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可憐的東西:比想像中更溫柔的童話故事,但仍需要小心閱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翻玩經典,這次讓我們有個快樂結局吧

《可憐的東西》改寫/翻玩科學怪人,將受其造物者所追殺的the monster置換成受造物者憐愛的女孩Bella,後者純真率直的性格搭上極為美麗的皮囊,以及電影偏向黑色喜劇的調性,使Bella在探詢自我的過程中得以發展出和monster所選擇的反叛路線截然不同的快樂結局。

導演尤格.藍西莫以他擅長且具標誌性的超現實視覺風格,包括風格強烈的美術設計、服裝設計、鏡頭使用與性愛場面之呈現等等,讓一齣略帶苦澀卻又稍嫌夢幻的黑色童話故事得以在艾瑪.史東精湛的演出下於她身體上展演,極為令人驚豔。

然而,嚴格來說,《可憐的東西》最具魅力的那些怪誕、強烈與衝擊人心的特質,只存在於它的視覺元素之呈現,關於主角Bella的旅程、變化與歸途之建構,其實非常典型且傳統:她離開故鄉外出冒險,她感受喜悅、結交朋友的同時也遭遇重大挫折、經歷自我質疑,在一系列的經驗後有所改變(或成長)再回到老家,以全新的視界面對/處理平凡世界裡仍存在的問題,最終迎來新的日常樣貌。仔細想想,或許就是故事本質的保守,持續給人一種安穩與親切感,使得觀者在視覺效果層面的屢屢挑戰之下,仍能獲得高度的安心、愉悅與滿足吧。

raw-image

極為縝密又溫柔的童話故事

raw-image

《可憐的東西》對Bella如何逐漸社會化的安排極為細緻縝密,是造物者、是神,也是父親的Dr. Godwin Baxter呈現了理性與感性共存於人身上的矛盾,嘗試用理性壓制感性而生的第二個造物Felicity因而成了更遲鈍的類失敗品。Duncan象徵只講慾望的本我,Astley引出Bella的超我,Max則是Bella調節前面兩者而生的自我的最佳選擇。老鴇是殘酷的資本主義,妓院朋友Toinette是溫柔的理想主義,殘暴的Blessington爵士則是Bella若要成為自由之身,必須回頭破除的、最為根源的父權主義。

電影最後,感性與理性和解,給了Bella最真誠的愛(而那正是科學怪人裡的monster從未獲得的),Bella身邊只留下了自我、理想主義、被換了頭的父權主義和即便不完美仍值得幸福的Felicity。挑戰觀眾道德底線的大量性愛場面之下,其實是如此理想又溫柔的童話故事。


和《芭比》都不能直接視為女性的故事,須小心其落差可能令觀眾忽視或「輕輕放下」的問題

線上線下皆有許多討論將此片與《芭比》對照閱讀──一部在商業市場大獲成功,必成女性影人的歷史時刻,一部則在藝術領域獲得肯定,斬獲威尼斯金獅獎──看似成了關切女性的重要時刻,然而在我看來,應說是關照「非自然造物」更為精確,因為兩者雖然皆以女性角色為主角,實際上卻都和真實世界的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Barbie沒有性(sex)的觀念,使得對女性而言極為重要、關乎身體的討論只能缺席;而《可憐的東西》雖反其道而行,讓Bella的生命探索從身體出發,卻沒有性別(gender)的概念,以致於她的社會化其實是無性別的。

說Bella是woman,其實更接近man。這也使得Bella對父權道德觀的挑戰雖然令人快意,她將妓院視作純然無害的場域這段劇情卻讓我感到心驚膽跳,因為觀眾若想要以Bella去理解現實女性的處境/困境,則可能落入輕忽現實世界之複雜與危險的問題。

《可憐的東西》對個人社會化的描繪非常完整,但那不是女性能參照的。Bella之所以能破除父權對女性的桎梏,那是因為她從未困於其中。她體會不到女性在追求身體與心靈自由時必須與父權曾施下的限制衝撞所產生的痛苦與猶豫,她勇往直前的身影確實美好,卻也是我令我感到抽離的原因。從這層面來談,《芭比》雖然就敘事與批判上更加保守,其對女性困境的描繪與我能產生的共鳴,反而更觸動生為女性的我。


理想與警惕並存的祝福

當然,我們仍能將《可憐的東西》與Bella視作一種理想化的展望(從《可憐的東西》能將必要的性愛場面拍得不煽情不剝削,就能肯定尤格.藍西莫是關切女性的):

讓我們宛如死過一遍那樣徹底掏空自己,像個嬰兒一樣重新認識世界,或許正能憑此走出自己原先走不出的道德囚房。我們仍會且需要感受喜悅與悲傷,並在掌握身體與選擇權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起努力吧,「可憐的東西」只會是困於父權社會並執迷不悟的人。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蒼鷺與少年》,日文片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引用自吉野源三郎的經典書籍。電影內容雖與該書並無直接關聯,但透過打造看似全然虛構、實則精確對照了日本戰時社會複雜樣貌的「異世界」,欲讓觀眾直面戰爭與生死議題,進而省思並思考自己「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點倒與吉野源三郎想傳達的精神相似。只不過《蒼鷺與少
《蒼鷺與少年》,日文片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引用自吉野源三郎的經典書籍。電影內容雖與該書並無直接關聯,但透過打造看似全然虛構、實則精確對照了日本戰時社會複雜樣貌的「異世界」,欲讓觀眾直面戰爭與生死議題,進而省思並思考自己「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點倒與吉野源三郎想傳達的精神相似。只不過《蒼鷺與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從一名懷有身孕卻跳河自殺的女子而始。她的屍體被熱愛科學實驗,特別是人體解剖的瘋狂科學家撿起,並擅自對垂死的她做改造實驗。他將女子懷中的胎兒取出,並將其的大腦移植至她身上,再透過高壓電的刺激,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 — 貝拉。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導演:尤格.藍西莫 前幾天剛看完這部電影,很喜歡裡面Bella這個角色 一開始電影的畫面是黑白的 詭譎的畫面和與之衝突的背景音樂 但全部合起來好像又都合理 一開始真的以為Bella就是個有點殘缺的角色 有趣的是隨著裡面實驗記錄的完成 還有換腦的畫面切換後 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探索和成長的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尤格藍西莫的一部充滿大膽新想法的電影,講述了人造人貝拉在一個科學家的照料下,慢慢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並展開一段探索世界的旅程,本文將從角色設定、文化束縛與解放、女權及性自主等方面進行探討。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看完可憐的東西後突然能懂為什麼這麼多讀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某種層面上我跟Bella的特質有很大的重疊,記得看過一篇影評討論為何要讓Bella成為妓女,大量性場景很突兀等等。從女主角的自我成長歷程出發來看,我很認同那篇影評底下的其中一段回覆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從一名懷有身孕卻跳河自殺的女子而始。她的屍體被熱愛科學實驗,特別是人體解剖的瘋狂科學家撿起,並擅自對垂死的她做改造實驗。他將女子懷中的胎兒取出,並將其的大腦移植至她身上,再透過高壓電的刺激,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 — 貝拉。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導演:尤格.藍西莫 前幾天剛看完這部電影,很喜歡裡面Bella這個角色 一開始電影的畫面是黑白的 詭譎的畫面和與之衝突的背景音樂 但全部合起來好像又都合理 一開始真的以為Bella就是個有點殘缺的角色 有趣的是隨著裡面實驗記錄的完成 還有換腦的畫面切換後 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探索和成長的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尤格藍西莫的一部充滿大膽新想法的電影,講述了人造人貝拉在一個科學家的照料下,慢慢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並展開一段探索世界的旅程,本文將從角色設定、文化束縛與解放、女權及性自主等方面進行探討。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