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思想領域研究現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義理思想領域範疇相當廣泛,從先秦到近現代皆是可研究的對象,一般學校常開的課程多半與儒、道、釋三家相關為主,少數方才會有其他選擇。

目前來說,儒家集中在研究在先秦跟明清兩大塊,先秦以往以新儒家為主的論點逐漸遭受挑戰,有學者提出荀子的理論,更貼近於人性的考量,不背離孔子的初衷,亦慢慢被人接受。(雖然還不是主流)傳統孟子性善論的說法,也開始被反省及檢討,不會完全偏執一邊。明清傳統理、心兩派的區分,近代則演化氣、理、心三大學門,強調以氣本位的意識,逐漸抬頭。(但目前仍非主流)除此之外,出土文獻的出現,讓部分學者開始將焦點放在這邊。

道家主要集中研究老莊思想、魏晉新道家兩大塊上,近年來則有不少學者專注研究出土文獻。(此領域查閱五大校之課程,發現成大在這學期同時開出老子、莊子、魏晉思想專題研究課程,感覺試圖有想要重振當年魏晉研究重鎮的美名)

釋家開課的課程相對較少,一方面研究門檻較高,沒有相關背景,不易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本來就有佛學院研究相關領域,自然在中文所研究較少。細看各校課程大綱,開課課程多半與魏晉佛學相關,學生研究題目則較分散,沒有特別聚焦的部分。

avatar-img
10會員
168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在無悔 的其他內容
文組找指導教授建議
中文所期末報告
中文所修課建議
文組找指導教授建議
中文所期末報告
中文所修課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在十幾歲時,跟學長到大同區孔廟聽演講,有一位李老師講儒家的思想起源。 李老師說,對於天道的理解,儒家的長幼尊卑和倫理,和道家的逍遙或是佛家的解脫自在,是完全不一樣的。道家的道士,詩人,可以到處旅遊,隱居來體會天道;而佛家的和尚,居士在寺院裡隔絕世俗的汙染,修行以達到解脫自在。 而儒家卻是有個
Thumbnail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
Thumbnail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為兩派。一主清淨單修,如北派邱長春所創的龍門派。一主雙修,如唐宋以後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從禪道融合後,道家批評禪家單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張性命雙修。基本的理論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窮理盡性而至於命”的道理,而認為禪家只窮理盡性,卻未至於命。同時也批評一般修道者只
Thumbnail
​寫到第七章,也算是正式開始三教之述,信仰於世俗中,必不離教義,而教義則存於經典之中,如道藏。雲笈七籤中所言: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老師接著說起「爬刀梯」的培訓經歷。事前不但要閉關吃齋、睡在八仙桌下,還要在打坐、念經與傳授手訣的訓練中度過,「那一週所學到的,我一輩子都忘不掉」。他背著法器,赤腳登上相當於三層樓高的108梯,他還記得當時從高空中擲筊,都能看見紅色的筊杯在強烈海風中劇烈搖擺,幸好第一擲便是聖筊,頓時歡慶的鞭炮炸響!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原創思想的爆發期,出現了多種思想學說。所謂『百家爭鳴』。百家是誇大其詞,也就十幾家吧!這些思想學說均致力於建立人世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對自然和宗教缺乏興趣。而建立政治和社會秩序則是以『君權至上』為前提和圍繞『君權至上』而展開的。『君權至上』等於是不證自明的公理,天經地義。
Thumbnail
在十幾歲時,跟學長到大同區孔廟聽演講,有一位李老師講儒家的思想起源。 李老師說,對於天道的理解,儒家的長幼尊卑和倫理,和道家的逍遙或是佛家的解脫自在,是完全不一樣的。道家的道士,詩人,可以到處旅遊,隱居來體會天道;而佛家的和尚,居士在寺院裡隔絕世俗的汙染,修行以達到解脫自在。 而儒家卻是有個
Thumbnail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
Thumbnail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為兩派。一主清淨單修,如北派邱長春所創的龍門派。一主雙修,如唐宋以後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從禪道融合後,道家批評禪家單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張性命雙修。基本的理論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窮理盡性而至於命”的道理,而認為禪家只窮理盡性,卻未至於命。同時也批評一般修道者只
Thumbnail
​寫到第七章,也算是正式開始三教之述,信仰於世俗中,必不離教義,而教義則存於經典之中,如道藏。雲笈七籤中所言: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老師接著說起「爬刀梯」的培訓經歷。事前不但要閉關吃齋、睡在八仙桌下,還要在打坐、念經與傳授手訣的訓練中度過,「那一週所學到的,我一輩子都忘不掉」。他背著法器,赤腳登上相當於三層樓高的108梯,他還記得當時從高空中擲筊,都能看見紅色的筊杯在強烈海風中劇烈搖擺,幸好第一擲便是聖筊,頓時歡慶的鞭炮炸響!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