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同理心(empathy):一個精妙的心理機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幾年前開始,就開始有許多人去討論同情心(sympathy),以及同理心(empathy)的不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聽過,甚至看過網路上很紅的「熊與狐狸」的影片,這2個類似的詞雖然只差1個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同理心它所牽涉的生理機制消較於同情心要多得多,也因此它包含了較多的心理元素,這讓我們不只是「知道對方的心情」(feel for),而是讓我們「感同身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feel as),使我們能做出利他行為
不過接下來一系列的文章中,我們「並不會老調重彈地」再去討論一次他們的差別,而是希望帶著各位從更深層的生理、心理方面,來去更加地理解「到底什麼是同理心?」,它包含了何種心理元素?它是和哪些腦區有關?背後可能的原理?等等,我們也會去探討當今天同理心出問題時,可能會引發什麼問題,甚至心理疾病!
希望各位會喜歡接下來蛾小編帶給各位的文章。那麼,我們今天就先從心理層面去簡介什麼是同理心 (empathy) 吧!

同理心 -- 一個牽涉多個腦區的高級認知行為

同理心相較於同情心要精妙的多,如同前面所提,它需要更多的腦區「精妙地」配合,才可以完成,就像一台由許多零件構成的機器一樣,只要其中一個零件失效,這台機器,也就是我們的同理心,就無法正常發揮,這時就會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例如自閉症,不過有關神經及疾病的部分,我們後續再談。
也因為它牽涉到多個腦區,它當然也會牽涉到許多不同的「心理機制」,我們套用前面的機器概念,一個完整的「同理心機器」要運作,其包含了3個重要的零件:
  1. 察覺、感受到對方的情緒
  2. 自我與他人情緒的分辨 (self other distinction)
  3.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feel as而非feel for)
心理機制與其對應的腦區

察覺、感受到對方的情緒

這是一個有趣的心理機制,在察覺與感受的步驟,我們選擇了「被他人給影響」,而不是「影響他人的一部分」,講得容易感受一點:例如在我們察覺對方情緒時,或者發現需要察覺前,我們一直都是處於「影響他人的角色」,我們會透過表情等肢體語言或對話來表現、「影響」他人,但神奇的是,當我們進入察覺階段時,我們「暫停了影響者的身分」。
另外,有趣的事情是:不只有觀察能讓我們感受到對方,「想像力也可以」,實驗發現,當我們在想向對方時,也可以感受到對方的心理狀態。

自我與他人的分辨

這個步驟也是相當的重要,當我們正確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後,我們需要能夠認知到「這不是我的情緒」,並將其與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分離,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今天無法做到這點,那只要群體內有一人憤怒,整個群體就會全部跟著那人一起憤怒起來,因為剩下的人會誤認此憤怒敢為自己的情緒,導致自我混亂,甚至自我毀滅。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這點小編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就是這點才讓同理心empathy,與同情心sympathy有如此大的不同,當我們完成前2步驟,知道對方是難過的,也知道難過的不是自己後,仍然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感覺難過的是自己,去思考對方為何難過?什麼事情可能是對方的難過源?而這常常牽涉到我們願不願意做,而不是我們能不能做,後續我們會進行更多的討論。

結語

不知道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已經開始聯想到一些疾病,或較特殊的人群了呢?的確,每一個步驟的失敗,都會導致不同的行為缺陷,也會對應到不同的腦區,有些人在第一步驟有缺失,可能導致無法感覺到對方的情緒,有些人在第二步驟缺失,可能導致容易過度被對方情緒影響,有些人在第三步驟缺失,可能導致無法理解對方的情緒成因,等等,這些都有許多有趣的內容可以取探究,那麼就請各位期待我們後續的文章吧!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封面/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解/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Lamm, C., Rütgen, M., & Wagner, I. C. (2017). Imaging empathy and prosocial emotions. Neuroscience Letters. doi:10.1016/j.neulet.2017.06.0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知道同理心不是天生的嗎?你知道同理心的神經機制嗎? 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不同,是一項難度更高,更為寶貴的東西。 此主題中,我們並不是要再重新解釋一次empathy和sympathy的不同,畢竟相信大家也早知道了, 我們將會更會更深入地去探討同理心的神經機制,以及其相關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A的分享) 職場中,耳聞一位同事。 因為工作上能閃則閃的態度,讓身旁的人頗有微詞。 前陣子,因為工作調動,這位同事來到與我們組別。 明明比大多數人資深,卻連基本系統操作都要從頭教起。 為了要幫助他,耗費了許多時間。 回家時,忍不住跟家人抱怨。 沒想到,家人聽完說,或許他也不
Thumbnail
❏ 情緒是由經驗、想法和感覺揉合而成的。 ❏ 「感同身受」是想像所產生的心理體驗。 同理心不只是感受他人的痛苦,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以下是從《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摘錄出的思考與讀書筆記。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YouTube演算法如何推薦不同社會階層影片,從享受上流社會生活的開箱到普通農民的日常,甚至到遊民的簡易生活。作者也深入討論了個人對於快樂與痛苦的主觀評價,並反思在職場上經歷的挑戰和痛苦的感受。文章強調每個人對痛苦的理解都是相對的,並呼籲大家在面對他人情緒時,給予理解和支持。
只要告訴對方: "我覺得你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人會說: "我很有同理心啊." 具有同理心的人會問: "為什麼你覺得我缺乏同理心?"
Thumbnail
具備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智者總是鼓勵大家多布施,最大的原因是從付出中戒除貪多的煩惱習氣,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同理他人的貧病飢寒,所以人苦我悲、人傷我痛,因為感同身受,所以願意布施財物飲食醫療種種,無所不施,以解除他人的痛苦。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鬼媽媽,有一千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A的分享) 職場中,耳聞一位同事。 因為工作上能閃則閃的態度,讓身旁的人頗有微詞。 前陣子,因為工作調動,這位同事來到與我們組別。 明明比大多數人資深,卻連基本系統操作都要從頭教起。 為了要幫助他,耗費了許多時間。 回家時,忍不住跟家人抱怨。 沒想到,家人聽完說,或許他也不
Thumbnail
❏ 情緒是由經驗、想法和感覺揉合而成的。 ❏ 「感同身受」是想像所產生的心理體驗。 同理心不只是感受他人的痛苦,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以下是從《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摘錄出的思考與讀書筆記。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YouTube演算法如何推薦不同社會階層影片,從享受上流社會生活的開箱到普通農民的日常,甚至到遊民的簡易生活。作者也深入討論了個人對於快樂與痛苦的主觀評價,並反思在職場上經歷的挑戰和痛苦的感受。文章強調每個人對痛苦的理解都是相對的,並呼籲大家在面對他人情緒時,給予理解和支持。
只要告訴對方: "我覺得你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人會說: "我很有同理心啊." 具有同理心的人會問: "為什麼你覺得我缺乏同理心?"
Thumbnail
具備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智者總是鼓勵大家多布施,最大的原因是從付出中戒除貪多的煩惱習氣,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同理他人的貧病飢寒,所以人苦我悲、人傷我痛,因為感同身受,所以願意布施財物飲食醫療種種,無所不施,以解除他人的痛苦。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鬼媽媽,有一千
Thumbnail
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評論一件事要出言有尺,也要唏噓有度。天下無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秤人也秤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留情是善良。一個人的涵養來自肚量,來自寬容。一個人的修為是懂得包容,懂得尊重。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愛,才有事所為!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