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to your heart 勿忘初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週末陽台的晨光。我思,無我。

週末陽台的晨光。我思,無我。

很奇妙的,不管西方或東方,Heart(心),在語言中都是代表我們想法存在的地方。那麼,"腦"呢?

前陣子Google AI 被前員工爆料已具有自我意識,鬧了好大的新聞。但,”自我意識” 的有或者無,到底又要如何判定? 這已經是亙古"哲學三問"最深層的問題:"我"是誰? 問腦? 還是問心?

笛卡兒著名的"我思故我在",顯然認為"思考"是"我"存在的本質,他認為這個”思” 其實跟大腦的生物性功能並不相等。所以像許多電影情節,人的思考記憶被儲存在網路雲端,或者某個晶球內繼續存在,也就被大家接受了。

然而現代腦神經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喜怒都跟大腦內分泌有關,多巴胺血清素會讓人快樂,生氣是腦內杏仁核區充血,前額葉是主要邏輯與觀念思考運作的區域。由於這些發現都是可實證的,可用藥物控制或斷層掃描觀察,"我"的存在似乎更接近唯物主義了。

前面兩者剛好是”唯心”與"唯物" 二元對立的最佳範例,然而不管笛卡兒對馬克思,還是朱熹對上陸九淵,數百年來都沒能解決唯心vs.唯物的哲學問題。

“心腦合一論” 是最新的哲學思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引用現代科學的量子不確定性,1+1>2 的非線性理論,想斬斷"本我意識"與"腦神經活動" 緊緊綁在一起的科學唯物/虛無主義趨勢。這種論述有點複雜,但不失為一種對”自我意識”理解的突破。

另外,佛教的"無我"在玄奘取經天竺時就已經被研究到熟透了。大乘佛教的唯識與中觀就是在討論這個。可惜佛教理論需要配合禪修,佛曰"不可說"。文字只能傳達部分智慧。不過心經”五蕴皆空"之中的"識蘊",魂與識之間的論證,倒是對"自我意識" 能有非常棒的啟發。

週六早晨泡杯咖啡,看著落地窗外陽台的小盆栽與落地陽光。我思,無我。

avatar-img
9會員
14內容數
讀書,運動,覺察。科技與人文同在,身與心的鍛鍊沒有極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迪韋 的其他內容
回到”自我意識”的定義,沒有自我意識是不可能創造知識跟產生洞見的。有個流行說法是,只要AI網路節點增加到像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奇異點。其實這個說法很武斷,完全沒有推論與證據。 所以到底甚麼是"自我意識"? 終極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往哪裡去,能夠回答得出來,也許
回到”自我意識”的定義,沒有自我意識是不可能創造知識跟產生洞見的。有個流行說法是,只要AI網路節點增加到像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奇異點。其實這個說法很武斷,完全沒有推論與證據。 所以到底甚麼是"自我意識"? 終極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往哪裡去,能夠回答得出來,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