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爛人生較快活:《唬爛三小》每個一生都是一部私電影

唬爛人生較快活:《唬爛三小》每個一生都是一部私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如果問我對這世界的看法,我會跟你說,世界和人生一樣,一切都是唬爛三小。」 ——黃信堯
導演與同學的合影

導演與同學的合影


上一次看完這部金馬影展特映的紀錄片後《唬爛三小》(Bluffing,2005),每一天我都好想空出一個時間,好好地去書寫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困難點跟《鳥人》一樣,重拾回來書寫,當下的感覺少掉很多,所以只能用較不精確的心得來記錄了。


直指人心的鏡頭語言

紀錄片的強項在於必須寫實,至少真實的程度高於劇情片,因此穿透力總是能帶觀眾到達劇情片無法到的地方。縱使紀錄片仍帶有個人觀點,不過這裡仍然採取一個十分接近的角度,記錄下一切。這部片更渾然天成的原因,來自於影片被拍下的時候,是導演當初剛踏入紀錄片摸索時的學習階段,並把周遭同學拿來當作練習的對象,從中揣摩自己想要切入的角度,拍攝者與被攝者的距離等;甚至因為出發點來自於隨手拿起就拍的機動性,更能將十分日常的、非刻意式的生活切片給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紀錄片看似很普通,卻直直地穿透人心。因為無論二十多年前或是現在,一群男孩聚在一起一樣是那些垃圾話。但鏡頭對男孩到男人時的臉仍沒有放過,直覺式地放大、特寫,完全可以看到膚質的樣子,讓鏡頭內的男孩們的所做所為、唬爛話更加真實,卻也透露出侵略式的窺探。就像導演映後說的,同學們不知道影像的影響力有多遠多深。

因為其中一位友人傑出國深造後,導演才再將所有的片段整理起來,以當時紀錄片導演習慣的口白作為全片的敘式基調(口白風格延伸至《大佛普拉斯》,將原本的練習影片轉化成一種紀念的形式,讓大家也能緬懷這段看似天天唬爛,實則相互扶持的時光,種種男性般的光輝,在映後座談時,也能聽到導演大致說明朋友的近況,可以想見真摯的情誼至今不斷(鏡頭外的真實世界)。


自然捕捉同學情誼

我尤其喜歡啊堯導演要拍玉龍去台北工作、坐火車北上前,在鏡頭外對朋友喊話:「你不給我載一下,我要拍玉龍去坐火車。」或是玉龍退伍時,一群人在外面拍著他的三字經反應。或是用重複剪接的方式,吐槽自大愛話唬爛的天尊,他的每一句「理想」,朋友們都接著一句「唬爛三小」。甚至在吞減肥藥事件後,鏡頭對著玉龍,任憑他敘述著當時的情況,趕到飯店、看著同學躺在那裡的樣子不知為何竟笑了出來、看到帳單的反應等,一步步揭曉玉尊生命無礙的訊息。

然而所有的生活點滴、所有的鋪陳因為不是照著時間軸,而是人物去剪接,這樣的設計,似乎都要去回應最後傑的幾分鐘在自在軒的半身鏡頭。

只見啊堯導演訪問傑一整天在自在軒喝了什麼飲料,做了什麼事。他一杯一杯地細數,大綠、大綠⋯⋯4杯大綠,第5杯是烏龍,只因為綠茶賣完了,每一杯都代表他花了一些時間見了一位朋友,說了一些話。啊堯導演問他,這樣一整天下來,他有什麼感想,傑的視線總看著旁邊,手上不時把玩著打火機、手指夾著煙,很平淡地說人生沒有意義,可是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確實,在唬爛垃圾話的當下,總覺得就是把話說出去,或把對方的話聽進去、或忘記,乍看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問題也不一定有什麼解決方式。時間一樣繼續在走,年歲增長,仍有新的煩惱接踵而來。不如直接凝視著那場畫質超差的一場雨,構圖隨便、收音也不佳的短短幾分鐘,就像生活中好多個片刻,不怎麼美麗,或根本不會去注意的某些時刻,才有稍微感到活著的想法。但人生似乎就是由這些看似不怎樣的畫面、唬爛的對話累積起來的。難怪阿堯導演說,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唬爛三小。

我也是這麼覺得,而且我也認為,沒什麼不好。

avatar-img
吳鳥的沙龍
6會員
18內容數
「電影延長了人類三倍的壽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蕭雅全導演在《第36個故事》後推出新作《范保德》,同樣強調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以及那些沒有說出口的真實,但又多了份細緻與沉穩。美麗至極的鏡頭語言,再加上配樂、音效合奏,幽幽地傳唱出台灣一代父輩、經濟、社會變遷悲歌,以及運用極簡敘事方式,象徵性地表達親情間垂直而下的幽微重複。
有人說《陽光普照》這部電影的調性與之前的不同,劇情變得陽光而正向、更加溫暖,鍾孟宏好像變了。如果仔細看過這部電影後,再加上先前的作品都有追到的話,其實你或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鍾導的第五號甜蜜工作室作品《陽光普照》,可以說是前幾個片子的延伸,或是集大合的作品。
真的感謝老天讓我在影展搶了這部電影票,起初是一直想去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對裡頭根本還沒看過卻知道其中一位男主角叫Birdy,該電影也致敬了許多經典片,《鳥人》也是其中一部。而《鳥人》的導演艾倫帕克在今天過世,種種原因也讓這次金馬影展決定選了這部吧!
蕭雅全導演在《第36個故事》後推出新作《范保德》,同樣強調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以及那些沒有說出口的真實,但又多了份細緻與沉穩。美麗至極的鏡頭語言,再加上配樂、音效合奏,幽幽地傳唱出台灣一代父輩、經濟、社會變遷悲歌,以及運用極簡敘事方式,象徵性地表達親情間垂直而下的幽微重複。
有人說《陽光普照》這部電影的調性與之前的不同,劇情變得陽光而正向、更加溫暖,鍾孟宏好像變了。如果仔細看過這部電影後,再加上先前的作品都有追到的話,其實你或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鍾導的第五號甜蜜工作室作品《陽光普照》,可以說是前幾個片子的延伸,或是集大合的作品。
真的感謝老天讓我在影展搶了這部電影票,起初是一直想去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對裡頭根本還沒看過卻知道其中一位男主角叫Birdy,該電影也致敬了許多經典片,《鳥人》也是其中一部。而《鳥人》的導演艾倫帕克在今天過世,種種原因也讓這次金馬影展決定選了這部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