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沒有觸法嗎? @ 行走江湖不能沒有的法律概念 - 第1輯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法律,其實無所不在。很多人對法律的感覺常會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畢竟在法律條文的用字上難免會讓人感到有些生澀難懂,然而生活中各種觸法事件與違法新聞總是層出不窮,若我們沒有足夠的法律概念,極有可能踩到法律的紅線而不自覺,譬如憲法雖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但並非代表你想在網路世界如何批判他人都可隨心所欲。小編從社會中常見的一些觸法狀況並參閱法律用書及法律個案解析網站,從中彙整出我們若要行走江湖總不能沒有的法律概念,期能大家都能成為知法不犯法且也能適時自我保護的社會公民。

 

 

Q1:我們常聽到妨害名譽、公然侮辱、毀謗、加重毀謗等用語,然其間的差異為何?什麼情況會涉及違法?

Ans:

  • 公然侮辱、毀謗、加重毀謗皆屬於《刑法》二十七章「妨害名譽及信用罪」之範疇,當中公然侮辱罪為不具評論性質的謾罵或侮辱,誹謗罪為具評論性質的言語或舉止攻擊,加重毀謗罪為具評論性質的文字、圖畫攻擊。三者間的差異與常涉及的違法情況如下表所示。
  • 對於所誹謗之事,若能證明其為真實且與公眾利益有關者,不罰,但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仍會開罰
  • 公共利益:如政府施政相關措施,政策的執行本會有正反兩面觀點,因此符合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不罰。
raw-image


Q2:KUSO某總統候選人的政績並重新錄製配音,並放上網路供公眾瀏覽,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涉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4條規定,意圖使候選人當選或不當選,或意圖使被罷免人罷免案通過或否決者,以文字、圖畫、錄音、錄影、演講或他法,散布謠言傳播不實之事(捏造或虛構),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判定關鍵:應證明行為人有讓候選人不當選的主觀犯意及具體事實始能成立。

 


Q3:趁著獨處的時候,偷看感情超好室友的情書或房東在未經同意下擅自拆閱房客信件,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涉及妨害書信秘密罪。
  • 《刑法》第 315 條規定,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封緘信函、文書或圖畫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無故以開拆以外之方法,窺視其內容者,亦同。

 

 

Q4:偷拍室友的熟睡後的睡姿並惡作劇上傳網路,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涉及妨害秘密罪與散布竊錄內容罪
  • 《刑法》第 315-1 條「妨害秘密罪」規定,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或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無故=沒有正當理由=有不法目的
  • 《刑法》第 315-2 條「散布竊錄內容罪」規定:
    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設備,便利他人為前條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有前條第二款之行為者,亦同。製造、散布、播送或販賣前二項或前條第二款竊錄之內容者,依第一項之規定處斷。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 若在網路上轉寄他人上傳偷拍的三角獸影片,同樣觸犯散布竊錄內容罪。

 

  

Q5:被交往多年的情侶劈腿,氣不過下在網路上發布交往期間偷拍對方的裸照,觸犯什麼罪?

Ans:

n   在網路上發布他人分手情侶的裸照,涉及妨害秘密罪、散布竊錄內容罪、散布猥褻物品罪、加重誹謗罪

  • 《刑法》第 315-1 條「妨害秘密罪」規定,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或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 《刑法》第 315-2 條「散布竊錄內容罪」規定:
    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設備,便利他人為前條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有前條第二款之行為者,亦同。製造、散布、播送或販賣前二項或前條第二款竊錄之內容者,依第一項之規定處斷。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 《刑法》第 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規定:
    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 《刑法》第 310條第二款「加重毀謗罪」規定: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Q6:以偷錄音方式取得配偶出軌通姦之證據,有構成妨害秘密罪而違法呢?

Ans:

  • 否。
  • 《刑法》第 315-1 條「妨害秘密罪」規定,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或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 配偶出軌行為已讓自己的身分權利遭受侵害,因此為保障自身權利需透過竊錄行為取得配偶通姦證據(保全證據考量),有別於刑法第315-1條所規定的「無故」行為,故不構成違法。另,若是為舉發不良幼兒園違法事實而偷錄音錄影方式,亦符合公益性考量而不致構成妨害秘密罪。

 

 

Q7:因不滿理事長的作為,用肉身阻擋其座車通行以示抗議,勸阻不聽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恐涉及強制罪。
  • 《刑法》第304條規定,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 強暴:直接對人行使暴力行為影響他人意志(如用手腕架著他人的脖子、強行將他人的假髮扯掉)、或間接對人行使暴力行為影響他人意志(強行將他人的大門上鎖)。脅迫則是用對他人不利做為威脅,使其心生畏懼而影響意志的手段。

 

 

Q8:我們興高采烈的在路上逛街時,警察突然將你攔下要盤查你的身分證,有違法嗎?若你不服從時,警察強行將你上銬帶回警局,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恐違反警察職權行使法及剝奪行動自由罪。
  •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規定,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除了有事實足以認定而有查證必要者之外,警察只有在具備「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才能將民眾攔下查證身分。
  • 若警察強行將人上銬帶回警局,其違反了《刑法》第302條的「剝奪行動自由罪」,依據該條第一項規範,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再者,警察為公務員身分,其行為可能也碰觸了《刑法》第134條的:「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以故意犯本章以外各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者,不在此限。」


 

Q9:民眾因不滿政府施政而在臉書開玩笑說在某政府機構放置炸彈,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涉及恐嚇公眾罪(非告訴乃論)。
  • 《刑法》第151條規定,以加害生命、身體、財產之事恐嚇公眾,致生危害於公安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該條係以恐嚇「不特定人或多數人」為主體,若指名道姓警告要讓某個人的家人都消失,則涉及《刑法》第 305條的恐嚇危安罪。
  • 恐嚇維安罪與恐嚇公眾罪的差異為何呢?
raw-image

 

Q10:民眾於圖書館借閱書籍或DVD逾期經催繳多次仍不還,有違法嗎?

Ans:

  • 有的,恐涉及普通侵佔罪。
  • 《刑法》第335條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 我們偶而會聽到侵占罪竊盜罪竊占罪,其之間的差異為何呢?
raw-image


raw-image

參考資料:

  • 朱應翔, 許献進, 孫珮瑾, 鄭藝懷, 郭佩佩, 廖培穎(2015),《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50大案例教你自保絕招、看穿法律陷阱、不再吃悶虧》。今周刊。
  • 網站: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 網站:法律百科 https://www.legis-pedia.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說徵才與留才是企業永遠的難題,那麼創新(Innovation)與敏捷(Agile)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永遠難題。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或缺乏市場機會的敏感度,就容易被時間去證明是否具備長期的價值。創新對企業最重要的兩個目的無非是「創造市場重新分配的機會」並「解決企業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問題」。
在人力資源領域,「DISC」這四個單字普遍來說肯定不陌生,DISC理論是192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研究古希臘的性格學說去探究人類行為模式所發展而成。此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所組成,分別以四種代表性動物呈現,其行事風格類似者會展現類似的行為,並成為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
本書的作者是TED超過4千萬人跟隨的超人氣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其以「安全圈(Circle of Safety)」概念分析當今企業最常見的領導與企業文化問題。最能激勵千禧世代員工全力以赴的關鍵因素,其實是人類最原始但卻經常被忽略的需求「給予安全感」。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與歸屬感。
麥肯錫(McKinsey)的邏輯思考技術是小編很推崇的應用思考工具,每當新書架上有提到麥肯錫的字眼,總會不經意的去翻了下,當然這本讓人閱讀起來深入淺出但思考卻不停運轉的書也不例外。
企業的正常軌道上,不外乎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倘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定義及界定問題的方式偏了,或堅持複雜問題必定有複雜解答,或是總是依據團體決策來作出最後的決定,那就極可能反而變為「創造問題」與「解決價值」。
書名數字並非年齡,而是隨著平均生存年齡的增長,職涯其實比大家想像的更久,不是25年、35年,而是漫長的45年,如同人生有條長尾。多數人錯估了職涯的長度因而錯失良機,就像一位馬拉松跑者,你需要野心勃勃、計畫周詳、準備充分和步步為營的態度;你需要養分和新鮮感來維持向前的動力。
如果說徵才與留才是企業永遠的難題,那麼創新(Innovation)與敏捷(Agile)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永遠難題。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或缺乏市場機會的敏感度,就容易被時間去證明是否具備長期的價值。創新對企業最重要的兩個目的無非是「創造市場重新分配的機會」並「解決企業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問題」。
在人力資源領域,「DISC」這四個單字普遍來說肯定不陌生,DISC理論是192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研究古希臘的性格學說去探究人類行為模式所發展而成。此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所組成,分別以四種代表性動物呈現,其行事風格類似者會展現類似的行為,並成為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
本書的作者是TED超過4千萬人跟隨的超人氣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其以「安全圈(Circle of Safety)」概念分析當今企業最常見的領導與企業文化問題。最能激勵千禧世代員工全力以赴的關鍵因素,其實是人類最原始但卻經常被忽略的需求「給予安全感」。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與歸屬感。
麥肯錫(McKinsey)的邏輯思考技術是小編很推崇的應用思考工具,每當新書架上有提到麥肯錫的字眼,總會不經意的去翻了下,當然這本讓人閱讀起來深入淺出但思考卻不停運轉的書也不例外。
企業的正常軌道上,不外乎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倘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定義及界定問題的方式偏了,或堅持複雜問題必定有複雜解答,或是總是依據團體決策來作出最後的決定,那就極可能反而變為「創造問題」與「解決價值」。
書名數字並非年齡,而是隨著平均生存年齡的增長,職涯其實比大家想像的更久,不是25年、35年,而是漫長的45年,如同人生有條長尾。多數人錯估了職涯的長度因而錯失良機,就像一位馬拉松跑者,你需要野心勃勃、計畫周詳、準備充分和步步為營的態度;你需要養分和新鮮感來維持向前的動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妨礙名譽罪在法律上的構成,並不僅僅是有人發表不利言論這麼簡單。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明確規定,凡以文字、圖片、口頭、電子或其他方法,散播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構成妨礙名譽罪。這不僅涉及言論的真實性,還需考量言論發佈的方式及其對當事人的實際影響。簡單來說,妨礙名譽罪的成立需滿足以下幾個要件:言論具有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本文是以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侮辱公務員罪及侮辱職務罪案】(對人、行為),以及來論證藐視國會(對機關)違憲,似有無關之處。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做出了公然侮辱罪相關的解釋,大幅限縮了該罪成立的判斷標準以及量刑標準,相信將會為過往的實務見解掀起巨浪!本文帶您一探究竟!
Thumbnail
身為一個市井小民,要侵犯言論自由有多困難你知道嗎?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妨礙名譽罪在法律上的構成,並不僅僅是有人發表不利言論這麼簡單。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明確規定,凡以文字、圖片、口頭、電子或其他方法,散播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構成妨礙名譽罪。這不僅涉及言論的真實性,還需考量言論發佈的方式及其對當事人的實際影響。簡單來說,妨礙名譽罪的成立需滿足以下幾個要件:言論具有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本文是以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侮辱公務員罪及侮辱職務罪案】(對人、行為),以及來論證藐視國會(對機關)違憲,似有無關之處。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做出了公然侮辱罪相關的解釋,大幅限縮了該罪成立的判斷標準以及量刑標準,相信將會為過往的實務見解掀起巨浪!本文帶您一探究竟!
Thumbnail
身為一個市井小民,要侵犯言論自由有多困難你知道嗎?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