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atles《紅碟》、《藍碟》2023 新版問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感謝環球音樂火速引進 The Beatles 「紅碟」、「藍碟」精選專輯全新混音加量版,和 The Beatles 「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 單曲唱片。應邀為這兩輯唱片寫側標(這是否算幾乎絕傳的工作?),是我的榮幸。


「藍碟」(1967-1970)是我拿零用錢買的第一張 The Beatles 專輯,在師大附中對面的唱片行,那年我十六歲。雙片裝的翻版並不便宜,我看了好久,把它塞到唱片架最後面,怕在我拿到下期零用錢之前就被別人買走了。終於把它抱回家那天,我也到牙醫診所拔了牙齒。咬著棉花在家裡客廳用母親的老唱機放唱片,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讓我忘記了疼痛和滿嘴的血腥味。


多年後買到日本東芝 / EMI 版「紅碟」和「藍碟」,打開才知道原版內面有好漂亮的照片,翻版只印了所有曲目的歌詞,幸好我終於多買一種。 1993 出了 CD 版,2010 有了 remaster 版,2023 又出了 remix 加量版,作為披頭迷,當然要悉數珍藏。


這幾天在家工作、開車出門,都在放 remix 版的「紅碟」和「藍碟」,聽那些熟到不能再熟的歌,仍然感動到不能自已。


以下就是我的側標文案,專輯已經全面上架,歡迎到各大唱片行洽購。


---


The Beatles【1962-1966】/ 【1967-1970】(2023 新版)


The Beatles 的《史記》是流行音樂史最暢銷的精選輯。樂迷慣以封面顏色暱稱《史記》1962-1966 上輯「紅碟(The Red Album)」,1967-1970 下輯「藍碟(The Blue Album)」。1973 年問世以來,這兩套唱片已經創下五千萬張的銷售記錄。這次的 50 週年紀念版一舉將收錄曲目擴充為 75 首,並全部以最先進的錄音科技重新混音,為這些經典歌曲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全新的聆聽體驗。


1973 年原始版《史記》,一口氣出版兩輯四張唱片的精選輯,是流行樂壇史無前例的大手筆。從首張單曲 Love Me Do 到錄完 Abbey Road 專輯後解散,不過短短八年,The Beatles 不但是地球表面最紅的「文化現象」,更是一再重新定義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的革命家。《史記》精選輯嘗試在 The Beatles 甫解散三年的時刻以「全景視野」總結他們的成就,原版收錄的 54 首歌,便是全球好幾代樂迷進入 The Beatles 世界的敲門磚。


「紅碟」收錄的是 The Beatles 1962-1966 年間的前期作品,此次新版並增錄 12 首歌,成為 38 曲篇幅的煌煌鉅作。除了引爆 Beatlemania 披頭狂潮的連串名曲,更能見識他們跨入民謠搖滾、迷幻搖滾、巴洛克搖滾的疆域,狂飆引領一代人的驚人才華。


這輯歌曲問世的年代,絕大部分聽眾只有 mono 單聲道設備,stereo 立體聲只屬於少數「音響發燒友」。The Beatles 早期作品的立體聲混音,為了強調左右聲道的分離感,常把人聲、樂器分頭放在兩邊,和後來我們習慣的音場邏輯大不相同。然而早期多軌母帶只有兩軌到四軌,即使後人想重新調整混音,能做的也很有限。死忠樂迷聆聽 The Beatles 早期作品的「正道」,始終是樂團自己也認可的單聲道混音版本。


然而多年後的現在,拜尖端科技之賜,原始母帶的樂器和人聲終於能夠逐一分離,由 The Beatles 製作人 George Martin 公子 Giles Martin 和獲獎無數的錄音師 Sam Okell 在倫敦 Abbey Road 錄音室全面重新混音,構建身歷其境、細膩生動的立體音場。活在這個時代的 The Beatles 樂迷實在太幸福。


「藍碟」收錄的是 The Beatles 1967-1970 年間的後期作品,並增錄 9 首歌曲,全數都是 2015-2023 年間全新混音。壓卷終曲,是 2023 年完成的「The Beatles 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


1980 年 John Lennon 遇刺身亡,The Beatles 重聚之夢成為泡影。1994 年,小野洋子提供了三首 1970 年代後期 John Lennon 在家中彈唱的 demo 卡帶給在世三位團員,作為 The Beatles 「新歌」的基礎。其中兩首加上三人新錄的歌聲和演奏,搭配 Anthology 系列專輯發行,大獲成功。另一首 Now and Then 原始錄音品質不佳,三人難以克服技術問題,不得不放棄。2001 年 George Harrison 逝世,之後又過了 20 年,《魔戒》導演 Peter Jackson 團隊製作 The Beatles《Get Back》紀錄片,借用 AI 科技,得以「分離、提取」原始單聲道膠卷模糊不清的人聲對話,成果斐然。Paul McCartney 決定以同樣技術處理 Now and Then 原始錄音,提取出 John Lennon 乾淨無雜訊的人聲音軌,當年半途而廢的工程,終於得以續完。


2023 年,以分離出來的 Lennon 人聲為基礎,81 歲的 McCartney 補完副歌,和 83 歲的Ringo Starr 各自錄製了和聲、貝斯、鼓,以及 McCartney 向 Harrison 致敬的滑弦獨奏,加上 1995 年 52 歲的 George Harrison 錄的吉他,還有 The Beatles 製作人 George Martin 公子 Giles Martin 編曲的弦樂,並織入 Because (1969) 和 Eleanor Rigby (1966) 的和聲音軌,成為一首融匯近 60 年歲月,四位 The Beatles 成員都參與的「新歌」,也是「藍碟」皇冠頂端最後鑲上的亮鑽。


曲目擴充之後,新版「藍碟」成為 37 曲篇幅的鉅構,導引我們回到 The Beatles 技藝與膽識俱臻巔峰的後期歲月,他們站在大時代的風口浪尖,成為全世界青年文化的先知兼導航者。假如你是老樂迷,這裡全新混音的版本必能令你驚喜感動。假如你是新樂迷,歡迎加入 The Beatles 粉絲的行列——這些歌,是每一個地球人都該熟悉的不朽文化財。




avatar-img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陳明章和他的音樂無需歌頌禮讚,只需真心體會,這部電影也是。
只有台灣獨特的歷史場景,才有可能淬鍊出沈文程這樣獨特的歌手,恐怕也只有他能編出如此「多元混血」的演唱會曲目。
在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自暴自棄,「內卷」、「躺平」,甚至宣稱「我們是最後一代」的時代,老崔還是繃著一臉的憤怒和不甘心,拒絕向虛無投降。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2012年開始統計的作業,這個學期共收到 107 份,結果如下。這班同學幾乎都是2000年之後出生。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三個小伙子組了樂團,從故鄉挪威來到英國倫敦打天下。他們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在demo錄音,花光了存款,卻屢屢被各家唱片公司和經紀人拒於門外。他們窮得有一頓沒一頓,甚至挖過街邊垃圾桶裡的東西吃。
陳明章和他的音樂無需歌頌禮讚,只需真心體會,這部電影也是。
只有台灣獨特的歷史場景,才有可能淬鍊出沈文程這樣獨特的歌手,恐怕也只有他能編出如此「多元混血」的演唱會曲目。
在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自暴自棄,「內卷」、「躺平」,甚至宣稱「我們是最後一代」的時代,老崔還是繃著一臉的憤怒和不甘心,拒絕向虛無投降。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2012年開始統計的作業,這個學期共收到 107 份,結果如下。這班同學幾乎都是2000年之後出生。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三個小伙子組了樂團,從故鄉挪威來到英國倫敦打天下。他們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在demo錄音,花光了存款,卻屢屢被各家唱片公司和經紀人拒於門外。他們窮得有一頓沒一頓,甚至挖過街邊垃圾桶裡的東西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跟朋友聊到上次把整張專輯聽完是哪張,想想來紀錄一下我會把整張聽完的歌單(名單?)。這裡算錄音室專輯,那些OST或是單曲、精選輯之類的就不放上來了 西洋 Beatles - Help! (1965年8月6日) Beatles - Rubber Soul (1965年12月3日) Beatles
Thumbnail
披頭四最新的單曲〈Now and Then〉是一首在沉睡45年後重新出土的曲子,經過AI音頻處理技術進行數位重製,讓這部耗時45年的作品得以完成。儘管製作過程困難,但披頭四官方YouTube頻道釋出的MV上線2天就突破1600萬人次觀看。然而,雖然受到讚賞,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這首歌並不完美。
Thumbnail
SUHO 最新歌曲《1 to 3》於2024年5月3日發表,歌曲風格定為英倫搖滾,展現出六十年來發展出來的味道。歌曲想要表達的是「我不想跟別人走一樣的路」,並在韓語中有「虛線」的另一層意思。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2024年4月和愛人Ben一起發行了我們的音樂作品The Lost Letters,這張專輯主要是Ben作曲,我則負責歌唱的部分。 如果你也喜歡dreampop, lo-fi, shoegaze的曲風,歡迎聆聽!
Thumbnail
盧·里德(Lou Reed)在 80 年代推出的一系列個人專輯,為死忠樂迷帶來風格轉換的震撼,且在經歷美學重塑與分裂的 70 年代之後,終於組建了自地下絲絨以來最穩定與最具探索精神的伴奏樂團。而《 Legendary Hearts 》講述了他對生活的掙扎和感嘆,但最終仍決心為所擁有的一切付出奮鬥。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看到歌詞很有感觸,希望從PM移民過來的朋友們,如歌詞所說的 "如果我們必須要重新開始,我們肯定能確信,我們將持續帶著這樣的精神撐過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跟朋友聊到上次把整張專輯聽完是哪張,想想來紀錄一下我會把整張聽完的歌單(名單?)。這裡算錄音室專輯,那些OST或是單曲、精選輯之類的就不放上來了 西洋 Beatles - Help! (1965年8月6日) Beatles - Rubber Soul (1965年12月3日) Beatles
Thumbnail
披頭四最新的單曲〈Now and Then〉是一首在沉睡45年後重新出土的曲子,經過AI音頻處理技術進行數位重製,讓這部耗時45年的作品得以完成。儘管製作過程困難,但披頭四官方YouTube頻道釋出的MV上線2天就突破1600萬人次觀看。然而,雖然受到讚賞,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這首歌並不完美。
Thumbnail
SUHO 最新歌曲《1 to 3》於2024年5月3日發表,歌曲風格定為英倫搖滾,展現出六十年來發展出來的味道。歌曲想要表達的是「我不想跟別人走一樣的路」,並在韓語中有「虛線」的另一層意思。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2024年4月和愛人Ben一起發行了我們的音樂作品The Lost Letters,這張專輯主要是Ben作曲,我則負責歌唱的部分。 如果你也喜歡dreampop, lo-fi, shoegaze的曲風,歡迎聆聽!
Thumbnail
盧·里德(Lou Reed)在 80 年代推出的一系列個人專輯,為死忠樂迷帶來風格轉換的震撼,且在經歷美學重塑與分裂的 70 年代之後,終於組建了自地下絲絨以來最穩定與最具探索精神的伴奏樂團。而《 Legendary Hearts 》講述了他對生活的掙扎和感嘆,但最終仍決心為所擁有的一切付出奮鬥。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看到歌詞很有感觸,希望從PM移民過來的朋友們,如歌詞所說的 "如果我們必須要重新開始,我們肯定能確信,我們將持續帶著這樣的精神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