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感覺有點奢侈的事:「餘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進門前,可以從外子空間鄰路的落地窗看見蜷伏在牆邊的一團毛絨,是令人熟悉的犬隻睡姿,我欣喜以為入內有狗狗可以親近,走近才明白那是展覽的一部分、藝術家廖建忠的作品《狗》。毛絨節奏有致的起伏,雖名為「狗」,然而當循著渾圓背脊找尋應該在那裡的狗頭,卻發現那不過是與動物很像的一個形體,作品帶給我的落差感,如同每次我錯認他人臉孔時一瞬間產生的微妙心情。無獨有偶,「餘日」(Evening’s blush)展覽中共五件作品,分別是鄺鎮禧《去掉》、關尚智《呵欠》、高倩彤《白寶貼照片》、賴志盛《餘日》、廖建忠《狗》,我在每件作品上一再發現這種短暫失神再回神的心靈活動,它們是生活中微小、轉眼即忘的事物——摳取並撕開膠膜的動作、紅著眼眶等待呵欠的人、照片中揉捏過的軟橡皮、風吹動樹梢的風景、睡覺的狗——我盯著它們良久,感到詫異,日常熟悉景像猝不及防出現在我走進的這個展覽,使我產生第一個問題:它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是作品)?接著冒出第二個問題:它們真的是我所想的那個東西?

鄺鎮禧〈去掉〉, Single channel video, no sound, 30'25", 2017。攝影|作者

鄺鎮禧〈去掉〉, Single channel video, no sound, 30'25", 2017。攝影|作者

這些彷彿生活中某段感知的曖昧切片,透過螢幕播放、照片展示,或以立體物件模擬,起初令人摸不著頭緒。透過展場人員解說,才知道藝術家想傳達的約莫是屬於創作和生活的餘裕:思想的餘裕、行動的餘裕、感知的餘裕、時間的餘裕,而這與藝術作品的成形實際上息息相關。這些餘裕,有如創作實踐的前提。拿賴志盛作品《餘日》來說,藝術家把蚊蟲撲面而來的煩躁記憶提取為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錄像,是藝術家將大量飛舞、行跡模糊的蚊蟲,與風中搖曳的樹梢放進同一畫面,讓人乍看難以分辨飛舞的是樹葉或蚊蟲。原先惱人的事物能誕生出詩意,大概只有在人回望記憶、興起第二層感觸時才有可能。高倩彤的《白寶貼照片》表達的也是一次回看經歷的收穫:揉捏軟橡皮已經是藝術家自動化的動作,他忽然想起,當自己手捏軟橡皮時,腦中構思的其實是作品,而非怎麼形塑軟橡皮。然而在藝術家心手不相應的狀態下,軟橡皮兀自形成某種形狀。這塊在不加思索的手勢下演變的軟橡皮,是什麼樣的存在?藝術家產生這層思索,遂將軟橡皮拍攝下來。由此看來,「餘日」展出的既是也不僅僅是我乍看見的事物,尚要連同它們如何逗留在藝術家的心上一起看待。

      「餘日」在此刻的出現,作為外子空間最後一檔展覽,固然帶著惜別的意味,不過,在這般藝術表達內縮至近乎禪的場景下,餘日指涉的並非倒數計時,反而,生活積累下來的時間經歷都是餘日,因為藝術家能夠一次次回到名為過去的現場,去察覺、去重現、去賦予異議。在外子這個藝術家們平時聚會活動的空間,甚至有一張並未列於作品清單的藍色桌球桌,擺放在場地中央沒被撤走,使訪客感受到屬於他人的日常愜意,也感受到屬於外來者的無所適從(哪些物件是作品?)。如此放鬆,就像本次展出,藝術家自如進出生活與創作、界線消弭的狀態。

      「餘日」回到創作活動的起點,貼近藝術家起心動念時可能的最細微層次,哪怕是浪費虛度、無關緊要的猛然察覺、或不明原因讓人目不轉睛的情景,皆可成為藝術實踐的出發之處,在創作中顯現奇異。也因為創作,來日方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跨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散步乍聽是隨性且隨處可做的活動,不過若是在建築內,散步的漫無目的性似乎會被牆壁侷限。當然如果空間夠大,大到人們無法一次意識到所有邊界的存在、產生一種能無止盡前進的錯覺,似乎可行,不過鳳甲美術館並沒有那麼寬敞,因此在這裡的步行體驗之於散步,大概可説是到大海潛水之前的所做的泳池實習。而參觀過程中那些能讓
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上學,需要加入至少一間藝術家工作室。於是我的求學之路從一間間敲工作室大門來探索和開啟。而過程中有太多異於台灣文化、我只能自己體會消化的眉角
回想在Beaux-Arts de Paris(以下簡稱BA)交換時有段跌跌撞撞的路,出發前始料未及。我以為出國交換就是去把姐妹校的課修好修滿,沒想到實際情況卻是上課前得先花大把時間把課程「追到手」——沒有選課系統、想修課直接去徵求老師同意——否則坐在課堂吸收知識的情景不可能展開。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散步乍聽是隨性且隨處可做的活動,不過若是在建築內,散步的漫無目的性似乎會被牆壁侷限。當然如果空間夠大,大到人們無法一次意識到所有邊界的存在、產生一種能無止盡前進的錯覺,似乎可行,不過鳳甲美術館並沒有那麼寬敞,因此在這裡的步行體驗之於散步,大概可説是到大海潛水之前的所做的泳池實習。而參觀過程中那些能讓
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上學,需要加入至少一間藝術家工作室。於是我的求學之路從一間間敲工作室大門來探索和開啟。而過程中有太多異於台灣文化、我只能自己體會消化的眉角
回想在Beaux-Arts de Paris(以下簡稱BA)交換時有段跌跌撞撞的路,出發前始料未及。我以為出國交換就是去把姐妹校的課修好修滿,沒想到實際情況卻是上課前得先花大把時間把課程「追到手」——沒有選課系統、想修課直接去徵求老師同意——否則坐在課堂吸收知識的情景不可能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一次攝景捉影要跟大家分享樂於分享。
Thumbnail
夜深人靜時 陽臺傳來壁虎叫聲 說什麼呢 為死去的狗狗傳達問候 過世第卌九天那晚 刷牙時聞到尿騷味 以為狗狗回來了 最近選了幾張照片 貼在客廳跟房間 想念時看一下 感覺比較好 有時候會抱抱印著狗照片的抱枕 有時候會摸摸牠生前的玩具布偶 牠還有些東西沒送出去
Thumbnail
偶爾只是想隨意懶散地像貓貓狗狗,不用花時間動腦,去做一件放鬆自己的事情,那是動物們的日常,也是我的日常。 於是就和家人在五月份挑著隨意的看起來不會下雨的午後,開車去屏東的車城鄉的海口的看海美術館,去看最近來台灣展出的兩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展覽。 當天午後的天氣有些濕濕黏黏的悶熱感,開往墾丁的屏鵝公
Thumbnail
創作這些貼圖對我來說,是一個治癒心靈的過程。在每一筆每一畫中,我仿佛又能感受到小狗在我身邊嬉戲的情景。從最初的草圖到最終的成品,我都力求還原小狗最真實的模樣。無論是它開心時的跳躍,還是安靜時的凝視,每一個動作都那麼鮮活,仿佛它從未離開過。
昨天睡午覺準備醒來的朦朧間 感受到自己習慣在午睡後去找食物吃的一個習氣的 浮現 然後我給自己再一點時間 抱著IKEA的黃金獵犬 很大一隻 所以叫做大寶 悠悠地 我感覺這個念頭不是那麼聚焦 再站遠一點看 好像 剝落了 很奇妙 我沒有強求甚麼 就只是等待 然後看到後面有一些其他
Thumbnail
從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廣場右側向前延伸,經過〔碑林〕,來到〔草悟道〕戶外展示區,這個區域展示許多雕塑及裝置藝術作品。其中最引發我注目的是王亞韋〔法國鬥牛犬〕及郭國相〔傳說〕系列。這兩件都是室外裝置藝術,而且都呈現極簡藝術風格。
Thumbnail
「描繪,不應是事物,而是它帶來的效果」(to paint, not the object, but the effect it produces) ——19世紀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   今天,「忘憂」成了奢侈的願望。 2020年以來,天候異常、病毒、戰火恐懼連連,世界彷彿成了憂慮漫溢的
Thumbnail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2024 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我的作品大多是街的寫生速寫,很少畫靜物,這是幾年前想畫,特別弄了幾個瓶子跟一些花卉,擺放而成的留下紀錄。當時覺得很喜歡,也很特別,其實靜物畫也有一種特別的美,主要是畫畫時與靜物之間溝通對話的過程很療癒。 若你也想畫靜物,可以按照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進行擺放
Thumbnail
這一次攝景捉影要跟大家分享樂於分享。
Thumbnail
夜深人靜時 陽臺傳來壁虎叫聲 說什麼呢 為死去的狗狗傳達問候 過世第卌九天那晚 刷牙時聞到尿騷味 以為狗狗回來了 最近選了幾張照片 貼在客廳跟房間 想念時看一下 感覺比較好 有時候會抱抱印著狗照片的抱枕 有時候會摸摸牠生前的玩具布偶 牠還有些東西沒送出去
Thumbnail
偶爾只是想隨意懶散地像貓貓狗狗,不用花時間動腦,去做一件放鬆自己的事情,那是動物們的日常,也是我的日常。 於是就和家人在五月份挑著隨意的看起來不會下雨的午後,開車去屏東的車城鄉的海口的看海美術館,去看最近來台灣展出的兩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展覽。 當天午後的天氣有些濕濕黏黏的悶熱感,開往墾丁的屏鵝公
Thumbnail
創作這些貼圖對我來說,是一個治癒心靈的過程。在每一筆每一畫中,我仿佛又能感受到小狗在我身邊嬉戲的情景。從最初的草圖到最終的成品,我都力求還原小狗最真實的模樣。無論是它開心時的跳躍,還是安靜時的凝視,每一個動作都那麼鮮活,仿佛它從未離開過。
昨天睡午覺準備醒來的朦朧間 感受到自己習慣在午睡後去找食物吃的一個習氣的 浮現 然後我給自己再一點時間 抱著IKEA的黃金獵犬 很大一隻 所以叫做大寶 悠悠地 我感覺這個念頭不是那麼聚焦 再站遠一點看 好像 剝落了 很奇妙 我沒有強求甚麼 就只是等待 然後看到後面有一些其他
Thumbnail
從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廣場右側向前延伸,經過〔碑林〕,來到〔草悟道〕戶外展示區,這個區域展示許多雕塑及裝置藝術作品。其中最引發我注目的是王亞韋〔法國鬥牛犬〕及郭國相〔傳說〕系列。這兩件都是室外裝置藝術,而且都呈現極簡藝術風格。
Thumbnail
「描繪,不應是事物,而是它帶來的效果」(to paint, not the object, but the effect it produces) ——19世紀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   今天,「忘憂」成了奢侈的願望。 2020年以來,天候異常、病毒、戰火恐懼連連,世界彷彿成了憂慮漫溢的
Thumbnail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2024 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我的作品大多是街的寫生速寫,很少畫靜物,這是幾年前想畫,特別弄了幾個瓶子跟一些花卉,擺放而成的留下紀錄。當時覺得很喜歡,也很特別,其實靜物畫也有一種特別的美,主要是畫畫時與靜物之間溝通對話的過程很療癒。 若你也想畫靜物,可以按照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進行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