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超過一年都不願意跟我們好好說話了!我能怎麼辦?」媽媽無奈的對我說
九年級模擬教育會考結束,
緊接而來的是複雜的志願選填細節。
學生和家長必須清楚遊戲規則,
且要密切討論志願填榜順序,
才能上榜如願。
可這孩子和父母冷戰已長達一年半,
每次只要講話,
就是衝突!
媽媽說:「我完全不敢碰他!不說話至少沒有衝突。⋯甭談討論升學了!隨便他⋯反正沒期待就沒傷害呀!」
「我們明明是這麼的愛他⋯哀~」媽媽長嘆
▪️
『因為不想再受傷、害怕有衝突,所以乾脆不期待了?』
發現有不少人會誤會,
不要期待就是保護關係的安全裝置。
由於害怕衝突影響了關係,
乾脆就關閉對對方的所有期待。
事實上,
正好相反耶!
如果認為衝突,
就會失去愛的話,
那麼你以為的「愛」就會慢慢變質。
理由很簡單,
因為ㄧ方總是犧牲忍耐著,
他的委屈只會越積越沈重。
而大部分的人無法順利覺察,
那以為的「愛」,
卻靜悄悄地變得有條件了…
和孩子說話,
句句不離自己多苦多困難。
你開始發洩怨氣、情勒,
意圖想傳遞給孩子:
你看你有多幸福,
還不是因為我們多偉大多犧牲,
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你、愛你嗎?
▪️
嘿!
不要忘了,
他並沒有希望你這樣呀!
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
這其實是你大人自己的決定不是嗎?
想想
你用力地說再多,
他是不是只有更反感更排斥?你們的衝突更多呢?
他搞不好心裡還想:
我還不想生在這個家庭呢!
▪️
我認為無論什麼樣的關係,
關係間是不可能沒有期待的,
特別是親子關係。
因為,
這世界上唯有親子關係切不斷且無法代替。
想要有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應該要學的並不是不要有期待,
而是你怎麼面對、梳理、正確去表達落空的期待。
回想孩子呱呱落地的時後,
對孩子的愛是很深刻的體現,
是滿溢的、無條件的。
可孩子漸漸長大,
開始會頂嘴了,
有自己的想法了,
開始跟你的期待不一樣了,
於是我們的內心開始不舒服、失落、難過或者生氣,
我們無法接受這些期待的落空。
內心一直煎熬著:
我明明是這麼愛他,
我明明為他犧牲這麼多,
他怎麼變成這樣?怎麼可以這樣?
▪️
我對媽媽說:「你應該誠實表達你的期待,選擇不觸碰只會讓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遇事,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你做什麼不好的事時,我感到困擾。我想要⋯。媽媽愛你。」
用『我訊息』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與期待,
明確說出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
你不能這樣跟孩子說:
「你都⋯,你每次都⋯,或者你為什麼都⋯」
這樣說話,聽來都是指責,
孩子根本不會懂你想要什麼且感受不到你的愛呀!
你如果明確的說出自己要什麼,
孩子就會明確的收到你的訊息。
▪️
媽媽又問:「這麼多教養方式,有的說要嚴格一點,有的又說要自然成長。像我們家孩子這樣的狀況,我不知道究竟該用哪一種方法耶?」
我跟媽媽說:
我們都知道家家都有自己的難經,
我無法給您答案的!
因為根本不會有一套標準答案呀!
但我認為最好的方式,
就是用您自己的方法。
什麼叫自己的方法呢?
用自己的方法前題就是回到自己,
遵從自己內心的那一刻,
就是自己的方法。
怎麼知道有沒有回到自己呢?
我的方法是,
當發現這樣表達這樣做時,
內心瞬間升起了愛、包容 、體貼的時候,
就已回到了自己了呀!(笑)
#沒有執著就是自己就是本心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