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店的業主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他們的辛苦不足以換取合理的報酬,答案可能在於他們對產品的定價策略。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書中提到,如果產品或服務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業主就有機會要求更高的價格。也就是說當業主可以創造顧客認為值得付費的產品和服務,就可以用高價商品來提升價格。但問題是,大多數業主因擔心競爭和市場壓力而遲遲不能提價。
金裕鎮在書中舉例,想像一個麵包店的價目表如下所示:
- 麻花捲:20元
- 吐司:30元
- 鮮奶油吐司:40元
- 法式吐司:50元
- 明太子法國麵包:60元
- 披薩麵包:70元
- 巧克力慕斯:80元
大多數顧客在面對這樣的價目表時,會傾向於選擇中間價位的產品,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既不會過於昂貴,也不會過於低端。這是一種常見的消費心理,稱為「中間選擇偏好」。
然而,金裕鎮建議,如果業主想要提升整體銷售收入,他們可以嘗試引入更高價位的產品。比如,加入以下新產品:
- 墨魚麵包:90元
- 培根乳酪麵包:100元
- 豬排三明治:110元
- 手工歐姆蛋漢堡:120元
通過擴展產品線至更高的價位,原有的最高價位產品(巧克力慕斯:80元)現在看起來更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已不再是最貴的選擇。這不僅可以增加高價產品的銷量,也能提高整體的平均交易價格。當顧客看到更高價位的選項時,他們的價格錨定點上移,從而使得原本的中高價位產品成為更合理甚至是「便宜」的選擇。
這種策略不僅適用於實體產品,同樣適用於服務行業。例如,如果一家美容院原本最昂貴的護理服務價格為800元,引入更專業的護理服務,如1000元的高級抗衰老療程,不僅可以提升整體價格水準,也能增加顧客對現有服務的接受度和滿意度。
讓我們再以滑鼠產品為例:假設原本的價格區間為300、400、500、600、700、800、900元,按照消費者的習性,最暢銷的應該是中間價位的600元。
如果我們把價格區間調整為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元呢?勢必會讓最暢銷價位落在700元的選項上。只要巧妙調整、新增高價商品的價格區間,就能輕鬆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而提高整體營收。
透過這樣的定價策略,業主可以達到兩個目標:一是直接增加高價產品的銷量,二是間接提升所有產品的 perceived value(感知價值)。顧客在感受到產品或服務的獨特價值時,更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
金裕鎮在《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中強調,實施這種策略時應保持誠信和透明,確保新引入的高價產品與服務真正具有相應的價值,以避免顧客感受到欺騙或價格操縱的不滿。因此業主不僅要提升產品的實際價值,同時也要在市場溝通上下功夫,讓顧客明白他們所支付的價格是合理的。因此不單單只是價格的調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更要超越調高後的價格,如此一來才能產生用高價商品提升價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