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人?— 探討知足常樂的幸福哲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pixabay

pixabay

一個行為愈能夠增進幸福,就愈正當、愈應該做。



蘇格拉底:「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
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生存很容易在這句話裡面就代表著快樂的豬,痛苦的人就是在座大家正在經歷的生活,生活跟生存從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生存是基本條件,空氣、水還有食物,但如果是生活,要考量的因素就更多,更好的生活要的條件也就更高,所以做痛苦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真的痛苦,而是跟快樂的豬比較起來的相對痛苦。



亞里士多德:「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這句話完全呼應了上面所述的論點,最終的價值,覺醒和思考是痛苦的來源,相對比起快樂的豬,我們要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我們需要不斷的想怎樣能讓自己變得更好,財富自由或是工作順利、生活愜意,若單從快樂來衡量,對人類社會越了解,思考越多,就越會不快樂。



所以是豬快樂,還是蘇格拉底快樂?


這個問題的意思在於做一個對社會與人生不斷思考的人快樂呢?

還是做一個什麼都不想、只是無憂無慮、滿足生理需要就足夠的人快樂呢?


答案肯定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無憂無慮倒也是沒問題,有些人喜歡積極向上努力往前那也沒問題,重點在於想要甚麼,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所獲取的社會資訊比樂觀者多。

主要是說對人類社會的悲觀,對社會越加瞭解,就越知道人性的醜態。
動物的世界在飽腹之後不會覓食,極少襲擊同類,也沒有慾望。
只有在人類的社會中,權力、金錢和各式慾望才會出現,各種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動物世界中所沒有的,因此越了解人類社會的東西越多,人自然就越是無法樂觀。



知足常樂

擷取中間值,當個快樂的蘇格拉底,我們可以理解但不追求與沉浸在無能為力的泥沼中,在人類社會中的惡意我們可以無視,爭權奪利我們可以不參與,在有限的資源與空間下滿足自己對生活中的需求與渴望,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達到豬與蘇格拉底間的平衡,這是東方人對於西方哲學的解答,並不著重於兩方的極端值,而是於中間找尋最佳適合自己的位置。


所以做個知足常樂的蘇格拉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舒服新觀點
62會員
40內容數
總有一個小說夢,很想寫出一些其他世界的經歷或是更大格局腦中的世界,但都無法成型,希望能夠努力表達與呈現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蘇格拉底與快樂豬的哲學觀點,並提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應追求知足常樂的平衡狀態。文章分析了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和慾望,指出對社會瞭解越深,可能越難以保持樂觀。作者倡導一種擷取中間值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資源下滿足自身需求,達到豬與蘇格拉底間的平衡,成為一個「快樂的蘇格拉底」。
Thumbnail
本文探討蘇格拉底與快樂豬的哲學觀點,並提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應追求知足常樂的平衡狀態。文章分析了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和慾望,指出對社會瞭解越深,可能越難以保持樂觀。作者倡導一種擷取中間值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資源下滿足自身需求,達到豬與蘇格拉底間的平衡,成為一個「快樂的蘇格拉底」。
Thumbnail
活的好和活的對,是有所區分的。 摘錄 "活得好"和"活的對"是有所區分的。 許多人努力活的正確,也就是遵循世俗的價值觀,小心翼翼地過每一天,但這樣會快樂嗎? 如果無法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就不能稱為活的好。 也有些人認為,活的舒適就是活的好,因此用謊言、欺騙包裝自己,或許當下能過的不錯,
Thumbnail
活的好和活的對,是有所區分的。 摘錄 "活得好"和"活的對"是有所區分的。 許多人努力活的正確,也就是遵循世俗的價值觀,小心翼翼地過每一天,但這樣會快樂嗎? 如果無法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就不能稱為活的好。 也有些人認為,活的舒適就是活的好,因此用謊言、欺騙包裝自己,或許當下能過的不錯,
Thumbnail
讓我怦然心動的閱讀點: 一般來說,關於幸福的心靈雞湯文不少,這篇會讓我想分享,是內文這段打中了我心裡的點: 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都認為,人類應該用理性的方式來尋求幸福,否則,建立在感性上的幸福,只是一時衝動,會轉瞬即逝。 沒錯,幸福是一種感覺。但如果有理性的方式分析幸福,這樣的幸福更可靠。
Thumbnail
讓我怦然心動的閱讀點: 一般來說,關於幸福的心靈雞湯文不少,這篇會讓我想分享,是內文這段打中了我心裡的點: 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都認為,人類應該用理性的方式來尋求幸福,否則,建立在感性上的幸福,只是一時衝動,會轉瞬即逝。 沒錯,幸福是一種感覺。但如果有理性的方式分析幸福,這樣的幸福更可靠。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應該很少例外 其實幸福分兩種,一種是快樂,一種是滿足 快樂:與重要的人在一起做任何事的瞬間,例如陪伴、一起享用美食、一起旅 行、一起探索新事物,一起玩樂,這種感覺容易停留在當下,也是容易消逝的, 我們往往會藉由照片或影片來抓住這種感覺! 有知足常樂這個說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應該很少例外 其實幸福分兩種,一種是快樂,一種是滿足 快樂:與重要的人在一起做任何事的瞬間,例如陪伴、一起享用美食、一起旅 行、一起探索新事物,一起玩樂,這種感覺容易停留在當下,也是容易消逝的, 我們往往會藉由照片或影片來抓住這種感覺! 有知足常樂這個說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