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與產品開發的生涯旅程:四階段的成長與挑戰

設計師與產品開發的生涯旅程:四階段的成長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成式AI的迅速發展,AI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影響,不管是在資料整合、報告製作,還是製圖效果圖生成,AI能為我們省下繁瑣無趣的工作,另一方面能幫助整體工作的完整度更高。與此同時,身為設計師、產品開發或設計新鮮人是否對於職業生涯的規劃感到疑惑?這邊我們整理前輩們的歷程,總結出生涯四階段,如果你對於生涯規劃感到疑惑,我們總結了設計師前輩們的建議:

raw-image

初始階段:建立基礎

  進入設計或開發領域時,幾乎沒有太多實際的經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許會感到沒有自信,卻充滿學習熱忱,別擔心,把握機會學習像海綿一樣吸收接觸到的新知,進行調適,這段時期的努力將會成為生涯中的重要資產與基礎。

  隨著AI、新媒體蓬勃發展,設計新工具也越來越多,但最基礎首選工具依然是Photoshop、Illustrator和AutoCAD,他們是影像設計的基礎,分別是用於製作點陣圖、向量圖和3D圖。如果學習UX設計,推薦學習用Figma。

  這個時期,可能會遇到貴人或是令人仰慕的前輩,他可以幫助你識別自己的不足之處,並為你提供資源和機會。那請把握好機會,即使會超出預想或與目標不同,但不仿一試,也許會開創出新機會。

raw-image

第二階段:取向摸索

  在接下來的幾年職涯的發展上,除了技能培養外,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是專攻一個領域還是全面發展?」當你選擇走專攻的道路時,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就像進行賽跑一樣,要在職業領域或獲得知名度通常只有前 5% 的人能夠成功。

  若要成為「通才」那樣全面發展,透過累積更多的實際經驗,參與更複雜的項目,技能方面變得相當嫻熟。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道路會變得更加多元化;例如,一位具有產品思維的設計師需要具備商業知識、產業了解、市場行銷技巧,以及財務概念的理解,這樣才能夠確保產品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或協助公司實現商業目標。成為通才的角色,會讓自己比較有同理心,在組織營運和跨部門的團隊溝通合作方面會比較順利,或是在遇到職場情境轉換時,調適能力也比較佳。

  在實際的職場上,資深設計師對於整體行業的認知經常是很全面的,他們會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或工作架構來解決問題。有的工作是「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er)、產品經理(Product Manger)加上設計師(Designer)」混合體型態的性質,工作會有撰寫文案、產品設計調整、價格估算的內容,進行年度規劃與產品開發的過程,跨部門溝通與具有多領域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

raw-image

第三階段:整合發展

  工作一段時間後,越發專業、自信與熟練,也許你可能開始尋找新的挑戰。其中一種類型的挑戰會是管理方面的事務,而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作需要整合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管理的面向,工作內容的跨度也從不同部門團隊合作到外部人員的協力運作。到了產品規劃的位置上時,能夠了解商業運行邏輯、對應產業知識到產品行銷販售知識的人,可以為產品帶來合理的規劃並實現期望成果,達到商業目標。這個過程對一些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對有些人來說是很繁雜且困難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接下來會經歷在一段陡峭的學習曲線中。不過這也表示在職場中的角色已經從學習者轉變為導師,帶領初入職場的設計師,並與多人團隊工作,再與其他人合作中展現智慧或以獨特的見解提供建議。

  未來的發展還有許多不確定性,要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維持自己的狀態,同時要創造出新的突破,把市場碎片化的資訊與需求整合成全新且獨特的實際概念,如此挑戰考驗著業界專家們的核心能力。現今AI與生產工具的進步,對於枯燥繁雜的工作項目有了顯著的改善,不為自己設限、保持探索的心態,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省力的工具,同時能保持競爭力。


最終階段:回歸熱忱

  最後,「想過著甚麼樣的生活?」、「想成為甚麼樣的人?」、「還能創造出甚麼樣的價值?」這些類型的問題,會促使自己在生涯中的某一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價值、影響力對於自己的意義是甚麼、帶來了甚麼,如果不想成為只能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或是成為只能以反射動作方式工作的狀態,那找到意義感,回歸內在熱忱的重要性就會浮現出來。

  同樣的,從仍保有動力的工作項目、仍舊充滿熱情的個人興趣、想以甚麼方式參與社會方面來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幫助自己找回熱忱,建立生涯新階段的目標,讓生活過得更加多采多姿。


延伸閱讀

1. The four phases of a design career

2.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3. 給設計師的職涯規劃新思維 — 專訪生涯策略顧問曹先進



avatar-img
捷可印的沙龍
13會員
8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捷可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印前準備的重要性 在設計與印刷的交界處,將數位創意精確轉化為高品質的實體印刷品,是一項充滿技術細節的挑戰。 印前檔案的準備是否準確、完整,直接關係到最終成品的品質、生產效率,甚至專案成本。不當的檔案提交不僅可能導致印刷錯誤、色彩偏差,更可能引發延遲交貨與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印刷送件中的常見陷
您是否曾經精心設計了一份作品,客戶也讚不絕口,滿心期待地送去印刷,結果成品卻令人傻眼——字體變了樣、文字間距亂七八糟,甚至出現了看不懂的亂碼?這種印刷前的常見惡夢,往往源於一個看似微小卻極其關鍵的細節:您數位檔案中的字體處理方式。 電腦與印刷機處理字體的方式相當複雜。 字體並非普遍存在於所有
印刷背印,又稱印後沾黏,是指剛印製完成的紙張,其表面尚未完全乾燥的油墨,在堆疊的過程中轉印到上方紙張背面的現象 。這種情況常見於水彩繪畫中,當顏料未乾時堆疊紙張,便會將顏料印到另一張紙的背面 。在印刷領域,這表示油墨層過厚,乾燥不及,導致後續堆疊的紙張背面沾染到前一張的油墨 。
印前準備的重要性 在設計與印刷的交界處,將數位創意精確轉化為高品質的實體印刷品,是一項充滿技術細節的挑戰。 印前檔案的準備是否準確、完整,直接關係到最終成品的品質、生產效率,甚至專案成本。不當的檔案提交不僅可能導致印刷錯誤、色彩偏差,更可能引發延遲交貨與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印刷送件中的常見陷
您是否曾經精心設計了一份作品,客戶也讚不絕口,滿心期待地送去印刷,結果成品卻令人傻眼——字體變了樣、文字間距亂七八糟,甚至出現了看不懂的亂碼?這種印刷前的常見惡夢,往往源於一個看似微小卻極其關鍵的細節:您數位檔案中的字體處理方式。 電腦與印刷機處理字體的方式相當複雜。 字體並非普遍存在於所有
印刷背印,又稱印後沾黏,是指剛印製完成的紙張,其表面尚未完全乾燥的油墨,在堆疊的過程中轉印到上方紙張背面的現象 。這種情況常見於水彩繪畫中,當顏料未乾時堆疊紙張,便會將顏料印到另一張紙的背面 。在印刷領域,這表示油墨層過厚,乾燥不及,導致後續堆疊的紙張背面沾染到前一張的油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