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善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ixabay

pixabay

善良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是傻、是笨還是不想計較的那種情懷。



善良不可欺

善良是一個形容詞,不是泛指一切美好,而是行為,也可能是人,你好善良是稱讚,但其中也是一種對修養和家教的讚美。

別人欺負我們不計較,幫助別人的困難,傾聽別人的訴苦,成為別人的支柱等,這些都是善良,然而這都是一種自己涵養的體現。


善行義舉不管大小,都能讓生命更有意義,
而且你永遠不會知道它能產生多大的正向衝擊。

如果你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幫助,當然不會是絕對,但或許在未來等某個時間點你因為這個舉動而問題得到解決,所以如果你對別人釋出正能量或是善良的舉動,或許那份善意就會以別種不同的方式再次回到你身上。


善待自己等於善待別人

對自己的善意包括必要時允許自己欣然接受他人的贈禮、協助與支持,謙虛的接受讚美,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或許你也會成為照亮別人的燈塔,不管是在黑夜還是迷霧中都能指引方向。

別說不可能,及時雨能滅火,如同宋江,重要時刻的一句話,比起一堆虛假的關心更是療方,在不知不覺中或許因為你的平常而讓許多人被點醒了某些方向,不單單只是在死胡同中一直撞牆。



善良是人性中的至善與至美,它可以把你的心洗乾淨,使你擁有一種定力,面對偽善、譏笑、冷酷,依舊心平堅強。

心平氣和面對所有千奇百怪的模樣,畢竟不被影響便不會受傷,但我們更加要思考的事情是如何把這道善良的光芒如同奧運聖火般的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聰明是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你今天選擇了哪個方向,對於這件事情你要站在什麼立場,即便是天賦也要能完全發揮出來才有光芒,生命的路上有很多的誘惑與災難都是無法預期的,他都會影響你看待事物的眼觀,人們常說要如何保持初衷,小時候覺得應該不困難,但年紀越來越大卻發現這是一個不太能達到的事情,因為太多事情會影響你生命旅程的發展。

因此你能否保持善良,也是考驗你的價值觀與外界產生衝突時,你要如何去調整心情及看待事件,所以它從來不是一種天賦,而是當你面對事件時依然選擇堅守的的原則。


願我們都能堅持善良這個選擇。


avatar-img
60會員
108內容數
總有一個小說夢,很想寫出一些其他世界的經歷或是更大格局腦中的世界,但都無法成型,希望能夠努力表達與呈現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冷,但我們不能失去彼此的溫熱,在每個時刻。
最原始的慾望,只不過是為了想溫飽而已, 但是當人看見自己沒有的東西,慾望就來了。
人生不進則退,卻要像鮭魚一樣力爭上游。
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所羅門的審判是一個諺語, 指使用計謀來智慧地判斷出真相,哄騙當事人暴露自己真實的情感。
一個行為愈能夠增進幸福,就愈正當、愈應該做。
天冷,但我們不能失去彼此的溫熱,在每個時刻。
最原始的慾望,只不過是為了想溫飽而已, 但是當人看見自己沒有的東西,慾望就來了。
人生不進則退,卻要像鮭魚一樣力爭上游。
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所羅門的審判是一個諺語, 指使用計謀來智慧地判斷出真相,哄騙當事人暴露自己真實的情感。
一個行為愈能夠增進幸福,就愈正當、愈應該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做人要「善良」,所以,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選擇伸出援手也是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吧? 可是,當你因為善良受傷,你還會覺得應該要善良嗎? 曾經我也想要善良,直到我發現,那根本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才得出的白痴結論。 善良什麼,那東西除了讓自己活得更痛苦之外,還有什麼用處。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善良是一種選擇,也在一念之間。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我覺得我們的善良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缺乏鋒芒的善良就是一種軟弱。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
做人要「善良」,所以,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選擇伸出援手也是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吧? 可是,當你因為善良受傷,你還會覺得應該要善良嗎? 曾經我也想要善良,直到我發現,那根本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才得出的白痴結論。 善良什麼,那東西除了讓自己活得更痛苦之外,還有什麼用處。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善良是一種選擇,也在一念之間。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我覺得我們的善良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缺乏鋒芒的善良就是一種軟弱。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