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但身為自由主義全球化興起第一代留學歐洲的學者,胡昌智博士同樣也受困在多元自由主義與民族國家教育的雙重迷障當中而無法自拔。在《歷史知識》一書的第一章當中,胡博士回顧了歷史研究在德國學術化以後的各家理論演變過程,最後再回歸到台灣(成書時間在1980年代末)當前的歷史教育大方向的問題上面。他認為當前的歷史教育雖然引入了歐洲同時期流行的「結構功能論」的研究視角,但反而更加忽略了傳統歷史中強調「人物血肉」的面向,而這一面向在學生的道德陶冶上又具有一定的作用。胡昌智的這番看法脫離不了他所身處的時代,當時的社會科學不僅僅只是歐美學術圈的流行,更主要是讓當時的黨外人士在學術體制內找到理論依據來裂解中國國民黨統制教育的神話。然而我們卻不能說胡博士的這種批評和焦慮視完全受制於特定立場或違反時代趨勢的,只是他本身也無法覺察到現代民族國家教育與前民族國家歷史教育的差別,正是因為自己本身同時是(中國)民族國家教育的受益者,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普遍壓抑民族國家觀點時的留學生,這種教育的銜接反而很難讓學者具有對民族國家和非民族國家教育結構的差異具有比較實際的洞察。正如同我們現在當下的教育可望透過「統合的教育制度」來灌輸學生「多元」的視角,這本身就完全違反了多元本身的「自然性」而更加極端的灌輸一種「沒有道德原則的道德」,到最後學生除了在「政治正確」上做順服與反叛的打轉之外,根本沒有建立自我價值認識和自身周遭確實認識的可能。然而,這種建立也必須要認識到不同教育機構本身應發揮的功能與限制到底在哪裡,民族國家機構等級的教育透過民族有關的神話(這裡指的是一種虛實參半的理論而非完全虛構之物)來打造國民的同質性本就是正常現象(重點還是在國民結構是否與這種認知敘事契合的問題,物理上的認同),而全球化在認識到世界的多樣後反而開始進一步要求民族國家去除自我認識的特殊性,其實也是取消了國民對國民性的認識,讓國民在民族國家事物的參與上變得消極(當然好壞先不論),確實讓現代民族國家的教育失去的「目標」(精神動力)。當然,由於民族國家社會內部也往往是具有多樣性的,不論是階級或族群,所應培養的人格與德性也不應該相同(你會要求一位適合演奏音樂的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研讀《論語》、《孟子》或專研修車技巧嗎?),所以那些希望透過民族國家機器來完成全國民人格養成野心要不是失敗,不然就是造成災難(不論是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或多元解構主義),人們本來就不應該寄望擁有侷限性的民族國家來達到「完全啟蒙」的效果,而是要在國民性的一般認知穩定的情況下(例如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口都願意承認台語是「國語」)去放任內部各個族群和階級去摸索適合自身的人格教養與自我經營能力(地方教會與運動俱樂部),這也是歐美日等國之所以「民間」或「個人」能夠強大的原因,因為他們讓民族國家只管「民族認同」,而把能力與才能案其所是的方式分配給了整個社會(國家僅僅會做外在適當的調適,並不對內涵進行嚴密監控),並在自發合作的情況下變成強大的國家。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8會員
107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的其他內容
2024/12/23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2024/12/23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2024/12/18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2024/12/18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2023/12/31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2023/12/31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2021/12/25
不才受邀為石之瑜老師中文新著《國際政治學的關係理論與中國文集》代撰一序,深感慚愧惶恐。不才1991年混跡就讀於徐州路院區,萬幸選得石老師所開「儒家倫理與東亞經濟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課程,後辱蒙指導碩士論文,而又未以愚鈍見棄,提點迴護倏忽竟已三十載。
2021/12/25
不才受邀為石之瑜老師中文新著《國際政治學的關係理論與中國文集》代撰一序,深感慚愧惶恐。不才1991年混跡就讀於徐州路院區,萬幸選得石老師所開「儒家倫理與東亞經濟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課程,後辱蒙指導碩士論文,而又未以愚鈍見棄,提點迴護倏忽竟已三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