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投標的故事(四十四) #贏者詛咒

    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落在史丹佛大學的威爾森和

    米格羅姆教授身上,

    他們得獎的研究是 #拍賣理論。

    威爾森是第一個創建拍賣理論框架的人。

     

    拍賣通常是

    「拋售一個具有市場價值的物品」,

    在他的研究中,

    他指出投標人提供的報價

    通常會比他們所認為的標的物的價值要低,

    因為投標人害怕在信息不清楚的情況下

    付出過高的價格,

    這是為避免所謂的「贏者詛咒」。

     

    但是在大多數的拍賣中,

    投標人除了考慮市場價值之外,

    也會考量對自己的個人價值。

     

    例如,在購買房屋時,

    購屋者會同時考慮他們個人

    對便利設施及上班地點的喜好,

    以及那個房屋的市場價格。

     

    所以拍賣者如果可以找到

    那個特定的「個人價值」,

    就可以賣出高於市場價值的價格。

     

    如果與對手競爭激烈實力相當,

    這時候投標報價就是勝負關鍵,

    投標人依據自身的技術、專業和管理等

    計算出對應工作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

    包括直接、間接及風險等費用。

     

    為提高自己得標的可能性,

    除對原招標方案一定要進行報價外,

    報價過程要有掌控能力4個步驟:

    1.確認加以調整:實施贏得更多利潤報價

    2.擴大選擇範圍:多方案報價可減少風險

    3.多方比較優劣:提出建議方案更合理報價

    4.按照計畫讓步:先低價贏得再創造後續優勢

     

    我多次運用這4個方法,獲得許多實戰經驗,

    同時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下也增加利潤空間。

     

    投標報價如 #高手在民間、  #失手在陰間 ,

    每次出手要勤於找到那個特定的「價值」,

    就可以賣出高於標案預算的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