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一週工作4小時P1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終結時間管理

嚴格來說,你一天不該做太多事,不該想將分分秒秒填滿大大小小的工作。我花了很久才悟出這點,我前非常偏好以工作量來評估成果。

一般人最常用忙碌當擋箭牌,避免去做幾樣很重要,卻會讓人不自在的行動。想要創造「忙碌表像」,幾乎有無限的選擇:你可以打給幾百個不符資格的推銷對象,重新整理Outlook的聯絡人,在辦公室四處走動,索取你壓根不需要的文件,或是在你該排好工作優先順序時,卻把玩黑莓機好幾個小時。

事實上,如果你想在美國企業界往上爬,在上頭的人並未認真檢查你工作的狀況下(老實點吧),你只要一手將手機抵在耳朵旁,另一手拿著文件,在辦公室四處亂跑就行了。哇,那可不是個忙碌的員工嗎?給他加薪。不幸的是,對新

富族來說,這種行為無法讓你逃離辦公室,或是搭上飛往巴西的航班。不行,拿捲報紙敲醒你自己,別再做這種蠢事了。

畢竟,你還有個好得多的選擇,它不只能提升成果而是倍增成果。信不信由你,想更有成效,一定要做得更少,這是鐵打的真理。

如何運用生產力

既然你已經確定要怎麼運用時間,你就得空下時間好靈活運用。當然,訣竅既有自由時間,也能維持或增加你的收入。

這一章的宗旨是將個人生產力增加一倍到五倍,若你照著指示做,你會感受到這種改變。同樣的原則適用於員工和創業者上,但是增加生產力的目的完全不同。

首先講員工。員工增加生產力是為了提供談判籌碼,以談成兩項要求:調薪與遠距工作。

加入新富族的一般程式是DEAL,依順序一步步來,但是想要繼續當員工的人需要採用新的程式:DELA,是因為環境因素的關。他們需要先擺脫辦公室的環境,才能一週工作十小時,因為辦公室環境會造成一種期望,迫使你朝九晚五忙個不停。即使你的生產力是過去的兩倍,但若你的工作時數只有同事的四分之一,你也很可能拿到資遣單。

即使你一週工作十小時,而產出量等於工作四十小時者,大多數人對你的要求會是:「何不一週工作四十小時,產出八倍的成果。」這是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是你該避免的。因此,你需要先得到自如果你是員工,這章會提升你的價值,讓公司難以割捨你,只能忍痛給你加薪,同意讓你遠距工作。這是你的目標。一旦目標達成後,你可以降低時數,不會受到辦公室文化的干涉,將得到的自由時間用於實現夢想時間表。

創業者的目標比較沒那麼複雜,因為他們通常是獲利增加的直接受益者。此步驟的目標是收入增加時,同時減少工作量。排除旁驚的E步驟能打下以自動進帳取代親身工作的基礎,進而讓你自由逍遙。

不管走哪一條路,以下是共通的概念。

有效vs.有效率

有效指的是做接近目標的事。有效率指的是以最精簡的方式執行特定任務(不管是重要或不重要的)。有效率,卻不太有效,是這個世界常見的模式。

我認為最佳的登門訪問推銷員很有效率一非常善於訪問銷售,不浪費任何時間,但這種方法極度沒效。他們如果使用比較好的工具,例如電子郵件或廣告郵件,能賣更多產品。

這也適用於每天檢查三十次電子郵件的人,他們發展出一套精密的建檔系統與複雜的技巧,確保三十封屁話都能盡快處理完。曾經是這類

專業輪轉機制的專家。如果發揮到極致,這類系統很有效率,但是無效。

謹記兩條真理:

1.把不重要的事情做好,不會讓事情變重

2.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好,也不會讓工作變得更重要。

從此刻開始,記住:你做什麼事,絕對比你怎麼做還重要。效率還是很重要,但如果沒用在正確的事上,等於徒勞無功。

#閱讀筆記 #職場 #人生哲學 #心得 #閱讀 #筆記 #自我成長 #人生 #自我實現 #說書 #成功 #習慣 #吸引力 #正向 #一週工作4小時 #高效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籠包的沙龍
54會員
36內容數
透過閱讀的及正向的思考方式來梳理自己的心流,穩定心境,同時達到調整、維持好習慣,以書中的內容來提醒自己及調整思維。
小籠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30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要周遭的人保持專注,避開所有沒有明確目標的會議,不管是面對面或是遠距會議都一樣。你可以有技巧地做到,但是你要有心理準備,有些愛浪費時間的人在你公事公辦時,會覺得不受尊重。等到大家都瞭解 你的方針就是專注工作,而且絕不改變,他們會接受事實
Thumbnail
2023/08/30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要周遭的人保持專注,避開所有沒有明確目標的會議,不管是面對面或是遠距會議都一樣。你可以有技巧地做到,但是你要有心理準備,有些愛浪費時間的人在你公事公辦時,會覺得不受尊重。等到大家都瞭解 你的方針就是專注工作,而且絕不改變,他們會接受事實
Thumbnail
2023/08/24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世俗原則的困境 其實,你會漸漸發現,依據原則的解決之道,和我們大眾文化中通俗的做法與思考方式是完全對立的。就舉幾個人們最常面臨的挑戰為例,稍做描述: 恐懼與不安全感 有太多現人為未恐懼,在職場上他們也很敏感,唯恐失去工作與維持家庭生計
Thumbnail
2023/08/24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世俗原則的困境 其實,你會漸漸發現,依據原則的解決之道,和我們大眾文化中通俗的做法與思考方式是完全對立的。就舉幾個人們最常面臨的挑戰為例,稍做描述: 恐懼與不安全感 有太多現人為未恐懼,在職場上他們也很敏感,唯恐失去工作與維持家庭生計
Thumbnail
2023/08/20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2023/08/20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忙碌的你,是否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是否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進度?這很大的主因並不是因為你能力差,只是沒有找到更簡單的方法而已,有些事情是可以用2成的努力,達到8成的效果。 這本由幸福文化所出版的書籍,作者越川慎司曾在日本微軟擔任業務執行總監,在2017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充分利用I
Thumbnail
忙碌的你,是否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是否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進度?這很大的主因並不是因為你能力差,只是沒有找到更簡單的方法而已,有些事情是可以用2成的努力,達到8成的效果。 這本由幸福文化所出版的書籍,作者越川慎司曾在日本微軟擔任業務執行總監,在2017年成立商務改革顧問公司,充分利用I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們了解到《衝吧!突破薪水天花板》這本書裡提到的「自我教練」的概念,那實際運用在我們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 如果有人問你:「最近工作如何?」,你會有的回答可能是:「很忙啊!」 忙碌好像成為了大家公認的工作狀態,但你有意識到自己的忙碌是真的在忙,還是在瞎忙呢?接下來會用書中提到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們了解到《衝吧!突破薪水天花板》這本書裡提到的「自我教練」的概念,那實際運用在我們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 如果有人問你:「最近工作如何?」,你會有的回答可能是:「很忙啊!」 忙碌好像成為了大家公認的工作狀態,但你有意識到自己的忙碌是真的在忙,還是在瞎忙呢?接下來會用書中提到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一週工作4小時」。 擁有更多時間的訣竅是做少一點,有兩個方法可以幫你做到,要同時使用: 1.寫一張很短的待辦事項清單。 2.寫一張不做事項的清單。 以下提出幾個假設案例,幫助你列清單: 七、在電腦螢幕上貼便利貼,或是設定Outlook提醒,
Thumbnail
終結時間管理 嚴格來說,你一天不該做太多事,不該想將分分秒秒填滿大大小小的工作。我花了很久才悟出這點,我前非常偏好以工作量來評估成果。 一般人最常用忙碌當擋箭牌,避免去做幾樣很重要,卻會讓人不自在的行動。想要創造「忙碌表像」,幾乎有無限的選擇:你可以打給
Thumbnail
終結時間管理 嚴格來說,你一天不該做太多事,不該想將分分秒秒填滿大大小小的工作。我花了很久才悟出這點,我前非常偏好以工作量來評估成果。 一般人最常用忙碌當擋箭牌,避免去做幾樣很重要,卻會讓人不自在的行動。想要創造「忙碌表像」,幾乎有無限的選擇:你可以打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列舉了 11 個有效率的人不會做的事情。包括不要延長工作時間、小心那些要花很長時間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不重要的小事、不要一心多用、不追求完美、小心管理時間及設定目標,以及學會說不等等。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人,這些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列舉了 11 個有效率的人不會做的事情。包括不要延長工作時間、小心那些要花很長時間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不重要的小事、不要一心多用、不追求完美、小心管理時間及設定目標,以及學會說不等等。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人,這些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目前算是有四份工作,一份正職、兩份兼職、一份接案。 外加上最近終於認命要考多益,決定半年後赴考,目標金色證書,是以這半年的每一天還要額外再撥出練習英文的時間。 以及,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週健身兩到三次、兩週回家一次,構成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四份工作還是游刃有餘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專門為了消耗
Thumbnail
目前算是有四份工作,一份正職、兩份兼職、一份接案。 外加上最近終於認命要考多益,決定半年後赴考,目標金色證書,是以這半年的每一天還要額外再撥出練習英文的時間。 以及,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週健身兩到三次、兩週回家一次,構成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四份工作還是游刃有餘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專門為了消耗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我想是很多打工人一輩子的疑問 包括我自己,也非常癡迷於提升效率 常常會研究很多增加效率的方法 像是番茄鐘啊、數位管理工具Trello、Notion等等 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覺得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效率 但在討論工作效率之前,一定要先定義一個重要的問題 何謂有效率?
Thumbnail
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我想是很多打工人一輩子的疑問 包括我自己,也非常癡迷於提升效率 常常會研究很多增加效率的方法 像是番茄鐘啊、數位管理工具Trello、Notion等等 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覺得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效率 但在討論工作效率之前,一定要先定義一個重要的問題 何謂有效率?
Thumbnail
每天工作到深夜、假日加班,是許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寫照。面對接踵而至的工作,只得把許多重要的、想做的、感興趣的事拋在一旁。 想解決「事情做不完」的困擾,根據《其實你做太多了!》一書作者費格斯.奧康奈爾(Fergus O'Connell)的分析,方法並不是挖出「更多時間」,而是「不要做那麼多事」,如此才能
Thumbnail
每天工作到深夜、假日加班,是許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寫照。面對接踵而至的工作,只得把許多重要的、想做的、感興趣的事拋在一旁。 想解決「事情做不完」的困擾,根據《其實你做太多了!》一書作者費格斯.奧康奈爾(Fergus O'Connell)的分析,方法並不是挖出「更多時間」,而是「不要做那麼多事」,如此才能
Thumbnail
時間,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最公平的禮物,每一個人都有24小時,有的人可以同時完成多件事,有的人卻一事無成!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去做好每一件事,但卻永遠能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最重要的那件事」。
Thumbnail
時間,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最公平的禮物,每一個人都有24小時,有的人可以同時完成多件事,有的人卻一事無成!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去做好每一件事,但卻永遠能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最重要的那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