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面對人類啟示錄,之三個延伸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有幸寫下一萬字的影評之後,這部史詩般的電影又讓個人產生多種聯想-

1,首先是電影爭議性的聲音運用-人類話語不斷被打斷

2,再來是電影細密隱藏的精神結構-【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競合體系

3,最後,電影出現的閃電雷霆剪接,一秒鐘的艾略特詩集《荒原》影像,成為一個未來有待開發的奧本海默研究議題。



raw-image

大膽的聲音設計:不斷被打斷的話語


很多影迷、影癡、影評人,對《奧本海默》「不甚專業」的聲音運用,感到焦慮、困惑,如對白聽不清楚,音樂還會蓋過對白,個人卻覺得,這或許是電影一致性風格的精神展現-人類爭名奪利的話語,面對宇宙奧秘,宛如噪音。

被打斷的人類話語,首先以剪接顯現,在古典戲劇中,關鍵旁白或情緒累積的時候,導演諾蘭會當頭給你個跳接,直接切斷,讓觀眾直接從天花亂墜的英雄敘事邏輯,打回宇宙現實的物理邏輯。

仔細觀看,不僅在快速剪接上,《奧本海默》於場面調度上,更精采呈現【人類不斷被打斷的話語】。不僅奧本海默個人思緒非常跳躍,他於教課或是實驗室討論時,常常會被嚴重打斷,如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讓奧本海默說出推動劇情的對白,一開始符合古典戲劇邏輯,卻直接硬生生,被旁人喧嘩打斷,所有的科學家突然離開位置,聚焦在一張紙上-泰勒以程式運算,算出核彈會造成大氣燃燒,地球毀滅。場面調度讓奧本海默馬上切斷自身呢喃的內心小劇場,立即切向現實的物理性後果轉折,人類會不會因核彈毀滅?

如此面對宇宙奧秘,人類不斷被打斷的話語,更呈現在《奧本海默》的核心主軸,【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複雜關係上。


raw-image

面對地球毀滅,【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競合體系

導演諾蘭可說精彩提煉原著-《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歐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提煉出其核心精神架構-【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關連體系,並以他們身為天才科學家,卻不斷被他者打亂的模式,鋪陳出二十世紀的人類命運寓言。

-被打斷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提出劃時代的相對論之後,他創造的宇宙完美圖像,立即被海森堡提出的「測不準定律」給活生生打斷,波耳緊接著提出「互補原理」,造成「波耳-愛因斯坦之爭」,掀起師生對抗,奧本海默等新起之秀,更以新興的量子力學,讓愛因斯坦從物理金童,瞬間成為過時老人。

-被打斷的波耳:

以「波耳-愛因斯坦之爭」,年輕氣盛的波耳,不僅掀起量子力學,更引爆原子彈的未來想像。身為丹麥人的波耳,整個量子力學方興未艾的研究,馬上被納粹佔領丹麥,給強力打斷,然後他的得意門生,海森堡,還會跑到他家,和他談論自己負責的計畫-納粹秘密製造核彈。氣急敗壞的波耳,於是在間諜的幫助下,潛逃到英國和美國,幫助製造原子彈,企圖以製造核彈,「終止所有戰爭」。

-被打斷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受恩師波耳的鼓舞,「在你研究時,你聽得到音樂嗎?」馬上打斷其劍橋的實驗物理研究,直轉德國哥廷堡的理論物理,和天之驕子海森堡,系出同門。奧本海默於是成為美國研究量子力學的第一人,曼哈頓計畫的主要推手,極力對抗海森堡的納粹核彈計畫,最後成功進行人類第一次核子試爆,投下廣島、長崎核彈,成功中止第二次世界大戰。

然而,【背負二十二萬人死亡】,身為「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直轉反對氫彈的發明與製造,得罪了華府所有的政客和軍火商,於麥卡錫主義之下,被戴上共產黨的帽子,被拋出美國所有核子計畫之外,永不翻身。

【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之三代科學家複雜關係,於戰後仍然緊密交錯。以一種奇異的命運安排,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的關係,從上師變成下屬,奧本海默於戰後成為「美國最有名科學家」,意氣風發,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校長,變為愛因斯坦的直屬上司。即使愛因斯坦晚年仍極力反對量子力學,奧本海默對他仍終身尊敬。

奧本海默身為【麥卡錫主義的最大犧牲者】,不但得到愛因斯坦的背後力挺,愛因斯坦更衷心贊同奧本海默的倡議-反對核武擴張。於是,在他死前一個星期,提出【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反對全球核武競賽,阻止人類末日的核子大戰。愛因斯坦之最後宣言,完全共振波耳傳承到奧本海默之終身理念-以發明核彈,中止核戰。

三個人的核子理論和實踐,成為二十世紀的矛盾寓言,和人類未來的啟示錄預言。

raw-image

面對人類啟示錄,與《荒原》棋逢敵手,共振梵文神典

【愛因斯坦-波耳-奧本海默】表現出科學家之間的競爭合作關係,奧本海默更企圖超越科學界線,意圖連結文學與宗教,尤其展現於其與《荒原》的關係上,成為面對地球末日預言,思尋一種人類承擔。

奧本海默和艾略特詩作《荒原》的關係,於電影和原著上,並沒有很多磨墨:

-於電影中,只出現約一秒的跳接鏡頭(個人於第三次觀影,終於看到)。
-於原著中,只出現約一行的篇幅,表現青年奧本海默的文學品味。

然而,我們卻可以嘗試,推敲奧本海默與《荒原》的緊密關係,作為一種未來的研究方向:

1, 面對人類末日的意象:

奧本海默似於第一時間,就拿到艾略特本人,都說自己看不懂的《荒原》。雖宛如無字天書,青年奧本海默卻深感著迷,因為其淋漓盡致,展現人類的精神危機-工業革命成功後,科技至上,人類靈魂變得乾枯的荒原,一個浩劫災難來臨,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此持續乾枯,預示另一個浩劫災難即將來臨,如正在醞釀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諭示了人類末日的可能,如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核子戰爭。

2, 梵文古經,作為智慧活水源頭:

面對人類科技至上,靈魂變得乾枯,艾略特大膽於《荒原》之現代詩句中,於當代碎裂的話語中,直接穿插梵語古經,做出一種異質衝撞與強烈對比,在現代無意義的戰爭廢墟之中,找出過去精神復甦的活水源頭。

《荒原》使用梵文古經之大膽、直接,或許震攝、影響了奧本海默,讓年輕氣盛的奧本海默,感到棋逢敵手,不甘示弱,於是開始學習梵文,幾個月後,即可直接閱讀,並且朗誦《薄伽梵歌》原典。

兩千多年前的《薄伽梵歌》,最後成為奧本海默,於「三位一體」人類第一次核爆之中,望見人類全面毀滅的火焰沖天,所想到的第一個回應,宛如上帝之火,降臨人間,『我現已成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從《荒原》到《薄伽梵歌》,奧本海默試圖尋找,人類末日的預言與承擔。

raw-image

raw-image

關於奧本海默與《荒原》,個人有幸於此影評連結,之第三部分,嘗試探索,作為一種原創研究之開始,作為參考,敬請指正!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緣起】 有幸於得知作家去世的二十四小時內,撰寫了四千字文章,作為當代文學生態,長期無償分享的一部分,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我不建構虛構角色,我解構我曾經成為的那個女孩。」-安妮艾諾 【緣起】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此為第 8 篇,評論安妮得獎之前、之後之兩本書,並探討其【於法國文壇掀起之衝擊】。此作為長期的分享實踐,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另外,紀錄片《安妮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諾貝爾獎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之相關文章。 這裡為第 7 篇,關於其紀錄片與文學作品的緊密連結。 (第 8 篇準備中,為其得諾貝爾之前,引爆話題的最新背德小說之書評。) 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緣起】 坎城影展結束後,第二篇長文,作為個人長期研究的「文化例外」電影生態,一個持續的無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法國三年三位女導的登峰成績,一方面彰顯了當代影視的女性意識抬頭,另一方面也代表法國百年堅持發展的藝術電影政策,持續開花結果。 然而,這個引領全球的藝術電影體制,正受到根本威脅,讓本屆金棕櫚女導演,潔絲汀.楚特,於得獎致詞時,於全球觀眾面前,發表一段震撼法國政壇的抗議宣言...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緣起】 有幸於得知作家去世的二十四小時內,撰寫了四千字文章,作為當代文學生態,長期無償分享的一部分,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我不建構虛構角色,我解構我曾經成為的那個女孩。」-安妮艾諾 【緣起】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此為第 8 篇,評論安妮得獎之前、之後之兩本書,並探討其【於法國文壇掀起之衝擊】。此作為長期的分享實踐,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另外,紀錄片《安妮
個人有幸持續書寫諾貝爾獎爭議女作家,安妮艾諾,之相關文章。 這裡為第 7 篇,關於其紀錄片與文學作品的緊密連結。 (第 8 篇準備中,為其得諾貝爾之前,引爆話題的最新背德小說之書評。) 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緣起】 坎城影展結束後,第二篇長文,作為個人長期研究的「文化例外」電影生態,一個持續的無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法國三年三位女導的登峰成績,一方面彰顯了當代影視的女性意識抬頭,另一方面也代表法國百年堅持發展的藝術電影政策,持續開花結果。 然而,這個引領全球的藝術電影體制,正受到根本威脅,讓本屆金棕櫚女導演,潔絲汀.楚特,於得獎致詞時,於全球觀眾面前,發表一段震撼法國政壇的抗議宣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終於在日本上映,國際媒體都去廣島採訪,當地民眾掙扎著去理解原爆之日本觀點和美國觀點....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上帝創造萬丈光芒的同時,也創造了震耳欲聾的緘默。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終於在日本上映,國際媒體都去廣島採訪,當地民眾掙扎著去理解原爆之日本觀點和美國觀點....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上帝創造萬丈光芒的同時,也創造了震耳欲聾的緘默。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