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好書推薦---交往不要交惡,別讓親密關係演變成親密殺人


根據韓國警察廳的統計資料,每七.五分鐘就有一名女性受傷或死亡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圖片取自網路




這是我自從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後,再度被震驚的韓國書籍。會看到這本書主要是因為看到報導者的這一篇書摘 報導連結 ,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這一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報導者真的是我從新相信新聞媒體,相信記者是一份專業的非營利媒體,希望大家都可以多多支持他們。


另外這本書真的不論男女,都很推薦大家購買,親密暴力有可能發生在男對女,當然有可能發生在女對男,不是用身材或是個性看起來誰優勢誰弱勢,就可以判定誰就是施暴的一方。而非當事人的我們面對到身邊有這樣的人,除了鼓勵他說出來,尋求警方、法律的保護之外,除了當他們情緒的承接者,也要幫助他們尋找專業的心理諮商或是心理輔導,不要單憑相信自己可以給他什麼專業建議,或是看了一些諮商概念就自己亂用,對你來說可能只是一句話,對他來說可能是擊毀它世界的一顆核彈。


另外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連結,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

博客來購買連結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momo購物網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樂天書城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樂天Kobo電子書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


這篇文章是我這一週的讀書心得,盡量不要寫出太多內容,還是希望大家自己閱讀後已起來討論討論。




關係內的暴力行為,具有反覆、長期發生且傷害愈演愈烈的特徵



分手後要求見面、不斷打電話,甚至跑到她家去

我先自首,在我二十多歲初頭的時候,這曾經是我面對感情的方式。每次想起來還是會後怕,也感謝那些年曾經被我嚇到但還是包容我的那些女性們,我有所成長都是你們當初的包容跟友善的循循善誘。

這是我自己總結過去經驗後,認為男人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還沒有放下對方:男人可能仍然深愛著對方,無法接受分手的事實。他希望通過見面、打電話等方式,挽回對方的心。
  • 對分手感到不甘心:男人可能認為分手是對方的錯,他希望通過不斷的聯繫,讓對方感到後悔。
  • 想要控制對方:男人可能有控制欲,希望通過不斷的聯繫,讓對方的生活圍繞著自己。


我想用 <<擺渡人>> 的一段話分享給男士們:


緣為冰,我把它抱在懷裡,冰化了,才發現,緣分也沒了。

以為不放手,它就會一直在嗎?

抓著會痛,不放手,最後也會消失的。
抓那麼緊,有用嗎?以為這是緣分嗎?

其實什麼都沒有。
愛得深,沒有錯。

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應該是傷人的冰塊,應該是一杯溫暖人的熱茶。


男士們,給自己給對方一條路、一些空間,重要的是給彼此的情緒一些時間。當我們走過這段痛苦的歲月後,我相信這些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對於女人來說,遇到這種情況,要保持冷靜,堅定自己的立場。如果男人已經明確表示了分手的意願,女人就應該尊重他的決定,不要再給他任何希望。如果男人的行為已經構成了騷擾,女人可以向警方報案。


那人知道我住的地方、學校、老家及親友,要是他傷害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怎麼辦?


這是李雅莉作家的漫畫中的一段話。也道出了被害人為什麼總是隱藏、隱忍、直到最後悲劇發生才讓一切爆發開了。因為喜歡、因為親近、因為相信,我們希望跟我們另一半分享關於我的世界,但是一但分開了,卻沒想過這一切會變成斬不段我們之間的枷鎖。


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會永遠與妳站在同一陣線!

這是我看完報導者跟書後最認同的的一句話,我們也許不能改變事實、改變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給對方最真誠的一份支持與祝福。


至於應該怎麼做,以下是作者的觀點:

被害人拋頭露面、揭發性暴力的#MeToo運動中已有許多人發聲,但我認為有比發聲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攜手同行(#WithYou)」。#MeToo運動時,多名受害女性鼓起勇氣發聲,且有為數眾多的人願意聆聽被害人的痛苦,互相給予安慰,並且擴大共鳴。我認為這個行為就是 #WithYou。


「親密殺人」並不是因為被害人分不了手而發生的事,許多女性正被囚禁於高牆內,這個社會必須出面保護暴露於暴力之下的女性,這些都有必要多持續被談論。越是大張旗鼓地談論親密暴力的結構性問題,接觸這個議題的人就會越多,準備好聆聽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最後用兩段擺渡人話做結尾,分享給曾經的自己以及格友們:

十年太長,什麼都有可能會變;一輩子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
回憶永遠站在背後,你無法拋棄,只能擁抱。


我依然懷念過去,可是不再留戀。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在路的盡頭再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