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自媒體雜談

本篇雜談就真的只是純閒聊而已😃
本身不是用自媒體創造斜槓收入的用戶,只是想整理回顧一下這些時間我對自媒體的想法,以及使用自媒體輸出的優點。

「我」與「自媒體」

自媒體創作近年非常流行,個人都可以利用它經營自己的專屬平台for商業用途或是純抒發及分享,我也加入成為使用者的其中一員。我和它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潛水與浮水完全隨心所欲,也開始反思:


自己到底想要用自媒體平台幹什麼
我的終極目的是甚麼?
想紅想被更多人看見嗎?
想被人看見的話是關於我的哪個面向想多曝光呢?

這些問題我還未得出個結論,目前還沒有太多規劃——除了工作有關的網站是用來方便聯繫,也就是純粹做為工作用的輔助工具(這點是非常肯定的);其他關於個人的日常分享「目前」應該只是練習輸出的媒介而已,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

繼續問自己為什麼?


於是我繼續問自己為什麼會想要練習輸出表達呢?
因為我需要方便,沒有辦法好好傳達自己的意志或想法時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 分享文字及圖像的媒介:
    1. SNS社群們:臉書、ig、推特、噗浪、脆的……etc.
    2. 部落格(方格子平台也是一種部落格)、企業及個人網站
  • 分享聲音及長影片的媒介:youtube、podcast

*粗體字是我目前有在使用的平台


SNS主要發表比較零散的日常生活紀錄或感想,還有用它來當與網友朋友互動的媒介;部落格這裡也同樣是記錄生活感想,只是整理得更有條理、篇幅更長,因為是輸出長文章有分段需求,有助於幫助自己思考及順邏輯;個人網站與粉絲專頁則是輸出工作相關的文章,還在思考它是否能拓展更多利用。


打文章或記錄輸出的優點

  • 第一個是加深自己的印象,還有整理輸出時為了完善一些內容會去查資料(雖然這點在我寫的東西裡好像不怎麼明顯),練習順一下文字這樣,總之,就是在練習不太擅長的事
  • 對於初次見面認識的人如果看到我輸出的這些東西,好像比較好知道這個人在幹嘛?但其實這也不太重要,事實是我很少認識新朋友,況且朋友的話慢慢認識彼此也無所謂,我還是把如此這般類似名片的方便性歸類於「優點」。
  • 留下紀錄的話好像自己有更認真做事的錯覺,恩沒錯,就是這種錯覺讓我有充實感,因為很容易感受到空虛與無動力,像這樣打字的過程有助於自我感覺良好。


維持固定產出是意志力的事

若是有特殊目的要經營自媒體的人固定生產內容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內容就是形成個人品牌或創作的基石,即使把版面banner、廣告、文案弄得再漂亮,沒有吸引別人想繼續follow的內容還是沒用。
內容要產出就註定無法隨興了,有想法才寫的話就會變成像是日記隨筆一樣鬆散,固定每隔一段時間寫一篇文發表,表示「版主還活著還在繼續耕耘相關的主題喔!」像這樣去規劃排程是有必要的。


想營利就必須提供利益

經營自媒體當然要有一部份的自己才行,否則難以堅持,但除了「考慮到自己想說的」以外,想要變得受歡迎、進而獲得額外收入就必須做到提供利益給大眾,不管是陪伴利益、娛樂利益、知識利益等等,讓別人因為這些收穫想繼續看你輸出的內容。

然而產出這樣的內容通常多少伴隨著一點壓力,就像日常的工作一樣,即使自媒體是自己想做的斜槓,但仍需花腦力心思去思考市場價值,就像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的公司,營運的基礎邏輯也是類似的。


關於做自己

我否定凡事「做自己」這樣的想法,做自己有太多前提了,如果是已經滿意自己的狀態又不影響它人的情況下當然要繼續隨性做自己,這沒甚麼問題;但若心中已有其他既定的目標——想要變成那樣的人、想要完成那樣的事情,諸如此類等等甚至涉及商業或工作等等。畢竟,如果做自己還那麼自在的話就沒有那麼多不滿和想要了。

關於接納與改變

當然,完全接納現在的自己也是很可以的!只是那並不是一個更容易的門檻,甚至可說是現代人普遍的課題之一,可以思考看看不變和改變哪個對自己而言比較痛苦,一開始先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