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
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生存很容易在這句話裡面就代表著快樂的豬,痛苦的人就是在座大家正在經歷的生活,生活跟生存從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生存是基本條件,空氣、水還有食物,但如果是生活,要考量的因素就更多,更好的生活要的條件也就更高,所以做痛苦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真的痛苦,而是跟快樂的豬比較起來的相對痛苦。
亞里士多德:「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這句話完全呼應了上面所述的論點,最終的價值,覺醒和思考是痛苦的來源,相對比起快樂的豬,我們要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我們需要不斷的想怎樣能讓自己變得更好,財富自由或是工作順利、生活愜意,若單從快樂來衡量,對人類社會越了解,思考越多,就越會不快樂。
所以是豬快樂,還是蘇格拉底快樂?
這個問題的意思在於做一個對社會與人生不斷思考的人快樂呢?
還是做一個什麼都不想、只是無憂無慮、滿足生理需要就足夠的人快樂呢?
答案肯定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無憂無慮倒也是沒問題,有些人喜歡積極向上努力往前那也沒問題,重點在於想要甚麼,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所獲取的社會資訊比樂觀者多。
主要是說對人類社會的悲觀,對社會越加瞭解,就越知道人性的醜態。
動物的世界在飽腹之後不會覓食,極少襲擊同類,也沒有慾望。
只有在人類的社會中,權力、金錢和各式慾望才會出現,各種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動物世界中所沒有的,因此月了解人類社會的東西越多,人自然就越是無法樂觀。
知足常樂
擷取中間值,當個快樂的蘇格拉底,我們可以理解但不追求與沉浸在無能為力的泥沼中,在人類社會中的惡意我們可以無視,爭權奪利我們可以不參與,在有限的資源與空間下滿足自己對生活中的需求與渴望,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達到豬與蘇格拉底間的平衡,這是東方人對於西方哲學的解答,並不著重於兩方的極端值,而是於中間找尋最佳適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