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力量: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這本書是再次重讀,上次是研究「菩提心」時閱讀的,佛法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其中菩提心是最具有普世價值的,而我認為菩提心應該是立基於同理心之上。
此階段研究影響力時,傾聽與提問的溝通技巧也再再提及同理心,這或許是演員的內在修養與外在演技的共同核心。
談到同理心許多書都由鏡像神經元觀點切入,但此書以恐懼、杏仁核的觀點切入,並先區分同理心作用與同理關懷之間過程相關但狀態不同。而且「利他主義最有效的預測指標是人們辨認臉部恐懼表情的能力。」換句話說,辨認臉部恐懼表情在觸發同理作用之前。
接著研究了曲線分布的兩個極端:「心理病態者」與「超常利他主義者」。發現心理病態者無法同感他人恐懼,而超常利他主義者對恐懼非常敏感。這邊可以延伸到《不正常成功心理學》其實許多律師、外科醫師、優秀軍人都會具有心理病態者特徵,也就是不恐懼的冷靜態度,而這原因可能在於杏仁核與常人不同,兩個極端差異在於杏仁核反應敏感的程度。
再來更有趣了,『最像嬰兒的表情就是「恐懼」。』,而異母行為產生催產素抑制恐懼引發人接近與關懷的衝動,書中提到「普通人也許只有在自己孩子(或母親)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會如此,而利他主義者救助陌生人時,也以同樣的信念和篤定作出回應。」這點也延伸菩提心中的七因果教授。
而「審慎思考和理性並不是人們行善的最終動力。事實上,人們對慷慨助人越是審慎和理性,越有可能壓制最初的助人衝動,最後就變得越不慷慨仁善。」也讓我思考或許菩薩能捨頭目腦髓,並非透過理智的串習,而是杏仁核本身異於常人?如同利他性捐腎者。
最後提到「謙遜是超常利他主義的最終基本要素,是把人與人連繫在一起的成分。……謙遜可能是「使人成為天使」的特質,它使自戀和狹隘觀念趨於平緩,確保真正利他主義者不會認為自己是天使。如果他們這樣想,也就不會是利他主義!」這也延伸「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議題,菩提心不會有圓滿的一天,有圓滿的就不是菩提心,那成佛只是達不到的目標,但從輪涅不二的角度,煩惱即是菩提、輪迴即是涅槃,此岸即是彼岸,沒有圓滿即是圓滿?
這裡也產生弔詭的現象,菩薩的利他心腸是建立在恐懼他人受苦之上,這也延伸菩提心另一項自他換的修習,可是超常的利他捨頭目腦髓,則須建立於空正見之上,也就是三輪體空:施者空、受者空、佈施物空。如果以此書觀點,菩薩會利他是因為恐懼,而杏仁核異常的菩薩會分泌催產素抑制恐懼、產生幸福感,但如果杏仁核正常,可能只能透過空正見來抑制,而有恐懼才會利他,也與心靈平靜衝突,換句話說,有菩提心必然不能心中平靜?或許一乘究竟適合超常利他主義者,三乘究竟適合心理病態者?
總之,這本書可以發展的議題非常豐富,談到恐懼也讓人想到《情緒勒索》的迷霧FOG:恐懼、責任、罪惡感。間接也說明易受情緒勒索、易焦慮性格也可能有較高的利他同理心,而原因可能源自先天的杏仁核敏感度。
當然這種科學論據雖然是高敏感人的福音,但也有種烏托邦的既視感,例如近期不少提升血清素、催產素、多巴胺打造幸福的論述,不過能夠拿三種物質濃度的健檢報告判斷一個人的幸福程度或社會幸福度嗎?進一步是否能生產貼片來增加幸福感?如同尼古丁貼片能紓解菸癮、睪固酮貼片能增加性慾,血清素、催產素、多巴胺三合一貼片能增加幸福感嗎?煩惱、不幸福時來貼一片?又或者改進杏仁核敏感度,能製造無懼的冷血戰士,或超常利他生命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