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她的眼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上海默默紀錄_書伴推薦我的書單✨

《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

《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

加入上海這邊的​大學閱讀社後,書伴推薦給我的第一本書,是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

談到劉慈欣,我淺薄的第一印象是另部鼎鼎大名的作品《三體》,還有改編成電影的《流浪地球》。

「為什麼是這本?」我一時好奇問他。
「這是我們的課文,妳讀讀看,而且妳說喜歡科幻題材。」他語氣平淡但微笑著說。
「酷!看名字有那個感覺喔~」我回應。
「妳會喜歡的。」他回答。

我花了三個下午讀完,確實很喜歡,尤其是同名的短篇〈帶上她的眼睛〉,讓我把書邊角都捏皺了。




在不遠的科技未來,人類的生活已經可以穿梭在行星宇宙之間,月球至地球的距離根本不足掛齒,主角是是個人航天裝備工程師,他在連續工作兩個多月後,終於得來主任特準的兩天假期,不過條件是要帶上一雙眼睛。

這是一種先進的傳感裝置,是宇航局設計給在太空中生活的宇航員們,當他們想念地球的家鄉時,就可以透過這雙眼睛與地面佩戴者的連結,感受到當時當地的一切,包含觸覺、味覺與視覺。

這個看起來大學剛畢業,嬌小纖細的女孩,就是主角要帶的眼睛主人,她被包裹在肥碩的太空服中,在一個不到十平方公尺的狹窄艙體內,太空服上有異常發達的降溫及冷卻系統,只有一支在她頭頂失重的筆可以說明她在太空中。


雖然疑點重重,主角卻不願過多思索,也懶得安排旅程,便由著女孩去她想去的地方,女孩挑選了她出發前看過的草原,她叫喚著青草的芬芳,歡喜的記誦著每一朵小花的名字,感受雙手從溪水中拿出後,清風吹過那種涼絲絲的快意。

她不知疲倦的歡呼著周邊的一切,哼著德布西的《月光》,日落、星空、日出、大雨,一草一木都能讓她興奮好久,可以說到了病態的程度。以至於主角在旅程的後半段,都感到些微的煩厭,便徑直把女孩的眼睛掛在樹梢上,自己回旅店休息睡覺了。

兩天的假期很快結束,女孩的眼睛也已經繳回,主角又回到平凡的工作日常;只是之後的他腦海中卻時常回想起女孩哼唱的《月光》,還有那片草原與星空、太空服、冷卻、降溫系統......失重的筆——忽然間,他想起除了太空,還有一個地方會失重!


當主角急忙趕到主任的辦公室想詢問女孩的情況時,已猜到來意的主任證實了他的猜想。

女孩是「落日六號」的地航員,所以她不是在太空,是在腳下的地底,地層與地幔中間,那壓力封閉到只有中微子才能穿過的地方。

比起太空宇航,地球的地航旅行還剛起步,為了更瞭解地球的內部構造,人類已經先後開啟六趟地航旅行,用科技堅硬的燒熔發動機,鑿開地殼、地層,再用發動機向下推進。

原本應該在地下3100公里就應該返航的落日六號,不幸的意外,他們進入了「古騰堡不連續面」,那裡的物質密度驟然增大,從每平方公分6.3克劇增到9.5克,船艙一瞬間頂住了每平方公分1600噸的壓力,但是用來鑿開地層的燒熔發動機一瞬間灰飛煙滅,只剩下推進器的落日六號,由於中子材料的艙體,比地核中液態鐵鎳的密度更大,只能向地心沉下去......


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救援是無力回天,深知一切的落日六號地航員們,面對著周圍5000度的高溫,別說生命與空氣,連空間都沒有!那樣沈重的心理壓力,最終壓垮了船艙裡的地質工程師與指令長,最後一名地航員,只剩下這個年輕嬌小的女孩。

船艙內的生命循環系統,還足以運行五十至八十年,她將在這不到十平方公尺的地心世界度過餘生,而她與地面早已因為地核密度失去聯繫,最後一封信息,是三個月前的錄音:

信號很微弱,她的聲音卻意外平靜。

你們發來的最後一份補充建議已經收到,今後,我會按照整個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
將來,可能是幾代人以後吧,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有人會再次進入這裡,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
請你們放心,我會在這裡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我現在已適應這裡,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
再見。

在之後的歲月裡,主角每到一個地方,都喜歡躺在那裡的大地上,每到那個時刻,地球在腦海中彷彿變得透明。

在地下六千多公里深處,在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泊在那裡的落日六號地航飛船,感受到了從幾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
我想象著金色的陽光和銀色的月光透射到這個星球的中心,
我聽到了那裡傳出她吟唱的 《月光》......
有一個想法安慰著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
透明地球

透明地球



極致的絕望與無邊的溫柔,兩者在文中交融形成巨大的穿透力穿鑿入心,結尾的反轉我很震撼,原文緊繃到我不停深呼吸,這是冰冷的科技邏輯與鮮活的人文抒情交織的浪漫。

除開他們語文課本的賞析提到的奉獻精神、勇敢、毅力等等,我只想為這個女孩流淚,閉上眼睛感受她。

看完這篇,我想起高中時,只要遇上梅雨季或臨時的大雨,放學回家我都會把布鞋脫下拎在手上,光著腳走路回家,有時候到家後腳趾縫裡都是污泥,還會被落枝割傷,但那是真的很有趣,真正的「腳踏實地」,很不一樣的感覺,不過現在我很少這麼做了。


感受,千萬不要忘記感受。

等等還要去圖書館的讀書分享會,這二十分鐘的路程,就慢慢的晃過去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從《翻滾吧阿信》、《看見台灣》、《總舖師》到《返校》,再到《咒》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行銷發行開始,與本土影視同舟共濟,逐漸掌握資源參與製作,整合台灣影視上下游能力的同時,見證電影產業在現代消費娛樂爆炸與後疫情時代的變化。這,是牽猴子的十二年。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從《翻滾吧阿信》、《看見台灣》、《總舖師》到《返校》,再到《咒》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行銷發行開始,與本土影視同舟共濟,逐漸掌握資源參與製作,整合台灣影視上下游能力的同時,見證電影產業在現代消費娛樂爆炸與後疫情時代的變化。這,是牽猴子的十二年。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地下鐵》講得是孤獨,卻讓人看見光亮。故事簡介:一個失明的小女孩前往探索城市的故事,在地下鐵裡迷路、徘徊,發現新的希望。從盲女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孤獨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勇氣的追尋。幾米的繪本視覺效果豐富,色彩強烈對比,富有想像構圖,繪本中的巨大動物和隱藏的大眼睛,又有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新世界的邊緣,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大地,彷彿是無盡的荒野,遠方的天空中星星閃爍,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途。
Thumbnail
書名:徐徐戀長空 作者:板栗子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0年8月(舊文重發) 文案: 向長空最近經常給徐戀送外賣,送著送著,終於把自己變成了外賣。 ——飛機划過後留下的尾跡雲,是我們對天空的眷戀。 觀後感: 如文案,故事開頭以男主視角書寫,帶出女主的外在人設。 徐戀,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土撥鼠的禮物 我喜歡這裡、喜歡同學、喜歡在這裡的自己... .... 早晨的陽光打在閣樓的透明玻璃窗上,照到星宇的臉龐;她伸起懶腰或許因為魔法世界和人類世界有時差的關係,她覺得還睡不飽的感覺。 今天她得一個人走去學校,她不想養成事事都依賴李璿的習慣,換上隔天準備好的衣服和機器人露
Thumbnail
《地下鐵》講得是孤獨,卻讓人看見光亮。故事簡介:一個失明的小女孩前往探索城市的故事,在地下鐵裡迷路、徘徊,發現新的希望。從盲女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孤獨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勇氣的追尋。幾米的繪本視覺效果豐富,色彩強烈對比,富有想像構圖,繪本中的巨大動物和隱藏的大眼睛,又有什麼意義呢?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Thumbnail
艾莉絲和莉娜站在新世界的邊緣,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大地,彷彿是無盡的荒野,遠方的天空中星星閃爍,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途。
Thumbnail
書名:徐徐戀長空 作者:板栗子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0年8月(舊文重發) 文案: 向長空最近經常給徐戀送外賣,送著送著,終於把自己變成了外賣。 ——飛機划過後留下的尾跡雲,是我們對天空的眷戀。 觀後感: 如文案,故事開頭以男主視角書寫,帶出女主的外在人設。 徐戀,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土撥鼠的禮物 我喜歡這裡、喜歡同學、喜歡在這裡的自己... .... 早晨的陽光打在閣樓的透明玻璃窗上,照到星宇的臉龐;她伸起懶腰或許因為魔法世界和人類世界有時差的關係,她覺得還睡不飽的感覺。 今天她得一個人走去學校,她不想養成事事都依賴李璿的習慣,換上隔天準備好的衣服和機器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