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最近很喜歡這句話,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經歷的痛,
就不要輕易的去説出任何的意見或是評論。
因爲這世上壓根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你永遠無法單憑想象就能體會別人的痛。

有個女孩,
小的時候是家裏第一個小孩,
她以爲身爲長女的自己應該會被寵愛,
但,她錯了。

第二年,妹妹出生了,
後來的每一年,即使她和妹妹的生日僅僅只有相差十天,
但是家人慶祝的,永遠都是妹妹的生日,
有禮物,有蛋糕,
她就像是透明的一樣,被忽略被遺忘,
那時候的她只能站在一旁羡慕著,渴望著,卻依然不吵不鬧。
那時候吧也就只有奶奶一直在旁陪著她。

後來長大了,
她變得自卑,沒自信,走路總是低著頭,
凡是人多一點的地方,她總是加快脚步穿越人群,
深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大到你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

有人説,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然而有的人,卻是用童年治愈一生。
説真的,很希望你永遠都讀不懂這段話。

我想,這女孩是前者。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就好像一個無底洞,無法遠離,
一旦遠離了,卻有被周遭的人指責不孝,冷漠,無情,
然後自己又會陷入内疚的情緒之中。

其實,遠離不代表冷漠,只是給了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誰都想投胎在一戶好人家裏,可是我們無法選擇誰當我們的父母,
父母也無法選擇誰當他們的孩子一樣。

後來踏入社會以後,
女孩很少和母親聯係,因爲在母親眼裏,
她看見的只有嫌棄,只有唾棄,沒有被愛。
還記得有一次,她失業了,
口袋裏剩下一丁點的錢,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這時候的她從沒想過要回家,
因爲她知道,那個家,不是她的家。
她永遠記得,有一次回家吃飯,
她聽見了母親和弟妹說,你姐回家吃飯沒給錢,
那一刻,她崩潰,哭了好幾天,
最終她決定,不再回家吃飯,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選擇疏遠了家人。

後來,朋友總是勸説,
天下沒有不是的媽媽,也沒有不愛孩子的媽媽,
甚至說不管媽媽做了什麽都不該記仇,
女孩想問,你經歷過嗎?
你是一個從小就在媽媽的愛環境裏長大的孩子,
你知道那種被遺棄,被唾棄的感覺嗎?
她每當聽見朋友這樣的勸説,
説實在的,她都忍不住在心裏苦笑。
她沒有怪母親,只是自己不願意在不被重視的環境裏生存而已。

她羡慕別人有父母的愛,
羡慕別人有事可以回家依靠父母,甚至可以和父母撒嬌,
可以吃到母親為自己做的菜餚,
但是她比誰都清楚,
她只能靠自己,不管生活過的快樂還是無助,
都只能自己消化。

這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
倘若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苦,
真的,別輕易的説出任何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很難實行的勸説,
因爲那對別人而言,可能是一種道德綁架,情緒勒索。
道理每個人都懂,但是真的要做,談何容易呀。

但願地球上的我們,都能學會好好愛自己,
父母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只是大家都在學習適應。
適應著在這個無法選擇的世界裏找到一絲的溫暖,
走出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