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一份僅僅半年的代理教師心得-Part.1:理化課

代理期間:2023/02/10-2023/07/31

這篇文本來應該在2個月前就該打好了,但去到了新學校代理,事情很多,拖了又拖,所以讓我慢慢更新中~

----------------------------------------------------------------------------------

2023年8月20日,現在時間清晨快5點多,又做了一個很好笑也很清晰的夢,距離學期結束也快兩個月過去了,我也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撰寫這一篇教師體驗心得,直到昨天參加完了的一個教育小聚會,聽到KIST學校的老師在講他們學校體育班的事情,我剛好又夢到關於體育班的事情,我才醒來開始記錄下從今年上半年剛開始代理的故事。

 

不知道是噩夢還是美夢?

半年聘期的代理結束後,我夢到了兩次關於體育班同學的事情:

第一次是我夢到自己回到了學期中還在算說體育班的課堂數還剩了幾堂課,我該怎麼度過這一學期?

第二次是剛剛,我夢到自己要跟兩位好朋友前往科教館的路上,又回到了學校遇到了體育班同學們,跟他們說:「XX,雖然我不在學校了,但你有事也是可以找我來討論呦~」,之後遇到了酷似港星鄭則仕的贊助老闆還有他的一群人,再逼問我關於體育班的課程設計,他們問我:「你怎麼都會放任體育班呢?」、「我都有聽到同學轉述說很無聊,都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事情?」,然後我很明確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立場,我就開始起來打了這一篇文章。

港星 鄭則仕

最近看到某位老師的文章
https://reurl.cc/kXxqn9

https://reurl.cc/lDmZzl

述說她擔任新進老師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從下午1點上到晚上9點10點,還必須要兼任公民課以及多元選修課,開學前還被通知說用心準備的公民課被資深老師給搶走,之後上到後來生病,然後跟學校發生一些衝突的事件,看完覺得教師真不是人當的工作,從事百年大計的學校卻又壓垮了一個年輕的生命,也對自己能夠在半年的代理活下來感到不可思議,我沒有成為又一個被學校壓垮的年輕生命。好感謝我自己,如果我沒有「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觀念,只把重點專注在課程上面,我想我也會因此生一場重病。

 

-實習階段:

實習是在師大附中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之中收穫還蠻多的,因為那時有對於實習師傅以及體制內很多事情的反感與不理解,那時的我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們給我的建議,甚至都很想要簽下去放棄實習同意書,那時候我的實習BOSS還跟我說「師大附中不需要你這樣的老師!」,而我也不以為然,只是左耳進右耳出也沒聽進去,找個機會確診一下,讓自己爽放假個7天,確診期間還被要求要寫個作業,直接就賭氣寫了4000多個字的Word跟20幾頁的PPT給老師改,結果老師還真的很用心的用手改了好幾個小時,讓我很意外跟嚇到,再加上到了11月中惹到了自己喜歡的女生生氣,直接失戀,在女生班有點恐女,在教學師傅面前連試教都教不下去,之後就痛到覺醒,開始認真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做一些改變了,結果自己到了實習後半段有了些收穫,有了些成長,自己也蠻開心的,現在越看越多體制外實驗教育,也覺得各有好壞、各有利弊,看到了很多各自的限制與考量,也看到了可以合作的點,自己教學可以實踐的理念與作法,根本就不用搞政治鬥爭,不用硬去區分說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就「盡力」就好了。

 

2023/02/10(五)

剛好是結束完半年實習的第10天,我看到了這一則徵國中代理教師的資訊

我心想這也太酷了吧,竟然要配合那麼多種課程,這種那麼的特別事情就值得去來試試看,然後我就去考試了,當天只有我一個人考試,考試前被詢問到說如果考試通過的話,那方便下午就來報到並參加備課日研習嗎?因為下禮拜就要開學了,我當然也說OK,之後進行考試沒什麼教甄的經驗再加上實習的時候是在高中物理,也對於國中理化內容不太熟悉,所以有點像在亂教,但考完試離開學校之後就接到了人事的電話,他跟我說留意官網訊息,若教評會審議通過考試,就請我直接過去學校報到,然後我當天就直接報到成為那邊的老師了,下午直接參加了一場研習,很意外地直接有了工作,等著下禮拜的開學。

 

當初對於國中生態的不了解,所以考試前的我心想,應該主要還是以理化課為主吧,可能就頂多多了2節生活科技、2節家政課、2節彈性課程,那我這樣應該是專心準備10堂理化課吧… 當天拿到課表嚇傻了:

我當時的課表

那時候我沒想到國中基本鐘點是18節(因為在高中實習),自己專業領域的理化課只佔了1/3,剩下的生活科技課及家政課含括了全年級的課程,彈性課程的專題研究不全然是我的理化班,所以必須得額外備課,不能變成彈性的理化課,然後只剩下六、日兩天可以備課,之後就要直接接觸學生上課了,然後還有老師指著我的理化課幫忙補刀說:「這一班很活潑喔~」,後來才知道我接到的某一班是體育班,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能夠感受到留在身體上的追趕課程的壓力,但如果真的很拼命準備課程,我可能現在還在醫院躺著。

 

所以以下分享大致分為學期中的5大課程的規劃與設計我也沒辦法分年級上課,並且把體育班獨立出來規劃課程以及暑期限定的暑輔課程:

-普通班理化課

-家政課

-生活科技課

-專題研究課

-暑期限定:會考理化衝刺

-暑期限定:科學探究營隊

-暑期限定:生活科技營隊

-體育班理化課

 然後會分享在學校裡面看到的一些開心的、難過的、生氣的事情,以及如何應對與燃燒自己的教育愛,貢獻自己的生命在學生身上。

 

-普通班理化課

        理化課是我的本科專業,在大學物理系以及高中實習的時候受過很棒的訓練,其實準備起來不是甚麼樣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就只是把該教的東西教好,多放一些實驗影片給他們看,分享很多生活實作以及例子去了解學習科學是有對應到生活的,而不是只是一件為了考試的學科,但很意外地,好評還蠻多的,學校日向家長自我介紹的時候,他們說學生對我的好評還蠻多的,「讓他們的理化課復活了!」,我當下聽到其實受寵若驚,因為我沒想到就單純只是把科學教好而已,就能有這些好評。

理念一、「現象-理解-應用-熟練」:這是我在考教甄前稍微掰出來的東西,被問到要如何讓學生成績進步可以應付的答案

現象:我們必須從現象出發,藉由觀察自然科學的現象開始,進而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探討科學家如何藉由這個現象來發展出科學理論的。理解:了解科學家面對這個現象的理解以及如何發展出一套理論去解釋這個現象的。

應用:理解之後再來去應用理論去發展相關的生活科技或是去計算所需要的參數或實驗結果。

熟練:為了成為考試機器,我們必須將考試常見的、會考的題型以及題目進行練習以及熟練

所以我上課的時候都是影片跟講解是穿插的,透過大量的影片與實作,去引起動機,一直提問「為什麼」,讓學生們去思考現象背後的物理或化學是甚麼東西?進而達到學習效果。

我對於考試的想法:考試是需要練習以及熟練的,它是一種技術,普通班的同學就是比較會數理邏輯與語文考試的技術,而體育班同學比較會考肢體動覺考試的技術,音樂班同學比較會考音樂考試的技術,其實社會上的任何人其實都在考試的,只是每個人擅長的考試不同而已,考試既然是一種技術代表說它可能受到了天賦的影響,但也可以藉由後天的練習去改善,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而就只是技術待改進而已。

 

理念二、「打破競爭性,達到團體互助共好」:這個社會氛圍太過競爭了,在我的課堂裡不應該那麼競爭。

這個理念也是來自於魔豆學園的啟發,那時擔任志工的我問班導師:「老師都不會擔心魔豆學園的學生不會有競爭力嗎?」老師笑著回答:「我是最不在意競爭力的老師」,當下的我聽到這個回答超級傻眼,怎麼可以不在乎學生的競爭力呢?但看到最後魔豆學園的學生自然而然就養成了屬於自己的競爭力,那時我才知道如果老師沒那麼在意表面的競爭力,而是學生本身的時候,真正屬於學生個體的競爭力才會冒出來。

而我的作法是參照我在實習時的教學導師,他那神奇的做法,讓我直接應用在我的課堂上,感謝老師

 一、評量方式:

第一次段考:20%

第二次段考:20%

第三次段考:30%

(以上就按照學校規定,不太能更動,但國中好像可以調整)

平時成績:30%,其中60%為作業成績,其中40%為考試成績

作業成績只有3種:0分/60分/100分,完全沒寫/有寫但亂寫/全部都有寫

考試成績只有2種:0分/100分,沒考試/有考試

其中考試成績會分為原始成績以及輸入至學校的成績,只要有考試就是100分,但是也會登記考試的原始成績,老師可以藉由原始成績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何,進而輔導學生,學生不太需要擔心成績有沒有及格,也不用太過去跟別人比較以及競爭,只需要跟自己比較就可以了。

而且也因為只要有考試的小考成績就是100分,學生完全沒有需要作弊,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作弊就代表他看重表面的數字大過於實質上的學習,這時就可以去介入去跟學生聊聊,為何會那麼注重表面的數字而不是實質上的學習呢?


二、考試方式

        一般大卷是30題,我也參照我教學導師的作法,讓考試題數下降,讓考試時間降低,剩餘時間是討論與登記成績,他的物理課是考30分鐘寫10~12題(高中物理很難),而我的作法是一次考試把題數砍到剩下17題左右,大概會花20分鐘考試,其餘25分鐘是討論、檢討、問問題以及登記分數,不但可以降低考試壓力,也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讓課堂更多時間是在於讓大家討論互相共學,而不是我在台上的檢討以及考試,如此一來課堂上有一半的時間都會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以及與學生對話,找到學生真正的學習問題以及學習切入點,只要寫到有問題就可以來問我,其餘同學就是討論或是共學,學習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事情。

有些老師可能想法是要盯國中生,他們才會寫作業才能達到學習效果,我認為這其實陷入了一種誤區,教育不應該只侷限於短期的改變,如果必須要盯學生,學生才會做事情、學生才會寫作業、學生才會乖乖訂正,學生完全沒有自主的意識去做事情,只要老師不盯,學生就不會自主學習的話,這樣的教育是一種失敗的教育,老師們只是希望學生作到老師想做的事情而已,根本不在意學生本身,實際上,我觀察到的現象也是學生會做就是自己會做,不會做的怎麼逼就都沒用。

 

理念三、「要學生尊重老師,老師要先尊重學生」

營造可以被接納的空間與氛圍,不但積極關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還必須要先尊重學生正在做的事情,根據我之前在魔豆學園課後班、師大運動傷害防護室氛圍以及舉重教練朋友在訓練上的理念,以及近年對於關係的摸索-「不控制就是最好的控制」,這邊的不控制不是全然不管,讓剛出生雛鳥掉落地上,而是輕輕捧住雛鳥,試著放手之後順應雛鳥的行為,讓他慢慢學會飛翔。

之前有一位乖乖牌同學在我的專題課上說「老師你人好好,我在你的課堂上寫作業,你都不會生氣~別的老師都不會讓我們在課堂上寫其他的作業」或是有一位同學在課堂上睡覺,我只會確認她有沒有活著而已,大概上課時一次,下課時一次,我每次都問她還活著嗎?她就依然趴著,然後伸出一隻手比了個讚,然後我就說「嗯好,OK」然後我就繼續上課了,我依稀記得我學生時期,也是會上課寫作業,有時候是因為其他老師出了一些低能作業(例如罰抄、訂正等),我也是會上課想睡覺,高一上數學課,我超級超級想聽課,但是眼皮在怎麼努力睜開,就會自動闔上(我第一次看戲曲也是如此),這並不代表說我不認真上課,也不代表我不尊重台上老師,這只是我當下的選擇而已。

我在我的理化課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位前幾年都定居於國外的同學呢,只要我放一些有趣的科學影片,他就會很認真地看,甚至還會跟他媽媽講了今天理化課在課堂上看了甚麼樣的影片(學校日他媽媽跟我分享的),有時候下課也會來跟我分享她看過的影片甚至問我關於日常生活的科學問題,但是,只要我要從現象切進理論的時候,也就是正準備要上課的時候,他就開始進入了畫畫模式,但可以說她沒有在上課嗎?不行啊,她好像學到的理化知識比之前還多,從她的眼神跟行為其實就看到了,但是她決定就學到「那樣」就好了,因為語言隔閡的關係,她在臺灣學習理化的難度比其他同學高上許多,甚至就算我影片的選材是英文的,還是會有一堆不會考的專有名詞挑戰著她,例如:Potassium的中文是鉀,化學符號是K,即使她之前身居國外,但仍然沒見過Potassium是甚麼?也不知道鉀是什麼,更無法理解為甚麼P開頭的字母化學符號是K,認知負荷比別人多了許多,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習真的太辛苦了,而且幾年前定居國外的同學不只她一位,是兩位。

        因為父母的關係,使得他們要結束原本在國外的生活,搬來台灣接受台灣的教育,他們國小的好朋友們現在不但見不到,甚至還日夜顛倒,小學朋友在國外下課傳訊息聊天的時候,他們正在台灣的學校接受教育。

 

我對待他們的做法:
        1. 在專有名詞上補充英文名詞,即使效用不大,但也希望他們能夠認識英文的名詞,如果哪一天有了興趣可以去查資料,而且段考我會出到題目,所以我會在一些專有名詞上面補充英文名詞。

        2. 影片與實例選材部分使用英文選材,其他人可以藉由影片中的現象去討論(即使英文不好的話),而英文選材能夠讓兩位同學用聽的就能理解這影片在幹嘛

        3. 理化課上完一個段落,我會開設一些習作講義的練習時間,我把我的主力聚焦在這兩位剛從國外的學生身上,專注地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或是詞彙(其實他們的中文沒有那麼差),讓他們理解題目在問什麼,該如何回答這些題目。即使如此,認知負荷仍然太大了,我後期也乏力了


        舉例:25. 請判斷下列的現象中,哪些是接觸力(Contact force)所造成的?

(甲) 在桌上滾動的彈珠逐漸停下來;(乙) 摩擦過的塑膠尺會吸引小紙片;(丙) 往地下投擲彈力球,彈力球落地後彈起;(丁) 樹葉漂浮在水面上;(戊) 用彈弓將石塊射出;(己) 雨滴由空中掉落到地面;(庚) 用手將氣球壓扁;(辛) 鐵粉被磁鐵吸引;(壬) 果實成熟之後會掉落地面;(癸) 斷線的風箏被強風吹往高處

 

他們可能不知道接觸力(Contact force)是什麼?滾動是什麼?彈珠是什麼?摩擦是什麼?投擲是什麼?彈力球是什麼?石塊是什麼?鐵粉是什麼?果實是什麼?斷線是什麼?...如果用講解的讓他們知道接觸力(Contact force)是什麼,但是他們卻看不太懂這一些中文字代表的是什麼意義,中文對於非母語國家的人就是這麼難。

 

4. 全然支持他們在課堂上做的事情,我從來不說「不要畫畫了收起來」、「你都來台灣了就好好學中文」之類的話,我都對於他們做的事情給予正增強「畫得很厲害耶」、「你是怎麼做到的?」、對於他們的處境表示好奇、同理並理解,之後說一聲「辛苦了」然後跟他們說關於課堂的事情就「盡量啦~」,在我的理念裡,他們不是一群不成熟的國中生,而是擁有自主學習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小大人,他們顯現的一些行為是他們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問題本身。

 

還有一大堆好玩好笑的故事及回憶,例如:只要理化及格我就會請東西吃,我第一次段考有人說要喝星巴克,我就想說以前學生時期我們也會叫老師請星巴克,但沒有一個人做到,我就做一次,當那個自己學生時期想要的那個老師,我真的就花了600多元請了星巴克,體育班則是送搖搖杯+乳清。第二次是花了700多塊請一杯80元的冰淇淋。第三次來不及買東西,就去旁邊花400多元買全聯的冰淇淋夾心餅乾。還有學生想體驗鹽酸的觸感,等到摸完之後才發現那個是水,大家哄堂大笑。


下集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