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中醫比你想像的有趣

我只是一個中醫的門外漢,沒接受過中醫院的教育,平常也沒有看中醫的習慣。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倪海廈先生講《神農本草經》的視頻,先生詼諧生動的講課實在是引人入勝,不禁萌生了解中醫的興趣。

現代人對於求醫問診的時候習慣講究「Credential」、「License」, 這個醫師是否從名校畢業,擁有什麼資歷或等級。而最牛的中醫師絕不是某中醫院的畢業生,中醫院才建立幾年哪?曾經有人注意到中國大陸某中醫院大廳懸掛醫師介紹的地方,在畢業院校一欄赫然寫著「祖傳」,真是真實又幽默。還別說,「祖傳」二字的含金量特別高,人們就喜歡祖傳,別管從哪傳、傳多久,祖傳就是莫名讓人有安全感,值得信賴。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就出現了不少名醫:黃藥師、胡青牛、張無忌等等。電影黃飛鴻裡常出現的醫館「寶芝林」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感覺古代的醫師除了會治病,還會點武功,會點命理,會點養生。醫師這個身份並沒有那麼明確。如果問家裡的阿嫲,說不定都有一兩個祖傳秘方,對諸如鐵打損傷特別有效。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家人世代以在河邊漂濯絲綿為業。他們有一護膚秘方,手搽了藥,不皴不裂,不生凍瘡。後有來客買得秘方以後,將此方獻給吳王。在吳越兩國冬天開戰的時候,因為吳國士兵都搽了護膚的特效藥,手腳不生凍瘡,大敗越國軍隊。這個來客算是醫師嗎?顯然不是。

古代的中國人絕對是實用主義者,只要是聽說有效的東西都會大膽嘗試。古代名醫李時珍可是嚐遍百草,可沒聽過西藥製造者親自把藥丸吞進肚子裡看看藥效,頂多讓小白鼠試藥。《本草綱目》甚至記載了人糞氣味苦、寒、無毒。連大便都敢嘗試了,我只能說一個服字!這麼說來,感覺中醫的東西吃不死人,頂多效果慢點,這又是一迷思。用於治療急症的中藥不勝枚舉,為人熟悉的就有速效救心丹,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等等。

因為中醫注重實用,所以運用起來有極強的靈活性,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形式:針灸、推拿、拔罐、刮痧、氣功、艾炙等等。連音樂也可以用來治病,《黃帝內經》便講到五音入五臟。藥物學只是中醫治療手段中的其中一種。而關於藥物的砲製更是五花八門:有炒、蒸、炙、煅、炮、煉、煮、沸、銼、搗膏、酒洗、酒煎、苦酒煮、水浸、湯洗。 。 。 。 。 。我怎麼聽起來怎麼歡樂呢?又聽音樂又像炒菜的。我也想當學徒,白天去深山老林採摘藥材,晚上在藥爐邊清理搗鼓,這樣的生活何不寫意?

本來中醫就是關注整體,強調人生活在世就要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中醫既講求實用性又講究靈活性,一個人能精通中醫各方面要義的人絕對是全才。光要熟練掌握任何一種治療手段都需要大量的學習和累積。某些人不了解中醫就輕易給中醫扣上封建落後的帽子,實在是貽笑大方。

其實西方醫學是建立在「人體機械觀」的思維下,以可觀測的解剖學為基礎來建立的。因此身體是可以分割、量化的,造成了以數據為導向的診斷和治療。而中醫在陰陽五行的思維下,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認為人與宇宙萬物都是由「氣」構成。從中醫的角度看身體,一切有形物質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為陰,三魂五魄、精神情緒為陽。

近年來西方醫學也意識到以數據為導向的治療有弊端,開始提倡「Holistic medicine」,「Personalized therapy。過去西醫習慣向標準的數值看齊而忽略了人的整體性,結果藥越​​吃越多,使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加重。有時因為一個藥的副作用而開了另一個藥,同樣造成藥越吃越多。倪海廈先生提到憂鬱藥的弊端,「抗憂鬱藥的後遺症就是很HAPPY 去自殺,而且喜歡找很高的樓跳下去。你們以後注意看新聞,你只要看到這個人從高樓跳下來自殺的,都是吃抗憂鬱的藥,還有吃安眠藥,吃了安眠藥以後它的後遺症就是憂鬱,那憂鬱就再吃抗憂鬱的藥,然後就是吃吃吃。。。」

總之,以上討論沒有拉踩中醫或西醫的意思。既然中西醫各有其側重點,不妨中西結合,取長補短,造福人類。同時我們可以給中醫更多一點的關注,看看老祖宗對於生命,人體和健康有什麼看法,對於現世的我們有什麼啟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獨行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