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
沒想過有一天,也會從東部青變成北漂族。
高中畢業那年,隻身前往東部,佇足於課輔班的同時,收到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註1」的資訊,有別於傳統的師培型態,除了強調自主學習、打破現有教育框架,更接納了來自各地多元背景的人才;可惜的是,簡章上的資格限制之一:「需年滿二十歲。」
於是我試著向主辦單位表明我的意願,也提出了對應的方式: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書。短短幾小時內,團隊內部經過了討論與思考,決定拿掉了此一條件。接著在面試中,我甚至覺得——沒有錄取也心甘情願,因為這過程的收穫以及遇見,都已經值回票價了。
結果,超乎我所想所求地——居然錄取了。
於是,我開始幾乎每周往返北部的日子,與一群優秀的夥伴們,一次次提出對教育的新想像,並遇見了能夠相知相惜的教育工作者們。
畢業於師培計畫的那個月,我剛滿二十歲。
這些日子以來,經歷了後山的洗禮;而現在,來到了二十一歲的尾聲,號稱大四的這一年,於東部的生活暫告一段落,為了下場冒險的鋪路,便毅然決然來到大城市——台灣的首都。不過,像上一次那樣,再次發現了徵才訊息上的條件限制:「需大學畢業。」
站在一個CEO的立場去設想,以學歷來進行第一階段篩選,也許是目前短期內最有效率的方式 ( 不過近期以來,很多新創組織早就不這麼做了 );但是,身為非CEO的我們,可別忘了李安、賈伯斯、吳寶春這些前輩們的創舉——無關乎領域,經歷長期的淬鍊,卻在最後證實了,他們生命的價值,遠勝過學歷所能定義的。
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其實是很主觀的,其實沒有人能定義這份夢想的成功與失敗,不論旁人看來偉大或者渺小,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就已經逐漸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一條道路。就如魯迅所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大學當然有其必要性——當我提出這句話時,是建立在:當你清楚自己「為甚麼而去、為甚麼而學」的時候,那一刻起,你就賦予了這些日子的意義。大部分德國的高中生,畢業後會透過「空檔年」(Gap Year),在這場壯遊中,不論是打工換宿、投入國內外志工行動、當一位背包客、到企業實習等等,更認識自己,同時釐清:我要甚麼、我不要甚麼;進而選擇是否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甚至創業。
『因為我想做的事情,不一定要有大學學歷;另外,我也從學校以外的場域,獲得了學習的資源和夥伴。』我是這麼想著的。回到面試那一天,面對教授提出了「是否考慮繼續往上讀?拿到學位後,在接下來做很多事情都會相對容易一些。」此一說法時。
即便如此,在最後他還是用行動證明了:生命中的伯樂,會願意為了比學歷更珍貴的事物,打破現有的制度,給予空間和時間進行嘗試;他們替我和上級爭取特例——於是,我現在就坐在鹿樂平台的辦公室裡。
從來沒有上過大學,可我拿著大學的教職員工證。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
不是不曾吃過閉門羹、嘗過一次次被拒絕的滋味,也不是沒有被挫敗感吞沒過——我甚至懷疑自己,邊哭邊吶喊著:「誰會要一個連大學都沒有畢業的人,當他們小孩的老師?」當時的我,根本不敢肯定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想說的是:
在請求別人給你一個機會以前,
請你先給自己一個機會。
「給自己一個機會」,意思是花些時間去探索,也許起步的速度會慢一些,不用急著完成這個社會期待下的SOP;試著調整自己的環境,你有選擇每天所接觸的生活圈、社群網站、關注的議題⋯的機會,這些改變都會帶來新的火花,因為夢想形成的因素,大多來自於我們所看見的榜樣—周遭的人事物。
另外一個成因,來自我們有成就感的經歷,包括了我們的學習歷程,但請記得:『不要被現階段僅有的成就感,框架住你的夢想清單了』,因為有些事情,只是我們來不及去嘗試,或者未接觸過的領域,並不代表我們不適合或不擅長,所以適時的接觸新事物,也可以擁有新的夢想。
「給自己一個機會」,也包括實際走訪、參與,那些你曾經脫口而出說:「我也想要那樣!」的清單之一。因為阿,不是每一個人,看一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想那麼多;也不是每一個人,看到路上的街友/移工,都會想做點什麼;也就像不會每一個人,都喜歡同樣類型的男生。因此我鼓勵你去想想:
「當你在參與、或是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總是會有更多的想法,又或者是你最想改變的一件事情、你時常關注的議題、你最想去的地方等等;或者當你接收到哪些訊息的時候,會讓你心跳加快,想要起身做些什麼等等。也許那些就是可以去前進的方向之一了。」
而前面提到的:「建立所謂的目標,其實是很主觀的」意思是: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其實任何職業、任何領域,都比較不完,這也不是上帝放這些特質在我們生命裡的用意,我想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練習從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看待這些特質,不需要成為打在鎂光燈底下 、紛絲破千,或者是存款破萬⋯⋯的人——好像才是真的有影響力的人?這樣活著太累了,追求這樣的生活太辛苦了。在耶穌的時代裡,也從來不曾用這樣的事物,去衡量祂存在的價值,可是祂真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一直到現在。也可能,在我們生命的某些季節裡,單單影響一個人也就很足夠了,就像⋯⋯耶穌也曾為了撒該而去,就單單為了服事、影響他。(有時候我們以為只影響了那一個人,殊不知卻因著他影響了更多人。)
我曾經好迷惘過,到頭來才深刻明白:我不只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更是祂的兒女,我們活在祂的季節裡,而不是這世界建造的話語裡——不用害怕錯過其他選擇,因為祂對我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畫。#heisgoodgoodfather
如果,我不是在部落,就是在回部落的路上。
「您好,我是依蓮,現為【鹿樂平台】的專案執行。」
#原鄉教育工作者 #RUROforRURAL #歡迎合作邀約諮詢
#回部落的路上 #每天都在恩典中醒過來 #waymaker
/////////////////////////
近年來,偏鄉教育議題浮上檯面,常見小校與老師滿腹理想、兼具創意與行動力,卻得孤軍奮戰、默默耕耘; 也發現許多民眾與企業懷著熱情和資源,卻找不到對象付出、不知如何行動。
鹿樂透過實地走訪,將記錄下來的故事作為一封封邀請函;再藉由網路傳播,協助偏鄉小校募集到所需的人事物, 想出力的人也能實踐對教育的熱忱。 而偏鄉也不意味著匱乏,當地以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資產,款待到來的人們。於是,我們共創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
我們期許,繼續透過鹿樂,讓偏鄉不遠。
網站資訊:
http://ruro.tw/鹿樂平台 「鹿樂」取自音譯rural,原意為偏鄉。
//////////////////
註1:此計畫由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所主辦的
『2018年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課程為期10個月,招募30名有志投身實驗教育領域之夥伴,透過基礎通識、組課共學及場域實習三種課程模組,培育學員具備實驗教育思維涵養、專業自主性及實踐能力,使其成為教育創新及多元化發展之推動者,並為實驗教育體制儲備優質人才。可以參考我的心路歷程。
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