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輪體空的功德迴向?龍德上師大圓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密勒日巴尊者曾經說過:「在深山僻靜處修行的大修行者,和世俗中作供養的功德主,二者都具有成佛的因緣,這種因緣來自於迴向。」只要修行的人或供養的人,都有作迴向的話,二者都會得到同等的功德。


《三十五佛懺悔經》云:「過去諸佛如何迴向,未來諸佛如何迴向,現在諸佛如何迴向,我亦如是普皆迴向。」


要迴向成為圓滿正等覺之因,必須要以三輪體空來進行。在功德迴向中,沒有迴向的自己,沒有被迴向的對象,也沒有所迴向的功德,這三者都是不存在的,在這樣的體性上來迴向,這是屬於真實勝義的迴向。如果對這三者的其中一者,有所執著而迴向,那麼就是不清淨的具毒迴向。《總集經》說:「有如食用美食雜諸毒,佛說緣於善法亦復然。」


初學佛的行者,當然沒有能力以不執著無分別的智慧來作清淨的勝義迴向,但是我們可以如此觀想:過去諸佛菩薩如何迴向,我們也同樣來迴向,以這種心態來迴向,和三輪體空的迴向毫無分別。


〈普賢菩薩行願品〉云:「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成就圓滿菩提之因的要訣,就是要依靠結行的迴向。雖然我們不會作廣大的迴向,以前只會在佛前供養供品,以此功德迴向而已,但是從此刻起,我們就可以依照上面所闡述的方式,來圓滿迴向諸種功德。圓滿的迴向,是實修佛法裡特別重要的一環,希望大家在聽聞清楚的講解後,能依法行持,建立廣大殊勝的功德。

—— 擷取自第14章 內不共加行(不共內前行)─普皆迴向 七支淨供《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觀音山 龍德上師】
YouTube頻道訂閱 |https://bit.ly/3vjolXf
Twitter|https://twitter.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6會員
2.5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純然利他之心念,其功德無可限量。——慈悲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龍德上師)
止貢覺巴仁波切說:「福慧如意寶,若無發願誓,不生希求果,故當勤迴向。」自己所行的善法能否成為圓滿菩提之因,作為成佛的種子,和有沒有作迴向有很大關係,都取決於迴向之力。無論累積多廣大的有為善法,若是沒有將功德迴向,是無法進入解脫道的。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糊塗一時難免!糊塗一世那就可悲了!唯有佛法,能生清明之智。
薩迦察派法王第二十五任 究給企千法座持有者──賜予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法位認證|龍德上師殊勝傳承。尊貴 龍德上師成為佛教史上首位榮獲北京雍和宮第一大活佛格西──嘉木揚‧圖布丹大師和薩迦察派法座持有者──究給企千法王的雙重認證,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位受到藏傳佛教格魯派、薩迦派法王雙重認證之漢族仁波切。
隨時隨地裡無論做任何大小的功德,圓滿時千萬不要忘記如此來迴向:「三世所積諸善根,迴向成大菩提因。」如果沒有這樣來迴向,善業一次便會耗盡。若是有迴向給獲得究竟菩提之因,即使得到百次善果,善根在我們未獲得圓滿正等正覺果位之前也不會窮盡,反而會日益增勝。出自《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
你準備好迎接生死了嗎?不管你忽略或正視死亡,都無法真正地克服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心為下一個未知旅程,做好準備。「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真正的怨敵,是讓我們繼續頭出頭沒輪迴的「五毒煩惱」。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純然利他之心念,其功德無可限量。——慈悲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龍德上師)
止貢覺巴仁波切說:「福慧如意寶,若無發願誓,不生希求果,故當勤迴向。」自己所行的善法能否成為圓滿菩提之因,作為成佛的種子,和有沒有作迴向有很大關係,都取決於迴向之力。無論累積多廣大的有為善法,若是沒有將功德迴向,是無法進入解脫道的。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糊塗一時難免!糊塗一世那就可悲了!唯有佛法,能生清明之智。
薩迦察派法王第二十五任 究給企千法座持有者──賜予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法位認證|龍德上師殊勝傳承。尊貴 龍德上師成為佛教史上首位榮獲北京雍和宮第一大活佛格西──嘉木揚‧圖布丹大師和薩迦察派法座持有者──究給企千法王的雙重認證,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位受到藏傳佛教格魯派、薩迦派法王雙重認證之漢族仁波切。
隨時隨地裡無論做任何大小的功德,圓滿時千萬不要忘記如此來迴向:「三世所積諸善根,迴向成大菩提因。」如果沒有這樣來迴向,善業一次便會耗盡。若是有迴向給獲得究竟菩提之因,即使得到百次善果,善根在我們未獲得圓滿正等正覺果位之前也不會窮盡,反而會日益增勝。出自《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
你準備好迎接生死了嗎?不管你忽略或正視死亡,都無法真正地克服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心為下一個未知旅程,做好準備。「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真正的怨敵,是讓我們繼續頭出頭沒輪迴的「五毒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功德迴向與自他因果(象山慶’24.11.21)  有人說「迴向、讓與、轉施、分享」,詞異而義同[1]。佛教的迴向有二:     自利:迴向於自修成就的二乘涅槃與大乘菩提,如「迴因向果、回事向理、迴生死向涅槃」;這是自業自受,合乎「因果三柱」的通則,較無爭議。     利他:迴向於救濟眾生或淨佛
Thumbnail
轉經輪起源 轉經輪,轉走你的衰運! 轉經輪功效 轉經輪--補運的好方法 龍德上師:轉經輪的功德利益 建設觀音心咒轉經輪的三大原因 觀世音菩薩囑付 龍樹菩薩:「龍宮裡面有一座轉經輪,任何眾生只要見到、聽到、想到或碰觸到它,即能解脫痛苦、增長功德,如果你能將此轉經輪帶回到南贍部洲,即可利益無量眾生。」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我覺得彿教所說的把功德「迴向」給某人,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先看一下迴向的定義:「迴向」通常指的是將某個人或某些行為的好意、祝福或功德,以某種方式轉向他人,特別是轉向亡者或有需要的人。 而在自由書寫裡,有時會有對某人感覺到抱歉或是擔心等各種情緒,都可以用迴向這個方法來緩解自已的心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功德迴向與自他因果(象山慶’24.11.21)  有人說「迴向、讓與、轉施、分享」,詞異而義同[1]。佛教的迴向有二:     自利:迴向於自修成就的二乘涅槃與大乘菩提,如「迴因向果、回事向理、迴生死向涅槃」;這是自業自受,合乎「因果三柱」的通則,較無爭議。     利他:迴向於救濟眾生或淨佛
Thumbnail
轉經輪起源 轉經輪,轉走你的衰運! 轉經輪功效 轉經輪--補運的好方法 龍德上師:轉經輪的功德利益 建設觀音心咒轉經輪的三大原因 觀世音菩薩囑付 龍樹菩薩:「龍宮裡面有一座轉經輪,任何眾生只要見到、聽到、想到或碰觸到它,即能解脫痛苦、增長功德,如果你能將此轉經輪帶回到南贍部洲,即可利益無量眾生。」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我覺得彿教所說的把功德「迴向」給某人,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先看一下迴向的定義:「迴向」通常指的是將某個人或某些行為的好意、祝福或功德,以某種方式轉向他人,特別是轉向亡者或有需要的人。 而在自由書寫裡,有時會有對某人感覺到抱歉或是擔心等各種情緒,都可以用迴向這個方法來緩解自已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