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閱讀 --- 親愛的我 OH! DEAR ME

    關於憂鬱症與躁鬱症,這社會還存在著太多的偏見與誤解。 就連身邊有著類似疾病的朋友,我仍不敢說我足夠理解他們。 暑假的時候完成了一本書,「」。
      從小我就對「成長環境與家庭教育對他人的行為模式的影響」相當有興趣。想想看,一個人最密集的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大概是大學以前吧,明明是約莫18年間的事情,若以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活到80歲計算,其實這18年根本不到1/4,有的人或許更為短暫,但這數十年間的光陰卻是如此深深地影響一個人往後待人處事的方式。 (一直思考他人的行為是受了什麼影響,讓我有時太過鑽牛角尖。) 還記得人生中第一次真實在日常生活裡遇到心理生病的人是在國中的時候。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的同學忽然請了一個月的長假。他再來上課的時候老師提醒我們他生病了,大家要多關心他。以前總誤以為成績好的人不會有躁鬱症憂鬱症的可能,該煩惱的該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不唸書就無法得滿分。當時我記得他某天「異常」興奮地與我不斷地對話,但隔日的心情卻又忽然盪到谷底。那是我對「躁鬱症」初次的認識。 而影響我最多的書就是洛心的「」,裡頭的女主角張愷君就是患了憂鬱症,那本書我大概讀了十幾遍了,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書裡說過: 「青春是一段傷害人與被傷害的過程,有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說對不起, 有的時候,則是沒有機會讓我們說沒關係。 有些說不出口的抱歉會讓我們掙扎一輩子, 有些沒聽見的沒關係,會讓我們痛苦好久好久。」 不只是青春,而是在我們人生的每個片刻,都在等待著別人的那句:「沒關係」。犯錯的我們,可能花了一輩子去遺忘深深烙在心中的愧疚,即使對方早就把此事拋在腦後。 一開始會注意到親愛的我Oh! Dear Me250天憂鬱症紀實是作者在Youtube的影片而想看看她的故事,沒想到作者的筆觸很溫暖,作者身旁的人也都很溫柔堅強地陪伴著。書中的文字中可感受到作者比一般人對人生還有著過分的熱忱,但為什麼會生病呢?這或許是大部分憂鬱症患者心中的疑惑。 我節錄了某些片段,雖然書中的內容是為了讓非憂鬱症患者了解憂鬱症,但我覺得也對正需要「打氣」的人相當有幫助。 「這樣一想,好像需要結很多次婚,才能把你們都給塞滿,又或者,其實也不需要,因為你們一直都是我的人生大事。」(作者與朋友討論結婚,朋友都想當她的證婚人) 「妳會再遇到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他終究會穿越人群向妳走來,於是妳用學會的所有喜悅感傷,去擁抱一個值得進入妳人生旅途中的他。」 「自傲有時候傷人,得學會怎麼尊重每個不同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觀。」 「內心不夠有自信,才會總是想征服別人。」 「你閉上眼,專注聽聽自己的心跳聲。那是你最最純粹的聲音,最真實的,讓這心跳聲消失,是你希望的嗎?對我來說,我很不希望喔。因為這個純粹的聲音救了我好多好多次,把我一次又一次的拉回來。所以我很小心珍惜,保護著這個聲音喔。」 「她說,我不該把她們的愛想得這麼簡單。學姊也說,真正的愛不會透支。」 「不要擔心帶給別人麻煩,不要著想要快點好起來,不要急著游過來抓住生命中的稻草,讓我們這些稻草游過去抓住你吧!」 太多太多想分享的片段了,不過還是希望有興趣的人買書來看,支持作者寫出更多的書,讓社會更加了解「憂鬱症」。 憂鬱症就跟感冒一樣,患者只是腦中某部分打結了,有天總會好起來的,我們該對他們有更多的耐心與寬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