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之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但實際上由美國所主要的全球化正萎縮至海洋的領域,歐亞大陸核心淪為地方強權間的霍布斯角力場,至今尚未止息的烏俄戰爭、今年中後爆發的以巴全面戰爭、杭廷頓的斷層線衝突已經很明顯地分裂出陸地與海洋兩種秩序景象。

對台灣而言,2022年末的地方選舉一結束後,緊接著的便是長達一年的總統立委選舉布局。在這一年中可以觀察到民進黨作為主要執政黨在中央與地方的掌控上雖仍有無法與黨國政治匹敵的部分,但仍穩穩抓著各既存建置的協作權力且難以動搖(尤其是軍隊),即便這過程這中妥協總是讓深綠且有理想的支持者們感到不滿,卻也體供了整體綠營人士享受作為主流的場域,加上處在國際政治上的順風帶,這是十幾年前的綠營支持者都難以想像到的。而作為主要在野黨的兩大政黨,國民黨的中央在確定由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出面挑戰總統大位後的表現來看始終是難以令藍營支持者感到振作的,甚至在地方勢力也比以往選舉低調許多,而新興崛起的民眾黨雖然在高虹安拿下新竹市長位置後聲勢水漲船高,但缺乏地方與中央根基,只能走類似2020年韓國瑜路線來吸引容易受網路媒體影響的都會新興群眾與對現在社會變遷不滿的無政治基礎人士,令人懷疑在藍白合失敗以後,柯文哲是否能夠拿到比2020年的韓國瑜還要多的選票。

總之,2023年的台灣還不至於成為新東亞戰爭的前線,或許明年是哪個黨派當選也都部會是主要的導火線,然而全球化經濟的變遷仍然是在繼續的,核心區域的政治經濟運作重組了全球產業分布,也將進一步形塑新的地緣政治樣貌,屬於海洋陣營的台灣也依然有著許多問題需要面對,如何一面凝聚作為民族的台灣,一面緊抓全球產業鏈優勢來獲取海洋陣營的新任與依賴,都需要愛國者有一顆沉著冷靜的心來面對,而非受到大眾民主選舉的廉價符號所牽動。


avatar-img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8會員
106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藍白合即將成形,各黨的不分區名單也紛紛開牌。請各位別忘了還要選立法委員,這次要選出的是第十一屆立法委員 113席,只是目前媒體關注度幾乎都被總統大選吸走了。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隨著藍白合即將成形,各黨的不分區名單也紛紛開牌。請各位別忘了還要選立法委員,這次要選出的是第十一屆立法委員 113席,只是目前媒體關注度幾乎都被總統大選吸走了。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