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養成分心的好習慣:「分心Space out—黃萱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黃萱〈經過 Passing by〉, Acrylic, Paper, 21 x 29.7 cm, 2022。

攝影|作者

黃萱〈經過 Passing by〉, Acrylic, Paper, 21 x 29.7 cm, 2022。 攝影|作者

前言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與展覽隔了一層薄膜,難與裝置、攝影和錄像同列,卻又是充滿貢獻,令我好奇,是什麼留在了現場?以及,藝術家曾經的施力如何在展覽中不滅,必須計入展覽組成元素?——所謂不計入展覽組成元素的行為,舉例而言,人們觀賞繪畫時,不一定會視藝術家作畫的動作過程為「行為」、並不斷猜想藝術家創作當下的一舉一動。在《分心》展中,藝術家的動作卻舉足輕重。我想討論藝術家彷彿滯留在現場、且其在場性質必須被考慮的情況,此外想分析藝術家如何側寫「注意力」,他以行動融合鏡頭作為一種方法、語言遊戲作為另一種方法,以及,何為藝術家在自述中提及的「錯誤的使用」?

 

被提醒的在場狀態

在閱讀王聖閎〈行為、裝置與錄像的模糊交會: 從臺灣錄像藝術史書寫中的類型化問題談起〉清晰的討論後,我的困惑獲得了初步的梳理:行為、裝置和錄像之間隱隱的連繫似乎一直存在於這幾個「名詞」底下作品的血液中。在此我想嘗試探討黃萱的「分心」行動,以及展示現場的物件是(創作的)最終目的,或作為紀錄的藝術文件。例如作品〈散步〉不只以電視播放錄像,更將藝術家散步穿的帆布鞋放在電視前的地上。那雙鞋鮮明地作為〈散步〉是過去式、一個發生過的行動的見證,而錄像或道具都是該行動的痕跡;帆布鞋是指向錄像畫面的索引,因為散步時在場的帆布鞋,和它有著一模一樣的外觀,令人聯想它是具有檔案意義的物件。但存在著另一個可能,那雙帆布鞋和影片能被視為創作結果本身:藝術家也許要的是一雙磨損的鞋以及一部聚焦在行走動作的影片。但這個詮釋版本較薄弱之處是,它沒有討論藝術家為何不綁鞋帶、為何以那樣的狀態在大街上一直行走。因此不綁鞋帶的行為成了無法解釋、或者必須被解釋的元素,主要是它使我明白藝術家在進行行為表演,而不只是在拍攝影像。而「不綁鞋帶」何以成為作品中必須被討論的現象,即與黃萱企圖在《分心》展中進行的討論有關。

鞋帶要綁好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日常規則——考量到行走的便利和安全,綁鞋帶嚴格說來不算是個選擇,而是穿著鞋子的基本設定,若不把鞋帶繫好,就得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這個被打破的日常慣例,除了讓人分心(周遭民眾注意到拖地的鞋帶、黃萱為了避免絆倒,走路時必須一心二用),可以說是徒勞的動作。但在此被顯化的分心現象,卻使我回想起,分心同時是當前追求效率和生產力的社會不樂見的現象。大量出版物和文章談論著對專注力的保護,以及分心如何為「成功」的大敵,我們常視分心為必須解決的問題。而當人們說自己因為過於專注,而進入忘我、忘卻周遭的情況時,則不認為這種出神有何不妥。僅僅因為不利生產,分心和專注的等級就被劃分出高下。藝術家所嘗試的分心把觀眾拉回此時此地——這個眾人都想趕著離開的時空——我在〈散步〉看見,分心的狀態有時比專注狀態更能使人身在當下,在場作為清醒、生存的真實狀態,似乎是藝術家透過主動地分心所想拾回的。

黃萱在此想提議的除了何不試著分心、正視分心,我認為也是對現代生活作息的緊湊和「充實」打上的問號。究竟立志不分心的我們想前往哪裡、自認為合乎效能地使用著注意力時,是否遺落了一些可能性或彈性、對待生活的別樣方式。而思索《分心》的呈現,能感受到展覽作為介面,藝術家和觀眾的在場有如訊號在其中流動閃爍。

如同不綁鞋帶這微小卻無人反其道而行的動作,作品〈白繩翻面紅沙發椅〉使用與沙發的設計初衷不符的方式安裝沙發套,製造一種未完成的狀態,且懸置了一個謎團,給我一種藝術家的在場並未褪去的強烈感受。翻好面的紅沙發靜靜佇立展場,令人好奇究竟如何用白繩為沙發反面裝上椅套——這張沙發與其說是裝置作品,不如說,為沙發套翻面的行為本身才是作品、沙發則是一件作品紀錄,就像〈散步〉的那雙鞋及錄像。這使我想起蘇育賢個展《晚安,待會見》,現場那支摔破又組回的吉他、那件可以懸絲操縱的棉被,它們的故事只在紙上和錄影裡流傳,所有與該物件關聯的行動都發生在展覽時間之外,但正因為那些物件擁有的特殊使用歷史是由藝術家創造,是以它們紛紛指向、指出了藝術家的存在。

黃萱〈白繩翻面紅沙發椅〉, Fiber, Wood, 70 x 60 x 86 cm, 2022。

攝影|作者

黃萱〈白繩翻面紅沙發椅〉, Fiber, Wood, 70 x 60 x 86 cm, 2022。 攝影|作者

 

專注於分心

分心是人類天性,而在資訊高速流通、網際網路發達的現代生活中,分心本非難事。我們隨時都在切換注意力、中斷稍早之前的關注,或許正因是這樣高度分心的數位時代,《分心》彰顯出分心一事的主動被動區別。主動的分心,是從對常規的沉迷、時間運用的競技中抽離出來。從生活場景著手,擷取如家具、電器等現成物為材料,細微地改變其狀態,或引用黃萱個人簡介中的說法:「試圖透過錯誤的使用來翻轉觀眾感知」,這「錯誤的使用」已不僅如杜象把小便斗搬進美術館,而須有更多工序,不尋常的組裝和拼接、違背設計初衷的使用方式,以此擾動視聽感受、慣習和認知——順帶一提,它們並沒有擾動展覽空間,似乎那些碰撞一來到畫廊面前,便乖馴地終止——白盒子在此仍是引渡這些目光和注意力的必要元素。藝術家也從群眾生活切入,製造無傷大雅的風波,其舉動和情景本身似乎因攝錄影而特殊化,有如藏起攝影機所錄製的綜藝節目。藝術家視這種主動分心為一種逃逸路線,我認為這也是爭奪回自身注意力主權的游擊行動。

但這類似於小聲唱反調的行為容易存在一困境:沒人在乎。藝術家也沒忘記將這困窘一併攤開在展覽中,〈+1〉是在河堤路燈的光明遍照下,藝術家舉起手電筒試圖加入提供照明的一員,卻並未帶來亮度的改變;十六分鐘半的錄像〈waves〉,藝術家持續撿起鵝卵石拋向大海,浪濤也許很快又將石頭打回岸上,如此反覆互動直到天色漸暗。在這些徒勞無功之後,我認為藝術家展開了某種帶有溫暖或美的維度,正因為意義的荒蕪、因為世界一直都是如此,徒勞反而轉向為一個心甘情願的選擇,沒人在乎的事情正因此而有了被戳刺以偵測的必要。

沒有人在意主動分心的狀態,直到藝術家讓分心來到美術館之中。我認為分心一部分意味著持續尋找聚焦之物的注意力,有如一圈又一圈轉動探照的燈塔之光。《分心》探討將注意力始終維持在路上的狀態,要求不能靠岸也不能停歇,弔詭的是,持續的分心又似漸往持續的專注靠攏,專注於「分心」,是否將演變成一場熱切找尋「還有何處可分心」的活動。

 

置中的邊緣

如何再現注意力(之所在)?黃萱使用的方式是旁敲側擊的,如〈散步(airing)〉中那條過長且未繫上的鞋帶,隨著藝術家的步伐拖曳在街上,影片同時呈現四周熙來攘往的行人、商業區的喧鬧。別於鞋帶掉了就要繫好的生活常規,這項微小的行動探測了鞋帶不綁的邊境,我們能看到,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件發生,除了為避免踩到鞋帶而絆倒,藝術家走路同時想必需要留意腳步,既不能專心逛街、也不能專心看路。注意力被呈現於狀態的拉扯之中。

一鏡到底的錄像〈跟隨(follow)〉,是黃萱在夜晚散步,走在一盞又一盞的路燈和照明設施之下,以手機全程錄下自己的影子。鏡頭密切跟隨從一個光源過渡至下一個光源、方向不斷轉變的影子,畫面上的黃萱影子因此得以維持置中,罕見地成為拍攝主要對象;偶有藝術家手腳入鏡,但都在畫面邊緣一閃而過,令人產生錯覺,他的主體挪進了那本為亦步亦趨、現在卻在觀眾視野中獨立出來的影子裡,我認為在那瞬間,出現了一種被更新了的感受。那可以說是我的注意力被引入無人聞問的陰影——我們習於忽略、但在建構空間感和靜物素描時從不會被落下的暗塊,此時有點像是被相機分割了下來。標題的「跟隨」指出影子看似緊附物體本身的狀態,也可以反指向緊隨影子的錄影鏡頭,這類標題的語言趣味性是屢次在《分心》出現的元素。

 

語言遊戲

〈flat〉系列的三張相片以尋找共通性、並執行歸納的方式,使路上壓得扁平、失去功能的瓶罐,或是整平後的柏油躍上鏡頭。乍看到作品與標題之間的呼應,會聯想到這是一個圖錄編輯活動,「flat」條目底下編了號碼的項目將持續增加,一個擁有多重意義和詞性(形容詞、動詞、名詞)的英文字彙變成了可視對象。一件作品擁有中英雙語的名稱在台灣藝術界十分尋常,觀眾能注意到黃萱本次展出的幾件作品亦是如此。它們往往利用中英語言之間的微妙關聯——或說空隙、落差——稍稍擴大了本身的意象。例如〈輕〉對應著「fly」(並對應畫面上振臂學飛的藝術家和飄揚的羽毛);〈散步〉對應到「airing」,則是指向藝術家拖著鞋帶走動、無言的背影,兩組名稱之間的轉譯皆有些出乎意料。除此之外,單一英文字彙經常指向複數個中文語意,因而作品〈跟隨〉所標註的「follow」(除了跟隨,也有沿路前行、密切關注、遵循等意思)我認為也許比中文帶來更多表達。許多非英語系國家的藝術家在為作品命名時,習慣另外想出一個相應的英文名稱(也許是當代藝術國際化,想提升創作曝光度的不得不然、或是英文作為無論在何地都是必備語言的現象),藝術家在直譯之外的可能性中順勢找到了另一重敘事空間。從兩種語言的參照,再到語言和作品視覺印象的參照,黃萱藉由中、英文和影像三者的張力製造出一種移動不歇地意義聚焦。

對我而言,藝術家在《分心》展覽一切所做,像是流過意識的清淺河流,一點一滴地鬆動著思考和感受,我想到赫拉克利圖斯聲稱「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在這裡的分心練習正是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跨哞的沙龍
9會員
12內容數
藝術跨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它們是仔細一瞧就能看出端倪的仿製品。藝術家對還原設有上限,向觀者指出癥結:視覺資訊從來都是經過編導而來。觀眾思緒因此在真實與虛構間進出,發覺記憶無處安放,習以為常的識讀方式也開始動搖。
Thumbnail
2025/03/02
它們是仔細一瞧就能看出端倪的仿製品。藝術家對還原設有上限,向觀者指出癥結:視覺資訊從來都是經過編導而來。觀眾思緒因此在真實與虛構間進出,發覺記憶無處安放,習以為常的識讀方式也開始動搖。
Thumbnail
2025/03/02
《我在意的對象並不是男人》故事雖是相當尋常的題材,不過,對描寫酷兒的故事而言,大概沒有什麼比「普通」更可貴。不斷找尋GL的我,正是想看見女孩子普普通通談戀愛的多樣可能。看著美月和綾由於性別而格外小心摸索著朋友與戀人的關係界線,同時展現其他大小煩惱,在在令人感到真實和雀躍。
Thumbnail
2025/03/02
《我在意的對象並不是男人》故事雖是相當尋常的題材,不過,對描寫酷兒的故事而言,大概沒有什麼比「普通」更可貴。不斷找尋GL的我,正是想看見女孩子普普通通談戀愛的多樣可能。看著美月和綾由於性別而格外小心摸索著朋友與戀人的關係界線,同時展現其他大小煩惱,在在令人感到真實和雀躍。
Thumbnail
2025/02/21
有時候會覺得他有點無情,無論外頭發生什麼事,他都無動於衷,一心只要他的虞姬和楚霸王永不分離。
Thumbnail
2025/02/21
有時候會覺得他有點無情,無論外頭發生什麼事,他都無動於衷,一心只要他的虞姬和楚霸王永不分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Thumbnail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Thumbnail
散步乍聽是隨性且隨處可做的活動,不過若是在建築內,散步的漫無目的性似乎會被牆壁侷限。當然如果空間夠大,大到人們無法一次意識到所有邊界的存在、產生一種能無止盡前進的錯覺,似乎可行,不過鳳甲美術館並沒有那麼寬敞,因此在這裡的步行體驗之於散步,大概可説是到大海潛水之前的所做的泳池實習。而參觀過程中那些能讓
Thumbnail
散步乍聽是隨性且隨處可做的活動,不過若是在建築內,散步的漫無目的性似乎會被牆壁侷限。當然如果空間夠大,大到人們無法一次意識到所有邊界的存在、產生一種能無止盡前進的錯覺,似乎可行,不過鳳甲美術館並沒有那麼寬敞,因此在這裡的步行體驗之於散步,大概可説是到大海潛水之前的所做的泳池實習。而參觀過程中那些能讓
Thumbnail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Thumbnail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歡迎光臨,第一天上班嗎?】—藝術家介紹 藝術家—汪紹綱 這次的展覽我們也邀請了一位藝術家參與展覽,他也是我們很重要的夥伴,感謝他們創作出了與他們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的精彩的作品,接下來我們會依序介紹每位有參與創作的藝術家。 🔮她與她的她|錄像創作 藝術家:汪紹綱 服裝設計:黃蛹 📷 特別感謝
Thumbnail
【歡迎光臨,第一天上班嗎?】—藝術家介紹 藝術家—汪紹綱 這次的展覽我們也邀請了一位藝術家參與展覽,他也是我們很重要的夥伴,感謝他們創作出了與他們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的精彩的作品,接下來我們會依序介紹每位有參與創作的藝術家。 🔮她與她的她|錄像創作 藝術家:汪紹綱 服裝設計:黃蛹 📷 特別感謝
Thumbnail
【酒與妹仔的日常 x 藝術家汪紹綱】 逾期日常 Outdated Daily—2021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 她與她的她|錄像創作 藝術家:汪紹綱 服裝設計:黃蛹 「酒店公關」的她、「日常生活」的她與「獨自呢喃」的她。 –––服裝設計 黃蛹 –––藝術家 汪紹綱 ★特別感謝 模特兒:山貓 口白:張川
Thumbnail
【酒與妹仔的日常 x 藝術家汪紹綱】 逾期日常 Outdated Daily—2021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 她與她的她|錄像創作 藝術家:汪紹綱 服裝設計:黃蛹 「酒店公關」的她、「日常生活」的她與「獨自呢喃」的她。 –––服裝設計 黃蛹 –––藝術家 汪紹綱 ★特別感謝 模特兒:山貓 口白:張川
Thumbnail
週六談完,有想到一些體悟,等到週一回到礁溪,才寫下來,傳給催眠師,算是回饋吧! 給催眠師的信 我回到礁溪了,將週六談完的體悟跟你說一下。   我前天週六中午談完回家後,熱午餐時,覺得累,先睡一下。   醒來,吃完午餐,坐一下,開電視,看到一個節目,   1.在講某畫家,是將畫紙放在地上,他站在上面
Thumbnail
週六談完,有想到一些體悟,等到週一回到礁溪,才寫下來,傳給催眠師,算是回饋吧! 給催眠師的信 我回到礁溪了,將週六談完的體悟跟你說一下。   我前天週六中午談完回家後,熱午餐時,覺得累,先睡一下。   醒來,吃完午餐,坐一下,開電視,看到一個節目,   1.在講某畫家,是將畫紙放在地上,他站在上面
Thumbnail
看展的過程中我總會一邊感受自己的呼吸。像是要用整個身體去理解一樣,感受展覽的細節,感受空間布置、燈光;甚至包含身邊走動的人們,我也去感受他們的專注。展覽很完整地介紹了鹽田千春的創作歷程,從原本畫畫,到後來的行為藝術,再後來收集許多舊物;彷彿和她一起一層層撥開知覺的關卡,聆聽她如何分享對「存在」的體悟
Thumbnail
看展的過程中我總會一邊感受自己的呼吸。像是要用整個身體去理解一樣,感受展覽的細節,感受空間布置、燈光;甚至包含身邊走動的人們,我也去感受他們的專注。展覽很完整地介紹了鹽田千春的創作歷程,從原本畫畫,到後來的行為藝術,再後來收集許多舊物;彷彿和她一起一層層撥開知覺的關卡,聆聽她如何分享對「存在」的體悟
Thumbnail
敝舍州記|零肆 這就是我關注的配樂(Sound Track)的性質,不管是電影、日常抑或街道,當我們處於當下正確的時間軸上並不會注意這些聲音,但是將這個時間軸打亂之後,聽者會說「啊,這不就是那部電影的配樂嗎」。
Thumbnail
敝舍州記|零肆 這就是我關注的配樂(Sound Track)的性質,不管是電影、日常抑或街道,當我們處於當下正確的時間軸上並不會注意這些聲音,但是將這個時間軸打亂之後,聽者會說「啊,這不就是那部電影的配樂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