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零售價格的變化

看過鄉下農地的欣欣向榮,對於蔬果零售單價總覺得匪夷所思。農地通常是大量採收論斤計算,輾轉到了零售市場,變成一顆、一棵計價,單價瞬間飆高。

過去郊區大馬路旁,常會有大貨車停駐賣水果,很多年一直是柳丁10斤100元,盛產時甚至到14斤100元,算起來一顆只要兩元,大快朵頤非常豪邁。

曾幾何時,現在柳丁一斤30元,飆漲數倍,一顆要七元以上、甚至十元。

為何蔬果飆漲如此又快又猛呢? 或許與幣值單位有關。怎麼說呢? 設想柳丁一斤10元,漲價單位為一元,若漲為11元、12元,以一斤的重量來算,不至於波動很大。

但柳丁以一顆一顆為單位來漲價,原本一顆2元,一漲價至少漲為3元,那就是50%。若逐步漲到10元,已經是五倍了,漲幅400%,物價波動非常可觀。同樣的,一顆蘋果10元,一次漲五元,漲幅也是50%,漲幾次就會到200%。

或者像葡萄以100g為單位,也是類似的情形。

所以蔬果價格的調漲,真的有呼應實際成本嗎? 因為單價低,單位小,調後再微調都是很高的百分比,漲幅飆升很快。


這真的是古典資本主義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嗎? 還是......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