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Paradigms and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作者:Just, Carpenter, Woolley (卡內基美隆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匹茲堡)
出版年份:1982 年
期刊:Journe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以不同閱讀呈現模式的實驗數據,看哪種方法對分析閱讀理解來說最好!
過去研究人類閱讀理解時常用的方式是眼動追蹤,使用眼動儀測量人們閱讀語句時眼睛的凝視點,可以看出凝視時間、回看、跳視等軌跡,進而推論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詞頻、詞的長度、詞的概念等。
與眼動追蹤不同的是自訂步調閱讀 (self-paced reading),有幾個可以操控的地方:
現在已經知道四種可以測量閱讀理解的方法 (眼動追蹤、3 種自訂步調閱讀),來比較看看他們的利弊。
受試者:35 位大學生
實驗材料 & 設計:
自訂步調閱讀的模式分為三種:
三種模式分別由 13、10、12 位大學生施測。
實驗流程:
結果 & 討論:
因為眼動追蹤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眼動追蹤會被視為基準與其他方式比較。閱讀時間上與眼動追蹤最相似的是移動視窗 (moving-window)。
移動視窗的發現:
這些發現與眼動追蹤的結果類似。
靜止視窗 (stationary-window) 的發現也與眼動追蹤相似,但因為呈現方式與一般閱讀不同 (以英文來說,一般是由左至右閱讀),所以在句子或段落最後一個詞測量到的結果和眼動追蹤非常不同。
詞彙累積 (cumulative) 的結果與其他方式的結果差異最大,因為讀過的詞不會消失,所以有些人會一次先按好幾下,然後再開始閱讀。問題就在,電腦測量的是每次按按鍵之間的時長 (也就是一個詞看了多久),所以一次按好幾下的這種技巧就讓這個實驗失去了它的意義。
另外,研究者在靜止視窗和詞彙累積模式中發現了溢出效應 (spill-over effects)。舉例來說,假設現正閱讀的詞是 N,下一個詞是 N+1,如果 N 是罕見的新詞,那就算 N+1 是常見詞,N+1 的閱讀時間也會被拉長。也就是 N 害到了 N+1、N 的效果溢出到它的範圍外,影響到別人。
還記得實驗中每一題結束都會請受試者回想並口述剛才看過的東西嗎?在這個結果中也發現移動視窗和眼動追蹤的相似性。
眼動追蹤中發現人們對不同訊息的憶起程度:
移動視窗中則是:
趨勢大致相同。
所以移動視窗自訂步調閱讀和眼動追蹤不只在閱讀時長上有相似結果,在回憶率上也類似。研究者沒有再針對累積詞彙和靜止視窗做分析,因為他們認為這兩種模式和一般的自然閱讀方式差異太大。
總而言之,移動視窗、靜止視窗、累積詞彙三種自訂步調閱讀模式,移動視窗最有效,最能量測出眼動追蹤看到的效果。
你可能想問,既然眼動追蹤效果最好,為什麼不用眼動追蹤就好?據 2008 年的資料,一臺實驗用、知名品牌、規格精確的眼動儀要價約 200 萬。
另外,眼動儀測量出來的數據非常龐雜。想像一下,只要眼睛稍微停在某一點 (以毫秒計算,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那個點就會出現一個數據,而實驗過程要觀看非常多句子,將會出現多少個數據點?更不用說在自然閱讀情況下,人們通常會來回觀看句子,所產生的回視跟跳視等也都是需要分別計算分析的。
移動視窗自訂步調閱讀呢?硬體成本就是一臺筆電的金額,時間成本也降低很多,因為受試者觀看的窗格受限,數據變得單純明瞭。在成本大幅降低的情況下,移動視窗還能達成與眼動儀差不多的效果,那麼何樂而不為?
但移動視窗當然也有缺陷,就像剛才說的,閱讀窗格受限,加上邊閱讀還要邊按按鍵,違反了人類的自然閱讀模式,所以移動視窗呈現的資料趨勢雖然和眼動追蹤類似,閱讀時間卻大幅增加,也可能造成受試者比較無法理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