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正確心態與跳脫步驟 - 一個23歲商學生的反思

2024/0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


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 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 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今天想聊我從唸了一個不喜歡的統計系,必修都拿60分,跨到商管,找到自己志向的正確心態。

相信大家都對下面的這張圖不陌生。

台灣教育制度對比國外

台灣教育制度對比國外


「興趣是用培養,而不是尋找的」

遇到對未來迷惘的時候,可以用 Bottom up (由細節往上)思考方法,像樂高一樣,從每件小事,如喜歡的課、覺得景仰的學長姐、好玩的作業、實習,用想要在這個領域成長的心態拼湊出自己的目標,最後從不斷成長的樂趣中找到人生志向。


我的例子

迷惘期

18歲時是標準的台灣好學生,對自己的職涯沒想法,當時只覺得自己的數學好像很厲害,學測成績又剛好到,就閉著演選了成大統計。實際進來念才發現自己很不在行,大學的數學跟高中的數學完全是兩回事,三角函數微積分、天阿這是什麼,SIN、COS 原來還可以微分,到底是什麼鬼。當時成績當然很慘,必修都60,對未來迷茫,讀了不喜歡的科系,不喜歡數學又沒有專長。

探索期

但不服輸的我仍然是繼續探索,秉持著既然課業不行,我也要玩個徹底,讓大學部留遺憾。也因緣際會下,從辦活動發現自己喜歡商管,每天想行銷想到半夜4點,爆肝也很開心,也有天份,很幸運的第一個社團幹部舉辦的活動就收穫20000多人參加,大二一口氣做了3個社團活動幹部。

加速期

大三大四要選擇未來時,我跑去念商學院,政大MBA,認識到很多厲害的人,一樣秉持著試不死就死命試的心態,在一個大家都是菁英的環境,也會驅策你不斷進步,當時在碩一必修繁重的情況下,我就投了一個資料分析實習,還因為太忙跟當時的女友分手,從資料分析中回過頭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跟人互動,我不想要未來的職涯都是對著電腦、對著報表,寫著沒有情感的 code,於是接著挑戰兩個 PM 實習,包括在大型銀行與中小型財經資料庫公司,確認「喔這就是我的興趣,我以後一輩子都想當 PM,當主管的狗」,確認志向也在碩士這兩年加速累積實力。

確立期

從經歷中,我發現與人相處,完成專案的過程能讓我快樂,同時也不太被AI取代,因此選擇PM當志向。考量自身成就感的同時也考慮未來風險。



可以看到我每一次都選擇都是向心之所屬的,依靠當下最好的選擇,不斷的建構自己的故事,從來沒有一個模型在我大一就告訴我,我未來要幹嘛要做什麼。



給迷茫的你一些建議

  1.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嘗試新事物。就算那些事情最終不是你的熱情所在,至少你會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這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自我發現。
  2. 找尋小興趣:你的興趣可能不會一下子顯現出來,但留意生活中那些讓你稍感興奮的小事。它們可能是指引你前進方向的小火花。
  3. 建立人際網絡: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可以開闊視野,他們的經歷與觀點可能會啟發你對自己未來的思考。
  4. 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即使你還不確定未來方向,持續學習新技能和知識可以增加你的選擇範圍,讓你更有能力抓住機會。
  5. 給自己時間:找到自己的路徑需要時間,不要因為急於得出答案而對自己過於苛刻。有時候,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答案自然會浮現。


結語

迷茫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更明確自我認知的旅程。就像我的故事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路徑,每一段嘗試都會在未來的某個節點給你回饋。所以,當你感到迷惘時,不要沮喪,相信這只是你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階段。探索、嘗試、學習,最終你會找到屬於你的道路。加油!


喜歡我的內容也歡迎追蹤,每週兩篇文章,提升你的知識力,幫你趕上 AI 革新

【相關文章】

給大學生的忠告,大學四年我最後悔的事

履歷最常犯的4個錯誤

嗨嗨,這裡是 Jason 的首篇沙龍,主要會放我在 IG 貼文的轉寫,因為圖文訊息轉部落格長文會需要時間改寫,請大家稍待我更新文章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