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醫的愛好者,仰慕者。
這是因為,中醫很酷,只要幫對方把把脈,看看他的臉色、姿態,再聽聽說話的聲音、語氣,大概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整體狀態,說得一清二楚。尤其是,看到小說裡,提到所謂的神醫,甚至能正確論斷一個人的生死,簡直是鐵口直斷啊!
好啦!我知道,這種說法,其實是對中醫的一種褻瀆。但是,即便此生沒有天份,也沒有能力,搞懂中醫這門浩瀚的學問,只能是當個小粉絲,三不五時看看相關的書籍,窺探一下中醫的奧秘,心中也覺得很滿足。
這次要來介紹一本由中醫師寫的書。《中醫純情派》,是由中醫師杜李威所寫。
由中醫師來寫中醫相關的書籍,可能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一、可能寫了一大堆專有名詞,如果是沒學過中醫的讀者看半天,也看不懂書裡到底在呢喃些什麼。因為太專業了,所以內容跟天書一樣,看了跟沒看差不多。
二、過度強調中醫的神奇,把中醫形容成為大羅神仙,可以讓人起死回生。這樣的書,很像在看神話故事,可能很好看,但也就是好看。
三、太想要強調中醫的優點,於是貶抑其他醫療方式,從這觀點切入,過於偏執傲慢,反而很難讓人信服。
嗯!不管上述三種論述,每一種都會讓人對中醫產生誤會。
生為一個中醫的愛好者,外行人,看相關的醫學書籍,其實是抱持著,既希望多學點門道,同時又希望有熱鬧可看的心態。這是一種,期待書的內容有含金量,在看完書之後,能有所收穫;又想要有足夠的娛樂效果,不想被沈重的內容,壓到看不下去。這是一種既要、又要、想要的任性讀者,所提出無理要求。
這種要求真的很過分,對吧!?
這本《中醫純情派》,恰恰好滿足了任性讀者的需求。
裡面提到了經絡、穴位、臟腑、藥方等等,中醫相關的詞彙,揭開中醫診斷的面紗,也解答了一些從影視中,看到的一些神奇醫術的真偽。例如,透過把脈,就可以知道一個女子是否懷孕嗎?真的能夠搭著細絲,就可以把脈嗎?
此外,在中醫的角度中,醫師的藥方,是依照什麼樣的概念,決定要用哪些藥材,以及每一種藥材,要開多少份量呢?
中醫是整體觀的醫學。醫生在診斷之後,會選擇哪些藥材給病人服用,除了參照病人的病情近程外,也會因為每一位醫師的個性,以及辯證疾病的角度不同,而影響藥方的內容。就算是同一個醫師,隨著醫師的年齡,與行醫時間的長短不同,面對相同的疾病,也會開出不同的藥方。
不過,西醫不是全能,中醫也並非萬能。書中,杜醫師也提到許多,中西的合作經驗。在中西醫的聯手之下,如何讓疾病的治療,可以達到一加一可以大於二的效果。
從杜醫師雖淺顯但詳細的說明中,可以略懂一二。因此,看完了書,可以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可以有更為全面的理解。
雖然,自己是一個中醫愛好者,但也沒有對西方醫學完全排斥。尤其是在西方醫學,所做的細微檢驗,可以對自己身體器官當下的狀態,有相對客觀的掌握,這樣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也是很有價值。因此,我一直認為,不管是疾病治療,或者平常的身體保健,如果可以中西合作,會有更全面的效果。
然而,人就是人,有所長就有所短。杜醫師也不諱言,在中醫治療的領域中,自己不擅長針灸,也不為人行針。凡是找他針灸的病人,他一概婉拒,並介紹病人去別的中醫診所診治。至於為何不針灸,書中也有提到,在這裡也就不做劇透了。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除了覺得書中所列舉的藥方,實在太過專業,超乎於自己的理解範圍。但是,不了解也很正常,畢竟自己不是中醫專業,也對中醫藥沒有那麼了解,看不懂藥方,也沒有什麼。
就算是這樣,卻也沒有影響自己的閱讀本書。因為,杜醫師的敘寫很人話,將自己行醫的故事,還有自己對中醫的想法,治療中的辯證,寫得相當有趣,挺像是在看鄉野奇譚,還蠻容易閱讀。
總之,身為一個中醫愛好者,不會把脈,也不懂行針,更不認得幾味中藥。不過,看完杜醫師的書後,又對中醫有多了一小點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