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懶惰是種美德:如何用工具提高生產力

    很常被問到兩個問題

    1. 平常怎麼決定要用哪些工具?
    2. 有好多東西要學,怎麼學得完?

    先定義工具這個字,維基百科這樣跟我們解釋

    工具或稱裝備器材家私,是指能夠方便人們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好處可以是機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簡單機械;例如一根鐵棍可以當作槓桿使用,力點離開支點越遠,槓桿傳遞的力就越大。


    與其問決定哪一種,更建議問自己:「想透過這個工具完成什麼樣的工作?」,要把焦點放在完成工作,通常不會學習一個工具是為了陶冶心性或是休閒娛樂,導入數位工具在我的生活或工作中,大部分是為了兩個目的

    1. 把大量的資料分門別類,讓我在需要的時候找得到
    2. 自動完成一些事情,讓我不用自己做


    最後選了幾個選手後,我會再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個最懶惰的方法,意即最不消耗時間跟心力成本,能讓我完成想要的事情

    我認為懶惰是一種美德,如果我能花更少的時間跟心力完成原本預計的事情,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跟空間,做那些其他想完成的事情,或是更快知道原定事情做完後的成果快速調整。

    再來,大腦的資源非常有限,從起床的那一刻,我們的意志力跟腦力就在逐漸的下滑,到我們睡覺時重新補充開啟新的一天,因此盡可能讓大腦發揮創造、思考、理解事情還有與人溝通的技能,把那些瑣碎、重複的事情外包給其他工具或是人。

    優先評估效益:時間跟錢10倍原則

    延伸前面的論點,我要找工具是為了完成工作,所以美好的未來應該是,有了這個工具後,我可以快速完成工作,甚至不用我自己完成,但反面來說,如果導入了工具,卻花了更多的時間,那他根本違反了”方便人們完成工作”的定義

    時間跟錢是我最常用的指標,曾經有個前輩跟我討論到,他在跟任何一個老闆客戶溝通時,就開門見山地告訴他:「用了我的服務,你可以賺到錢」或是「用了我的服務,你可以節省時間」

    1. 導入工具能讓我賺到這個工具10倍的錢
    2. 導入工具後,我花1分鐘的學習成本能讓我節省未來的10分鐘

    以Chatgpt這個工具舉例,大約是在3月還是4月發表了plus的服務,我在當時就開始付費-20美金,一開始是希望不要在流量高峰的時候不能用,但後來的工作就變得高度依賴這個工具,例如:寫文案、寫程式、查資料(還是要自己驗證)…..等。

    我每個月靠Chatgpt賺的錢還有節省的時間肯定有超過6,000


    選擇和利用工具不僅是一個功能問題,更是一個策略問題。如何有效地運用工具,將大大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選對工具,能節省時間和金錢,讓我們更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