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心的修行方法|天善緣|活在娑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通透心。 「心靜光」凝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通透心」。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通透心 以前給大家簡單說過一下通透心的作用和怎麼產生的。今天我再具體說說這是怎麼修出來的! 其實在20年以前,也沒感受到通透心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後來我就發現了。 大概是在20年底的時候,我開始逐漸和部分人多說一些東西;在21年之後,我開始講天地大道和人間法的東西,這些東西後來都是爆炸性地在增長。 其實我壓根不需要去學這些東西。 記住了,不需要去學是因為當我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會知道它的核心、它的規則、它的規律,它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 這就是通透心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努力地看清這個世界。 所以我一直告訴大家,如果沒有通透心的話,我們是在努力地在看清這個世界;但有了通透心的話,是這個世界努力在讓我們看清。這完全不一樣。 獲得通透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放下。 就像前幾天有一個學生跟我說,她現在怎麼看她老公都順眼。而以前她怎麼看她老公都不順眼。 我覺得人家就做得很好,人家突然就放下了,換了一種思路去跟她老公進行交流,兩個人關係馬上就好了。 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本身就沒那麼難。 換誰天天被教育被指責肯定都不順心,兩個人關係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但當我們換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你甚至可以更多地去看清世界的本質。 而大家的魂之所以被輪回所污染,之所以不淨,就是因為大家太執著於這世界的很多東西,是這些東西本身讓你無法看清更真實的東西。 而當大家能去放下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看清這個世界。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通透心。 之所以我們的通透心不通透,就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東西放不下,我們產生了執念,你產生了對這個顛倒夢想世界的依存,你不願意放下你所相信的這些東西,所以你根本就不可能看清本源根源。 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學會放下。因為只有放下之後,大家再去給別人講解或回答一些東西的時候,也可以變得滔滔不絕,也可以直接溯本追源、直達本質、直達根源,也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發表什麼就發表什麼,也會像我一樣變得高產量。 大家之所以高產不出來,是因為我們根本說不出來。 而我們說不出來,是因為我們自己就沒有想明白,沒有看到真實。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努力地去放下,努力地去修出通透心。 因為當我們足夠通透的時候,就會對這個世界完全產生另外一種理解。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自在命運課堂】 「輪回污染法則」以及抵擋方法(修行課 2022/05/12 本課內容) 在這篇里,何謂修行?我們簡單說過修行要福慧雙修,修行時要沒有我念。這是修行上的概念,但具體要怎麼做?其實有的人還真沒有想明白。 具體怎麼做這事,其實佛祖在《金剛經》里就有一句:「以無我、無人、
【自在命運課堂】 入世修行,一世成佛(修行課 2022/04/22 知識點) 「脫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佛回應魔王的舉措。 魔王波旬說:「到 你 末 法 時 期,我 叫 我 的 徒 子 徒 孫 混 入 你 的 僧 寶 內,穿 你 的 袈 裟,破 壞你 的 佛 法。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自在命運課堂】 「輪回污染法則」以及抵擋方法(修行課 2022/05/12 本課內容) 在這篇里,何謂修行?我們簡單說過修行要福慧雙修,修行時要沒有我念。這是修行上的概念,但具體要怎麼做?其實有的人還真沒有想明白。 具體怎麼做這事,其實佛祖在《金剛經》里就有一句:「以無我、無人、
【自在命運課堂】 入世修行,一世成佛(修行課 2022/04/22 知識點) 「脫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佛回應魔王的舉措。 魔王波旬說:「到 你 末 法 時 期,我 叫 我 的 徒 子 徒 孫 混 入 你 的 僧 寶 內,穿 你 的 袈 裟,破 壞你 的 佛 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腸。在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界的一切。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腸。在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界的一切。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