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批評的回應:〈基督教文化倫理〉中的理想類型在現代社會現象的弔詭

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例如我在舊文中提到的基督教文化倫理因重視自我經營以及對人的有限性的自覺(當然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互為肢體,這是我在舊文忘記提到的),因此催生出了民主、自由甚至是需要超越人與人日常協作管理範圍的巨大資本主義經濟,這三者曾經在十七到十九世紀時的歐洲社會更像是互相調和而非互相衝突的要素,如今卻在同樣屬於基督教倫理圈核心的歐美社會產生出了對階級精英和物質技術的崇拜、甚至是政治正確議題對主流群體的積極打壓現象,二十世紀以後的資本主義對部分社會來說更不像是凝結的社會的因子,反而使得人與人或人與社會間產生更嚴重的疏離現象。還有東亞社會倫理的部分,或許也能從類似道教或佛教文化中找到超越物質或世俗權力地位的觀念。顯然,關於我所提出來的兩種理想類型是能讓讀者在現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值得反駁的例子。

關於這些質疑,我認為應該先從兩種倫理中面對世俗的處事邏輯來理解會更能解決批評者們的疑問。首先是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有指出基督徒生在人世就是不斷的自我經營,這種經營搭配上宗教戒律的約束,原本只是一種人在俗世上如何好好過完一生的思想觀念,但是在十九世紀宗教約束因歐洲人物質生活方式改變以後開始式微,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尋找能夠代替原本宗教觀念的「善」的觀念,這使得後來的人們認為唯資本的不斷經營才是善的、唯獵取社會地位所需的實質或象徵才是善、唯將政治意識形態已完全的姿態實踐於現實社會當中才是善的,這些目標同樣是需要在積極經營個人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不同於東亞倫理觀的是,這種經營即便能為個人帶來一定的角色地位,但行動者大多還是享受在行動本身,而不是行動後成為的角色,例如政治家在乎的是獲取權力後的影響力實踐,而不是職位本身,資本家在乎的是下一步成功的投資會在哪,而不是自己所擁有的資產現值多少,社會運動家更是在乎世界是否已經繞著自己內心的理想運轉,好過自己作為一個運動先鋒的虛榮心(當然東亞的讀者往往是反著解讀的)。然而,這些不斷向著世界擴張經營的「善」最終也處成了全球性的動盪從十九世紀以來不斷挑戰人類的生存和認知的安定性,無怪乎著名的社會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會如此形容二十世紀初期的西方社會:「沒有靈魂的專家,沒有心肝的縱慾者,這樣的廢物居然稱自己已經到達了文明的頂點」(出自《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失去了宗教的靈魂,身體仍然會照著身體各部會的反射神經運作,這也是現今歐美世界最大的問題。

與之相反的是,在東亞社會裡,我們仍然能夠找到一些宗教觀念是要人們放棄世俗觀念和慾望,甚至是超越它才能得救。在原始的佛教經典中,我們確實可以找到一些解構一切物質生活,將安定的靈魂深植心中的說法。但在東亞社會的演化之下,佛教仍然脫離不了「角色」這一東亞世俗運作的觀念,不論是認為超脫乃是出家人的特權,或是將現實苦難交由佛陀(角色)來超渡,都顯示了東亞人將地位與權能綁定在一起的觀念。甚至道教中的修仙、飛昇更是為了要找到一種逃避世俗諸多苦難而建立出來的「非世俗地位」。近年來在年輕一代東亞人口中流行的魯蛇或躺平觀念也並非一種自我經營的理念,而是一種透過重新認知自己的地位藉此擺脫與他人在爭奪各種秀異地位時所承受的壓力或傷害。當然,這也不代表已地位邏輯運作的東亞社會一無可取之處。例如日本,比其東亞社會其他民族來說,這個民族的成員充分的接受自己所「應該」擁有的地位,並且在這種認知下發揮了各司其能的力量,以至於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日本仍然是全球數一數二能夠和歐美承擔起文化輸出、資本輸出以及秩序輸出的角色,即便這也讓日本人背負了不小源於西方世界的「現代性」壓力。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自2018本土政權慘敗以候,這一機器本身問題就已然在台灣浮現。從那時起,原本的「我們」,漸漸成為了「他們」。而曾經引領數十萬青年與本土派民眾投身反抗國共賣台的言論,不到十年已成為歷史。
每當在國內的公共平台上討論有關各類政治議題時,總是不時地會跳出一種聲音直指台灣各種社會問題的形成是由於國民的人文素養教育不足所致。
就世界史的角度而言,烏俄戰爭的開戰意味著冷戰後所建立的世界貿易秩序作為和平維持條件的區域性挫敗。
本文擬就兩種傳統文化:基督教文化(包含受其影響之文化,不僅限於宗教之內)與東亞文化(泛指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範圍內相似的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社會學的考察,透過對兩種文化中有關人性本質的道德觀討論近一步來理解兩種文化中道德的運作方式是否因為兩造觀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2023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個逐漸走向激烈衝突的時刻,即使全球化的表象依然存在(拜習會帶有的那種尷尬象徵),科技領域倡議的AI技術仍讓許多體面世界的觀察家趨之若鶩,彷彿在科技進步的領域裡一切從歷史來看必然有所興衰的衝突都失去意義
自2018本土政權慘敗以候,這一機器本身問題就已然在台灣浮現。從那時起,原本的「我們」,漸漸成為了「他們」。而曾經引領數十萬青年與本土派民眾投身反抗國共賣台的言論,不到十年已成為歷史。
每當在國內的公共平台上討論有關各類政治議題時,總是不時地會跳出一種聲音直指台灣各種社會問題的形成是由於國民的人文素養教育不足所致。
就世界史的角度而言,烏俄戰爭的開戰意味著冷戰後所建立的世界貿易秩序作為和平維持條件的區域性挫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用交換論面對神讓人走向邪惡 或許有人會抗議,反正我都有做好事,也都盡力服事了,而且我的確相信主耶穌的拯救,難道因此我希望上帝上我變成有錢人難道就不可以? 這樣說好了,你當然可以希望如此,這沒什麼問題,但考驗在後頭,就是你會不會因為沒有達成而產生不滿?畢竟,這世界上從不缺苦難不幸的人,我們自己也沒
Thumbnail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Thumbnail
身為一位奇科幻小說家,無可避免要在作品裡面處理有關神的議題,這一點對於多神論或無神論者或許沒什麼問題,就瞎掰或做一些典範轉移就好,內容有沒有邏輯,很多時候讀者也不在意。 但作為基督徒可沒那麼容易過關,因為神學概念不一樣。 這一點其實很有趣,大家不妨關注一下歐美幾位大牌奇幻作家,有不少人有個共通點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用交換論面對神讓人走向邪惡 或許有人會抗議,反正我都有做好事,也都盡力服事了,而且我的確相信主耶穌的拯救,難道因此我希望上帝上我變成有錢人難道就不可以? 這樣說好了,你當然可以希望如此,這沒什麼問題,但考驗在後頭,就是你會不會因為沒有達成而產生不滿?畢竟,這世界上從不缺苦難不幸的人,我們自己也沒
Thumbnail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Thumbnail
身為一位奇科幻小說家,無可避免要在作品裡面處理有關神的議題,這一點對於多神論或無神論者或許沒什麼問題,就瞎掰或做一些典範轉移就好,內容有沒有邏輯,很多時候讀者也不在意。 但作為基督徒可沒那麼容易過關,因為神學概念不一樣。 這一點其實很有趣,大家不妨關注一下歐美幾位大牌奇幻作家,有不少人有個共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