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污染法則」以及抵擋方法|天善緣|活在娑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在命運課堂】 「輪回污染法則」以及抵擋方法(修行課 2022/05/12 本課內容) 在這篇里,何謂修行?我們簡單說過修行要福慧雙修,修行時要沒有我念。這是修行上的概念,但具體要怎麼做?其實有的人還真沒有想明白。 具體怎麼做這事,其實佛祖在《金剛經》里就有一句:「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得明明白白,我就用白話文和例子再講一遍吧。 這話的意思是,要修出輪回,你需要的是啥也不想而去行善。 為什麼要啥也不想?因為那會中了「輪回的污染法則」。 當你想了,就說明你做的東西,做的努力是為了在輪回里出現變化。這是在認同自己在輪回當中的一切為真。那就著了「輪回相」了。 想了,就「著相」。 那怎麼叫想呢?這個想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我就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展開去理解。 當我幫你,不論是事前想,還是事後想一件事——就是我能得到什麼,都叫「著我相」,成了「有我」。 不論是想得到尊敬,成就感,快樂,金錢回報,名譽,人情,功德,善因......還是出輪回。這些都是叫有「我相」。 這麼理解很容易是吧?那麼我們深入去理解。 比如你沒有想法去幫一個人,但當你幫完後,你想了一下,這事算是有功德嗎? 完了,你就有了「我念」,也著「我相」。所以,大家懂不懂什麼叫做啥也不用想呢?這是連「疑我」、「我疑」都不能有。 在明白了這種直接的「我相」後,我們再去說「間接的我相」。 比如我說我幫伴侶,幫父母,幫子女,幫兄弟姐妹,想他們有好處,而我就輕鬆了。那也是我相。因為他們變好了,我就能省點心,這就會對我有利。這就是「間接的我相」。 所以,我可以有幫人的這個行為,但幫成了有什麼好處和效果就不用想了,不論是對自己而言,對他人而言,對眾生而言,有什麼好處也一樣不用想。不是「刻意而為」,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且,也不用有我在幫人的想法。不然就著「人相」。 那麼,我不對人,我對物可不可以?可以的,但一樣不能有念。比如說,我看這街道太臟了,所以我去掃街。那我掃完就行了,就不用有別的想法。 若是說我是刻意去打掃。 為的就是自己會走得舒服點,然後一直想著去做,那就有「我相「。 若是刻意打掃是為人民服務,那沒問題,但若想人民看到後會開心,然後一直想著去做,那就是有了「人相」。 若是刻意在想打掃完後,小鳥都會歡快點,蒼蠅就不會來了,總是想著不要那些眾生的話,那就有了「眾生相」。 若是說刻意打掃完了,街道就應該乾淨了,整個街區變美麗了,執於是否乾淨了,那就有了「壽者相」。 所以,什麼都不用想,包括行動前也不是為了什麼而做。而是只管做,專注在行動上。就好比我們呼吸一樣,我們會留意一呼一吸嗎?我們會說為了生存而呼吸嗎? 記住,著相和無相的核心區別就是刻意(含在意)和沒有刻意(含不在意)。 而這個無一切相行善法的行為本身,其實就是所謂實踐了《阿含經》里的「四念住」。 當做到《金剛經》里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時。那麼,《具捨論》里說的「苦聖諦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自然也就通了。 佛法里很多東西都是通的,正如我在【求真與修真(修行課 2022/05/06 知識點) 】里說的,當你爬出輪回里回頭看,各種法自然就能看明白。 所以,其實做功德就該沒有想法地去做功德。這事我們可以用一個生活例子去比喻。 就是幾乎所有老夫老妻,在相處過幾年後,都沒有當初戀愛時的那種熾烈的愛情,都成了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 而做功德其實也是一樣的,當你能日復一日地去做,當初你可能各種念想,各種激情,各種期望,各種興奮,各種新鮮感。 但一切都會隨著日復一日的習慣,而變得可以不再去想,就平平淡淡的做著。 所以從「有念」到「無念」,我們在不停累積下,就會有產生一種漸進入無的修行方法。因此,就算起初有念也不怕,這都是過程,也允許自己一開始有這麼一個熟悉的過程,讓自己逐漸無一切相就可以。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在命運課堂】 入世修行,一世成佛(修行課 2022/04/22 知識點) 「脫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佛回應魔王的舉措。 魔王波旬說:「到 你 末 法 時 期,我 叫 我 的 徒 子 徒 孫 混 入 你 的 僧 寶 內,穿 你 的 袈 裟,破 壞你 的 佛 法。
何为修行?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修行?修行哪些东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么确定自己修行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 能够回答出以上问题的,说明你真的在修行当中。但是你处于修行当中的什么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准确。 关于这个问题,接
“老师,脾气不好,是天魂的影响,还是家庭影响,或者是两者都有?或者家庭影响更大?” 这个天魂,新同学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的就看一下下面的连结。 天魂认知——三魂是什么? 然后呢,这个影响,很多同学都说对了,就是都有。但是绝对是天魂的影响更大。天魂是什么,就是轮回的根本。我们福慧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下來會用11章的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自在命運課堂】 入世修行,一世成佛(修行課 2022/04/22 知識點) 「脫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佛回應魔王的舉措。 魔王波旬說:「到 你 末 法 時 期,我 叫 我 的 徒 子 徒 孫 混 入 你 的 僧 寶 內,穿 你 的 袈 裟,破 壞你 的 佛 法。
何为修行?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修行?修行哪些东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么确定自己修行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 能够回答出以上问题的,说明你真的在修行当中。但是你处于修行当中的什么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准确。 关于这个问题,接
“老师,脾气不好,是天魂的影响,还是家庭影响,或者是两者都有?或者家庭影响更大?” 这个天魂,新同学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的就看一下下面的连结。 天魂认知——三魂是什么? 然后呢,这个影响,很多同学都说对了,就是都有。但是绝对是天魂的影响更大。天魂是什么,就是轮回的根本。我们福慧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下來會用11章的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