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妳以後有人照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天我會越來越老,將沒有辦法再照顧我的女兒,我希望有人可以好好照顧她。

剛開始進入居家醫療的工作時,學姊轉給我一個案特別的案,個案小蓮只有四十多歲,智力只停留在五歲左右,與年邁的母親及失能年長的父親共住,平時母親照顧她的起居以及帶她去啟聰學校上課。

初次見到小蓮時,她表現像個孩子一樣,但外表是成年人,見到我跟醫師到家裡訪視表現的很興奮,滿屋子跑,而且會一直想找我們說話,她媽媽說,小蓮總是很期待醫師跟護理師到家裡訪視,因為對她而言,你們對她很友善,也都會鼓勵及肯定她,因為她的周遭,很少有人像你們這樣會誇獎她以及對她友善。其實仔細想想,這幾十年來,想必他們一家因為小蓮的智力狀況,承受許多人的眼光與不友善的種種,其中的壓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後來,有次訪是中,小蓮的媽媽告訴我們,連小蓮的哥哥,都很鄙視小蓮,所以結婚後,去外地居住。

後來,小蓮的爸爸病故後,有一回小蓮的媽媽拿出一份文件給我跟醫師看,那是一份關於身障者成人安養機構的介紹與入住準備資料,小蓮媽媽告訴我們:「自從老伴走了之後,現在最讓我擔心的就是小蓮,因為我會越來越老,有一天我也會沒有辦法再照顧小蓮,想到這一 點,我就好擔心小蓮未來該怎麼辦,她就永遠長不大。所以,我有問啟聰學校的老師,關於機構的資訊,老師有提供給我,並安排我去參觀了。這樣也安了我不少心,要不然,我真的放心不下小蓮。」

那天訪視後,我想到,社會裡有很多身心障礙的人,我也常看到年邁的父母推著輪椅也好、牽著也好,帶著身障的孩子去學校、去醫院,因為這樣的孩子是需要一輩子的照顧,那麼主要照顧者失能時,這些身障者該由誰照顧呢?有規劃的可以幸運地去機構安置,那另一群依然住在家裡的身障者,要多久才會被發現?才能被銜接後續的照顧呢?小蓮媽媽的擔心,道出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屬的心聲:「希望未來有人可以好好照顧他/她」。



avatar-img
16會員
33內容數
這裡主要是我抒寫生命見聞的記事本,讓我們擁抱生命的每一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佟于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護專時期在社區護理實習時,有一個案家讓我永生難忘,學姊帶著我和同學開門進案家的那一刻,撲鼻而來的尿騷味與糞便氣味,學姊交代這個案家不用脫鞋子,進去後我明白了,因為客廳地面都是乾掉的狗屎與狗尿,有一個汙穢的狗籠,裡面關著一個年幼的米格魯,見到我們會叫幾聲,但狗籠念有很多排泄物。個案是
進到舊式公寓,深長陰暗的走廊盡頭最後一間房間,床上躺了一個皮包骨的奶奶,身上東一塊西一塊大小不一的黑痂皮壓瘡,蜷曲昏睡著,已無法言語。 又收到一張石頭湯(長照整合站)轉介過來的轉介單,申請人與個案的關係很奇妙,個案是申請人公公的小老婆,內容大概是說,有一位奶奶身上有大面積的黑色傷口,久久無法癒合,
所謂的家人,不一定是人類的外型,外型可能是不同物種的生命,因為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而成為家裡的一份子。 今天這篇要來談談,在居家醫療的案家裡的寵物們。其實有時候在案家可以見到各種寵物,舉凡常見的狗狗、貓貓,偶見烏龜、鳥、魚、鵝、雞....等等,這些寵物,其實都是案家很重要
   有一次組長給我一份由門診轉介過來申請居家醫療的申請單,申請的案由主要是醫師總是只有看到案女來門診拿藥,始終未見到個案,案女總說無法自己帶媽媽到醫院,並時常向醫師傾訴獨自照護個案的壓力與辛苦,故門診醫師便想轉介給居家醫療,來減輕案女照顧負擔。組長叮囑我,他跟案女連繫時,案女不斷說個案現在狀
   印象中,在做居家護理師時,有一次收了一位個案,是一位高齡95歲的爺爺,由女兒主動向我們申請,因為爺爺尾底骨有一個浸潤傷口,而且反覆破皮,久久無法癒合,故申請居家醫療與傷口照護指導。     第一次收案時,案家就是一家隱身於社區裡的柑仔店,拉開玻璃拉門,印入眼簾的是,架上販售著紅標米酒、醬油、
    在台灣,有一個職業是居家護理師,他們不在醫院裡,而是出現在許多人家裡,許多人知道他們,也很多人不了解他們。 不知道你們家裡有沒有居家護理師?她會到家裡幫臥病在床的家人更換管路(鼻胃管、導尿管、氣切)、依醫囑進行抽血,以及幫忙安排醫師到家裡看診(居家醫療),相信許多家中有管路的病人的家裡,對居
以前護專時期在社區護理實習時,有一個案家讓我永生難忘,學姊帶著我和同學開門進案家的那一刻,撲鼻而來的尿騷味與糞便氣味,學姊交代這個案家不用脫鞋子,進去後我明白了,因為客廳地面都是乾掉的狗屎與狗尿,有一個汙穢的狗籠,裡面關著一個年幼的米格魯,見到我們會叫幾聲,但狗籠念有很多排泄物。個案是
進到舊式公寓,深長陰暗的走廊盡頭最後一間房間,床上躺了一個皮包骨的奶奶,身上東一塊西一塊大小不一的黑痂皮壓瘡,蜷曲昏睡著,已無法言語。 又收到一張石頭湯(長照整合站)轉介過來的轉介單,申請人與個案的關係很奇妙,個案是申請人公公的小老婆,內容大概是說,有一位奶奶身上有大面積的黑色傷口,久久無法癒合,
所謂的家人,不一定是人類的外型,外型可能是不同物種的生命,因為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而成為家裡的一份子。 今天這篇要來談談,在居家醫療的案家裡的寵物們。其實有時候在案家可以見到各種寵物,舉凡常見的狗狗、貓貓,偶見烏龜、鳥、魚、鵝、雞....等等,這些寵物,其實都是案家很重要
   有一次組長給我一份由門診轉介過來申請居家醫療的申請單,申請的案由主要是醫師總是只有看到案女來門診拿藥,始終未見到個案,案女總說無法自己帶媽媽到醫院,並時常向醫師傾訴獨自照護個案的壓力與辛苦,故門診醫師便想轉介給居家醫療,來減輕案女照顧負擔。組長叮囑我,他跟案女連繫時,案女不斷說個案現在狀
   印象中,在做居家護理師時,有一次收了一位個案,是一位高齡95歲的爺爺,由女兒主動向我們申請,因為爺爺尾底骨有一個浸潤傷口,而且反覆破皮,久久無法癒合,故申請居家醫療與傷口照護指導。     第一次收案時,案家就是一家隱身於社區裡的柑仔店,拉開玻璃拉門,印入眼簾的是,架上販售著紅標米酒、醬油、
    在台灣,有一個職業是居家護理師,他們不在醫院裡,而是出現在許多人家裡,許多人知道他們,也很多人不了解他們。 不知道你們家裡有沒有居家護理師?她會到家裡幫臥病在床的家人更換管路(鼻胃管、導尿管、氣切)、依醫囑進行抽血,以及幫忙安排醫師到家裡看診(居家醫療),相信許多家中有管路的病人的家裡,對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有一個老媽媽,小兒子因幼時麻疹高燒不退落下腦疾,從此智力受損,帶有輕微的智能障礙。這位老媽媽生了二男二女,先生不敵生命的自然法則離開,過兩年,大兒子也因車禍意外往生,大女兒出嫁在外,小女兒出家修行,小兒子智力受損幫不上忙,老媽媽活到六七十多歲,依然操著心。 老媽媽加入慈善團體之前,就已經開始做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有一個老媽媽,小兒子因幼時麻疹高燒不退落下腦疾,從此智力受損,帶有輕微的智能障礙。這位老媽媽生了二男二女,先生不敵生命的自然法則離開,過兩年,大兒子也因車禍意外往生,大女兒出嫁在外,小女兒出家修行,小兒子智力受損幫不上忙,老媽媽活到六七十多歲,依然操著心。 老媽媽加入慈善團體之前,就已經開始做
Thumbnail
第三章 跟個管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當失智確診後,想辦法讓她能維持機能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小蓮一邊在護理辦公室翻閱新接收的病人個案病歷,一邊輕輕嘆氣說了一句:「怎麼又是望子成龍的家長累事?」她想起了剛剛才出院的一個華裔青年,本來是醫科學生,他因為承受不了功課和家人的壓力,屢次想自尋了結生命,所以被送到精神專科部門治療。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輔導、抗抑鬱藥物和小組互動的療癒過程,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Thumbnail
記得機構之前來了一位玉瑛阿姨,是一位好有個性的阿姨 子女都功成名就,但都不理她,孤身一人,被社會局安置 她把我當成她小孩,告訴我,如果走,最想看到的人是我 那天,阿姨就醫了,末期腎病,好不容易通知了她的兒女 兒女都去看她了,也願意出錢醫治她,但她一定要回機構 拗不過阿姨的堅持,兒女在機構協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