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風流」。這裡跟大家分享京都大學文學部教授小川環樹的一篇文章。
十九世紀末以來,日本中國學分成兩大陣營,一為東京學派,一為京都學派。
以京都大學為重心的京都學派,在近代中國學研究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內藤湖南、狩野直喜、西田幾多郎、吉川幸次郎、鈴木虎雄、青木正兒,都是這個學派的著名學者。
如果說京都學派第一代學者為內藤湖南(1866-1934)等人,小川環樹(1910-1993)已經算是第三代的學者。他的生平,這裡就不多介紹了。小川教授著作等身,其著述一直在重刷再版,大家逛書店,可能見過他的書。他有一篇文章,〈風流詞義的演變〉,收錄在《論中國詩》一書。
文章不長,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這裡簡述小川環樹對「風流」一詞的討論。
「風流」是什麼意思?是花心嗎?是喜歡拈花惹草嗎?但我們又聽過「魏晉風流」、「千古風流人物」,難道千古的人物都喜歡拈花惹草?
小川環樹教授認為「風流」,最初讀作「風之流」,是主謂結構的詞,意思是「風的流動」。「風流」,又有風俗、遺風的意思,比如《三國志.劉琰傳》說劉備「有風流,善談論」。這裡的「風流」,其實理解為丰神俊傑、瀟灑不凡,或許更為準確。
到了晉代,「風流」的用例突然多了起來,當時所謂「風流」,多數指一種「人們景仰的高尚風格」。我們看《世說新語》,有所謂「風流名士」、「名士風流」。「風流」往往跟名士牽扯在一起,而大家知道,魏晉崇尚清談,所謂「談玄」,清談又往往被視為「風流」的表現。
小川環樹教授把晉代以前「風流」一詞的含義,概括為三︰一,風化。二︰道德風格。三,表達追求道家自由的特定人物的性格用語。唐代以後,「風流」語義一變,開始包含好色的含義。
今天,我們說一個人「風流」,視乎語境,多半是貶義。想像漢魏六朝汝潁南陽名士那種風流,想像京都學派名家輩出的一時風流,此一時,彼一時也。
文: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