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想運動的N種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母親買了台電動機車,要換電池的那種,她擺出不情願的臉,一會兒說麻煩,一會兒說不會用,一會兒又說電池她拿不動;那十公斤的電池的確是對「手無膊雞之力」的女生來說重了些,但沒法,要換輕型駕照可以騎的車,市面上就只剩電車沒有油車!

說起「手無膊雞之力」這件事,身材高壯的我,在任何生理女的眼裡,就是一個「力大無窮」可比生理男的女生,常常就把重物丟給我來扛,好像「我的肌肉天生就長得比較強壯」,可以舉起小女生都不能舉的東西!(見鬼了這什麼謬誤!)

母親嚷著自己就是舉不起那十公斤的電池,我說:「妳不要跟我說拿不起來喔!一隻貓十公斤妳都抱得動!再說了,妳這年紀就應該去做點肌耐力的運動。」她馬上從鼻孔噴氣跟我說:「醫生說我這個年紀能好好走路算很好了!」(又是什麼鬼說法!)

前幾年因為姿勢不良受腰痛所苦,我騎摩托車停車時只能用左腳撐住車身;上汽車時我左邊側身上車後,右腳要花三到五秒忍住痛才能伸進座位;站著不痛但腳麻,且要一直固定姿勢才不會痛;起床無法坐起要側身緩緩起身並且不能直接站立要慢慢直起身體,然後痛三十分鐘才能緩解過來(身體暖了、肌肉放鬆了);不能抬腳穿褲子,要彎下身,常常變換身體的角度、姿勢都會痛到我飆淚或罵髒話⋯⋯

進出復健科治療兩年多間,我不斷地問我的復健師和治療師:「到底要怎樣才會好?」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把你的核心肌群練起來!」像我那麼熱愛運動的人,核心或是雙腿肌力還是不足夠,我只能把運動當復健般地,去找到強化下半身肌群的方式!直到近半年,才開始讓下半身的肌肉強健起來,將原來位置跑掉或是以其他身體部位代替運作的姿勢改正回來,我終於可以行動自如的活動!

不愛運動、不想運動的人,總是有不同的理由,無論你怎麼跟他們說:「欸,你的手痠其實是你的肌肉力量不夠,所以沒有辦法負擔你的使用!」、「你的膝蓋痛,其實你可以把你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強化,就不會一直磨損你的膝蓋」⋯⋯他們經常就會回你任何不運動的理由:


仙女類:

流汗好臭

我不想要有大肌肉(女生很難有大肌肉,妳想太多)

會有蘿蔔腿(女生很難有大肌肉,年紀越大越不可能)

我已經夠瘦了。

沒有人陪我(健身房多的是有人陪聊天沒運動的人,游泳池也是。)

我又沒有要成為運動員,那麼會舉重、跑步幹嘛!

我又沒有要瘦身

我對運動沒興趣

動一下就全身痠痛(那是因為妳長久不動啊!)

運動胸部會變小

運動服都很醜

我又沒有要穿緊身衣不用有漂亮的線條


上班族&父母類:

上班已經很累了

沒時間啊

我上班走很多跑很多了

我上班的勞動很多了

其他的娛樂都沒時間了

上班又用不到

回家再出門好麻煩

已經全身痠痛了只想發懶

都全身痠痛了幹嘛還去運動

小孩不想運動

沒有地方全家運動


老人類:

我有在走路就是運動啊!(你可以加一點肌耐力的運動)

醫生說我去重訓會受傷(有人叫你拿會受傷的重量嗎?)

人家我的朋友說他的朋友重訓到手斷掉(你是哪裡道聽塗說~~~)

我朋友沒有在運動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我現在還能趴趴造很好了。

我又沒有要到處去,不需要那麼多腳力。

我又沒有要搬重物為什麼要那多肌肉。


胡說八道類:

我又不沒有想活很長很久,不用那麼健康!(這不是你能決定的!)

我又沒有要拯救世界不用像超人一樣那麼大的肌肉。

我身體健康也沒痠痛幹嘛要運動!

(我本來要想百個理由,但是我實在想不滿XDDDD,不想運動的人什麼都可以是理由!)

「運動」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活動,年輕的時候沒有病痛的運動是運動,年紀大了或是需要必須運動的時候,通常很多種運動就會變成「復健」;大多數的痠痛,都是可以靠運動來緩解的。這麼說很多人都會覺得「你騙人吧!」只要你強化了你的肌肉量,盡可能的去讓自己身體能活動的地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稍微的訓練到,讓它們在必須使用的時候發揮作用,去負擔你生活上所需要大量的活動度,就會減少痠痛,並讓它們有良好的靈活度,還能讓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摔傷、跌倒⋯⋯

重心夠穩,身體的反應夠快,力氣夠大,都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讓傷害降到最低,或者在受傷的時候,因為平時的運動習慣讓自己免於太過長時間的臥床、行動不便,也讓自己的復原能力加快!

至於關於身體內在的什麼體脂、避免慢性疾病種種說法,那醫學文獻裡講很多了,當「活著」的年紀越來越長的時候,要思考的是「怎麼讓自己有個健康、活動自如」的中老年生活!運動不是只是年輕人的娛樂、興趣,更不是什麼展現身體壯碩和健美的活動;運動更是一種能讓你不要太快進入那種與復健為伍,去哪裡都嫌累,做什麼都全身痠痛而感到厭世不想動(不想上班)的無限循環裡!

人生很長,如果你還沒四十歲,你還有四~五十年的人生,你沒有好身體是要半個人生都活在身體不斷「不舒服」的狀態裡嗎?如果你七十歲,你很可能活到快九十歲,你要剩下的十幾年都要過著只能在家坐著或躺著的人生嗎?

不想運動有N種理由,但不要等到痛了、需要復健了,你才去運動,那時你需要的會是更強大的毅力和耐心與忍痛力,不如現在就起身吧!

附上幾個我常看、instagram運動帳號:

女性專屬

https://www.instagram.com/shainamarie.b

https://www.instagram.com/fitness_momness/

放鬆、瑜珈、延展:

https://www.instagram.com/pablo.pilatesreal

https://www.instagram.com/pouya_yoga/

https://www.instagram.com/vernongriffith4/

https://www.instagram.com/drjacob/

https://www.instagram.com/jamesmoorewellness/

https://www.instagram.com/drdevon

肌肉男XDDD

​​https://www.instagram.com/alexsiqu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naturalcoach

https://www.instagram.com/jordanyeohfitness

在家全身

https://www.instagram.com/fitwithamar_/

運動小知識

https://www.instagram.com/liam0520/

https://www.instagram.com/jojo_lai123

圖:20230303鼓山鹽埕小旅行,Canon EOSM5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1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8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究竟從哪裡冒出「要寫上台語文的拼音」應該是早先就跟朋友有提過像台語文的字卡,應該都是有某些商機的吧!但說「商機」並不是真的覺得「啊!這一定很多人會買」,某一方面還是覺得語言這件事,需要放進日常,就好像學外語,其實能有機會「開口說」學得一定比「只有聽」來得快,至於認字和寫,就是更進階的事了。
知識與常識的分享,多半是用來幫別人解決問題的,或是提供經驗值給其他人少走點冤枉路,若經常需要「透過別人的不知道,去表現自己知道很多」,很容易在「其實我知道的事別人也都知道」而失去了成就感,或者在別人沒有表現「你怎麼那麼厲害什麼都知道」的反應時,感覺自己的存在感失去了!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調味,從別人的料理裡找出同樣的邏輯,什麼樣的步驟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什麼樣的食材組合會帶出什麼味道?只要動手作,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有時還會變化出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料理!
原則上就是「吃夠了就好」,可以「吃飽」但不要「吃撐」,偶爾可以「吃撐」但不要一天三餐都吃到撐; 「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但明知道會胖的東西,不要經常出現在飲食的組合裡,其他的日子就吃「本來就需要吃的正餐」。
建立習慣不是靠「自律」,而是有意識的發現自己被什麼習慣綁架,打破它去建立新的習慣!當習慣養成,它就是習慣,不用任何強迫,它就會跟著你!
趁年輕時,培養能夠與自己相伴一生的興趣!那不是打開手機漫無目的會讓自己更焦慮的滑滑滑。而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在其中覺得滿足、感到自在,並且能夠感到心有所依的陪伴!
究竟從哪裡冒出「要寫上台語文的拼音」應該是早先就跟朋友有提過像台語文的字卡,應該都是有某些商機的吧!但說「商機」並不是真的覺得「啊!這一定很多人會買」,某一方面還是覺得語言這件事,需要放進日常,就好像學外語,其實能有機會「開口說」學得一定比「只有聽」來得快,至於認字和寫,就是更進階的事了。
知識與常識的分享,多半是用來幫別人解決問題的,或是提供經驗值給其他人少走點冤枉路,若經常需要「透過別人的不知道,去表現自己知道很多」,很容易在「其實我知道的事別人也都知道」而失去了成就感,或者在別人沒有表現「你怎麼那麼厲害什麼都知道」的反應時,感覺自己的存在感失去了!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調味,從別人的料理裡找出同樣的邏輯,什麼樣的步驟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什麼樣的食材組合會帶出什麼味道?只要動手作,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有時還會變化出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料理!
原則上就是「吃夠了就好」,可以「吃飽」但不要「吃撐」,偶爾可以「吃撐」但不要一天三餐都吃到撐; 「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但明知道會胖的東西,不要經常出現在飲食的組合裡,其他的日子就吃「本來就需要吃的正餐」。
建立習慣不是靠「自律」,而是有意識的發現自己被什麼習慣綁架,打破它去建立新的習慣!當習慣養成,它就是習慣,不用任何強迫,它就會跟著你!
趁年輕時,培養能夠與自己相伴一生的興趣!那不是打開手機漫無目的會讓自己更焦慮的滑滑滑。而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在其中覺得滿足、感到自在,並且能夠感到心有所依的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很久沒有好好舒展筋骨,解放一下! 健身房的跳舞志從上次試了一下跟不上,挫敗,就沒信心挑戰了。 今天實在是身體心情狀態都不好,負能量太重了! 健身房報到 ! 從籃球機開始,兩百多分,雖然有些機台異常,導致其實沒進麼多顆,只要打到籃框的也算分,手感沒有回來。之後挑戰了旁邊的跳舞機,果真熟能生巧,一首歌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為運動找理由 最近追了「草山春暉」這部戲,看著四個兄弟如何照顧年事漸高又有妄想症狀的失智母親,就覺得今年已來到50歲的我,好像不能對我的身體太好。 從小到大我都偏好靜態的活動,包含看書聽音樂看戲劇等等,對於爬山啊運動啊之類的動態活動比較沒有興趣,年過40之後,明顯覺得體力大不如前,一直到最近
Thumbnail
老媽是一個注重身材愛美的68歲女人,衣服穿不下去就立馬啟動減肥計劃!做什麼事都要求效率,總以快狠準的方式瘦身,做任何事也從不拖泥帶水。去年10月她看見天花板燈泡上的灰塵,就踩上椅子清潔,下來時一個不小心摔了,自然反應用左手撐著身體。就在這時手斷了⋯ 這時老媽才告訴我,以前醫生有說過她有骨質疏鬆的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很久沒有好好舒展筋骨,解放一下! 健身房的跳舞志從上次試了一下跟不上,挫敗,就沒信心挑戰了。 今天實在是身體心情狀態都不好,負能量太重了! 健身房報到 ! 從籃球機開始,兩百多分,雖然有些機台異常,導致其實沒進麼多顆,只要打到籃框的也算分,手感沒有回來。之後挑戰了旁邊的跳舞機,果真熟能生巧,一首歌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為運動找理由 最近追了「草山春暉」這部戲,看著四個兄弟如何照顧年事漸高又有妄想症狀的失智母親,就覺得今年已來到50歲的我,好像不能對我的身體太好。 從小到大我都偏好靜態的活動,包含看書聽音樂看戲劇等等,對於爬山啊運動啊之類的動態活動比較沒有興趣,年過40之後,明顯覺得體力大不如前,一直到最近
Thumbnail
老媽是一個注重身材愛美的68歲女人,衣服穿不下去就立馬啟動減肥計劃!做什麼事都要求效率,總以快狠準的方式瘦身,做任何事也從不拖泥帶水。去年10月她看見天花板燈泡上的灰塵,就踩上椅子清潔,下來時一個不小心摔了,自然反應用左手撐著身體。就在這時手斷了⋯ 這時老媽才告訴我,以前醫生有說過她有骨質疏鬆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