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蘭嶼|達悟族傳統地下屋|完整導覽達悟族人百年智慧,揭開地下屋的神秘面紗|34#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常年飽受風災、高溫、多雨所苦的蘭嶼居民,為了保有良好的居住品質,靠著就地取材、下挖泥土、苦運大石,費時多日後終於建成冬暖夏涼、抗風耐寒、排水方便類半穴居的地下屋。蘊藏多年的智慧,至今都還有當地族人持續居住,如此富有特色的在地文化,如果來了蘭嶼一定不能錯過。現在,就讓我帶大家先來一探究竟!

地下屋,就是名符其實將房子建造在低於地平線的房子,為何當地居民要做這種事情呢?

地下屋,就是名符其實將房子建造在低於地平線的房子,為何當地居民要做這種事情呢?

地下屋聚落現況

依山傍水的蘭嶼,能夠作為居住用地的部分只有夾在中間的小平地,但多變的氣候時常造成達悟族人的困擾。為了擋風,他們築起了土牆;為了遮雨,他們利用山坡一路向下的地形及鵝卵石牆善於排水的功能;為了抗寒,他們將屋子設立在土牆下方。沿著環島公路而行,若沒有特別注意,是不會發現一旁黑色小屋的聚落就是地下屋,畢竟畢竟屋子全都沿著小山坡而向下建造,沒有往裡面的高處前行,是沒辦法發現奧妙的。

位於野銀部落的地下屋社區,是蘭嶼當地現行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屋聚落。截至今日,仍保有31戶已建立百年的地下屋,早期是採用茅草作為屋頂,雖已經過多次翻修(可以回頭去看最上面的圖,我們參觀的那一間地下屋,居然已經有裝冷氣了呢!),但仍然保有最原始的建築架構,而且現今仍有6、7戶人家持續居住在地下屋裡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38 字、9 則留言,僅發佈於壺中日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60會員
81內容數
進入職場打滾已好些年,雖然還稱不上是成功人士,但我還是有自己的信念想要堅持,有自己的原則不想要被打破。因此,我想記錄下來這些過程,檢視自己的想法及心路歷程,檢視我是如何變成現在和未來的我,檢視我能不能堅守自己所想要堅持的。假如,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請你給我一些鼓勵;假如,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壺風暴 的其他內容
來到蘭嶼,千萬不能錯過的就是要吃芋頭。對於生長條件嚴苛的海島來說,需要的是耐鹽、耐風,能夠適應乾旱、颱風侵襲、鹽霧等各種環境的農作物。此時,富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及高纖維質的芋頭就是最好的選項,芋頭也是早期蘭嶼當地的主食。也由於在地的芋頭種類繁多,在不同家店吃到的芋頭口感多多少少都會有落差,也因此
鄰近野銀部落的野銀冷泉,是附近的雨水落下後,形成山泉水伏流在地底下,於出海口附近才從岩縫中湧出的冷泉。因為附近的礁岩地形,很好地將冷泉好好的包覆住,形成了天然的漸層戲水池。由於早期這邊自來水設施仍不健全,故在地人會充分的運用這邊的地形,作為天然的浴室。 從路邊的入口往下走,很快就會看到
在蘭嶼這樣大的島嶼,四面環海,只要找個面向東邊的海岸,隨意找個岸邊或涼亭,就可以欣賞專屬於自己的日出。但難得前往離島一次,總是會希望能夠找個好地點,創造一個難忘的回憶。位於紅頭山上的蘭嶼氣象站,東岸完全沒有遮蔽物,除了可以有180度大視野可以欣賞日出從海平面升起外,更可以一併欣賞甦醒的蘭嶼。
位於野銀部落的嵐羽民宿,是2006年民宿老闆徵得父親同意後,改建地下屋老家為民宿,除了取蘭嶼地名諧音以外,還有感謝年邁父親的意思。從椰油部落出發,需要繞過北端朗島部落再經過東清部落,正好繞了蘭嶼半圈,耗時將近半個小時,路途遙遠,人人都成了落湯雞。不過,來到一眼就能看到海的民宿,頓時之間心情好了起來。
這個暑假,長輩安排了一趟家族旅遊,把住在台北到彰化的老中青幼,從90多歲的阿公一直到2歲多的姪兒,橫跨四代將近30人的團隊,一個一個不落的從台灣本島出發,搭著船航向東邊的離島 - 蘭嶼,在經過數天停留後,搭船繼續航向下一個離島 - 綠島,最終完成這趟旅行。
來到蘭嶼,千萬不能錯過的就是要吃芋頭。對於生長條件嚴苛的海島來說,需要的是耐鹽、耐風,能夠適應乾旱、颱風侵襲、鹽霧等各種環境的農作物。此時,富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及高纖維質的芋頭就是最好的選項,芋頭也是早期蘭嶼當地的主食。也由於在地的芋頭種類繁多,在不同家店吃到的芋頭口感多多少少都會有落差,也因此
鄰近野銀部落的野銀冷泉,是附近的雨水落下後,形成山泉水伏流在地底下,於出海口附近才從岩縫中湧出的冷泉。因為附近的礁岩地形,很好地將冷泉好好的包覆住,形成了天然的漸層戲水池。由於早期這邊自來水設施仍不健全,故在地人會充分的運用這邊的地形,作為天然的浴室。 從路邊的入口往下走,很快就會看到
在蘭嶼這樣大的島嶼,四面環海,只要找個面向東邊的海岸,隨意找個岸邊或涼亭,就可以欣賞專屬於自己的日出。但難得前往離島一次,總是會希望能夠找個好地點,創造一個難忘的回憶。位於紅頭山上的蘭嶼氣象站,東岸完全沒有遮蔽物,除了可以有180度大視野可以欣賞日出從海平面升起外,更可以一併欣賞甦醒的蘭嶼。
位於野銀部落的嵐羽民宿,是2006年民宿老闆徵得父親同意後,改建地下屋老家為民宿,除了取蘭嶼地名諧音以外,還有感謝年邁父親的意思。從椰油部落出發,需要繞過北端朗島部落再經過東清部落,正好繞了蘭嶼半圈,耗時將近半個小時,路途遙遠,人人都成了落湯雞。不過,來到一眼就能看到海的民宿,頓時之間心情好了起來。
這個暑假,長輩安排了一趟家族旅遊,把住在台北到彰化的老中青幼,從90多歲的阿公一直到2歲多的姪兒,橫跨四代將近30人的團隊,一個一個不落的從台灣本島出發,搭著船航向東邊的離島 - 蘭嶼,在經過數天停留後,搭船繼續航向下一個離島 - 綠島,最終完成這趟旅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5天的旅行中,我最不能忘懷就是鑽洞時身心的悸動...... 由於海水的長期侵蝕,岩壁都會形成大大小小的洞穴 而鑽洞,就是我的另一種探索
Thumbnail
寒溪不老部落,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其一日體驗行程讓訪客能夠深度體驗泰雅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並欣賞當地的自然美景。無論您是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還是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寒溪不老部落隨時歡迎您的到來。讓我們一同由喧擾的此岸走向沒有煩惱的彼岸,重拾生活的能量,享受一趟深度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我們彷彿走入了迷宮,一個小巷接著一個小巷,一戶人家門口挨著另外一戶人家的屋頂,一間間房舍層層疊疊,弄不清我們走的路徑是通往左鄰的家中還是繞過右舍的牆邊。這些高高低低的石階以及彎彎曲曲的窄巷有些九份的味道,但是又較九份有著更讓人難解的建築設計。
Thumbnail
龍洞是一個天然的大洞穴,位於山坡之下。這裡是一個美麗、震撼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露營過夜的好去處。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12/29/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沈默的恐懼   通過隘口後,路況雖然仍崎嶇,但總算脫離了冰雪岩的地形,也開始下降高度。 我們慢慢轉向,順著山勢走向谷地中,在四千公尺的高度上也不再氣喘噓噓。 往下望去,可以看見在山谷中,有幾幢精美的屋子。   在這山谷中的客棧,竟然蓋起了兩層樓。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蘭嶼的地下屋、拼板舟、飛魚文化,只是聽說的故事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主角要去檢視新房間的建成,並探測房間(洞穴)牆壁後面有沒有礦物、水源、其他動物的窩,探出精神力來感知能源問題的情況以及其他發生的事件。
Thumbnail
我是客家人,應知客家事!在2023年歲末,隨著社區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赴廈門參觀客家土樓,瞭解客家先民如何以智慧來解決生存的問題,對我來說,尤其意義重大!客家土樓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防禦外敵要求而建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之所以稱為土樓是因為以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5天的旅行中,我最不能忘懷就是鑽洞時身心的悸動...... 由於海水的長期侵蝕,岩壁都會形成大大小小的洞穴 而鑽洞,就是我的另一種探索
Thumbnail
寒溪不老部落,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其一日體驗行程讓訪客能夠深度體驗泰雅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並欣賞當地的自然美景。無論您是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還是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寒溪不老部落隨時歡迎您的到來。讓我們一同由喧擾的此岸走向沒有煩惱的彼岸,重拾生活的能量,享受一趟深度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我們彷彿走入了迷宮,一個小巷接著一個小巷,一戶人家門口挨著另外一戶人家的屋頂,一間間房舍層層疊疊,弄不清我們走的路徑是通往左鄰的家中還是繞過右舍的牆邊。這些高高低低的石階以及彎彎曲曲的窄巷有些九份的味道,但是又較九份有著更讓人難解的建築設計。
Thumbnail
龍洞是一個天然的大洞穴,位於山坡之下。這裡是一個美麗、震撼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露營過夜的好去處。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12/29/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沈默的恐懼   通過隘口後,路況雖然仍崎嶇,但總算脫離了冰雪岩的地形,也開始下降高度。 我們慢慢轉向,順著山勢走向谷地中,在四千公尺的高度上也不再氣喘噓噓。 往下望去,可以看見在山谷中,有幾幢精美的屋子。   在這山谷中的客棧,竟然蓋起了兩層樓。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蘭嶼的地下屋、拼板舟、飛魚文化,只是聽說的故事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主角要去檢視新房間的建成,並探測房間(洞穴)牆壁後面有沒有礦物、水源、其他動物的窩,探出精神力來感知能源問題的情況以及其他發生的事件。
Thumbnail
我是客家人,應知客家事!在2023年歲末,隨著社區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赴廈門參觀客家土樓,瞭解客家先民如何以智慧來解決生存的問題,對我來說,尤其意義重大!客家土樓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防禦外敵要求而建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之所以稱為土樓是因為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