「浪費時間」,最後就是家庭疏遠,朋友關係薄弱,在職場上成功的人,卻在人群裡孤獨。如果你已婚,試著培養有愛的「友伴式關係」吧,但仍須知道婚姻和家人不足以取代親密的友誼,而與朋友深交需要花時間刻意練習與投入才行,很多研究都指出:「中年之後的重大幸福特徵,就是能不假思索,說出幾個知己的名字。」,仔細想想,其實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終於知道,衰退終將來到,而且來得還有點早,但這也是提醒我們應該轉型的訊號。改變心態,調整生活,度過轉型期,如獲新生。

《重啟人生》,誠摯推薦給所有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