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發現,很少見過手機、電腦製造商,在談論環保時,會把產品生命週期的總耗電量講進去,通常標榜的都是降低產品生產的汙染,或是講求低耗電。似乎沒人說,當運算越來越快的軟體更多,運算力也是要耗電的。筆者並不是要討論這個,只是想打開一個思路,讓大家明白,這二十年來所謂的改善,真的是核融合發電這種等級的?或是為了未來的新能量利用法打基礎?是不是絕大多數,都是募資平台上的那種雞肋產品。
罵完左派很爽,是不是也要罵罵右派?
對。
右派的解決方案,美其名創造新價值,但我們都曉得,哪有那麼多聰明人可以創新,找到最新的能量使用法。多數都是增進能量的使用效率,或是降低能量耗損。這也很偉大了,只是能做到這樣的人還是少數。
問題在於,右派也是有一堆沽名釣譽的渾球,不然怎麼會有黑心工廠主,跑去資助左派運動搏名,收買社會運動者宣傳,刻意掩飾自己在一萬公里外的工廠壓榨奴工,汙染地球?
走右邊的思考,通常是講求增加建材,讓填坑的同時還可以儘量蓋更高,這邏輯是沒錯,問題是這些多的建材,也就是資源打哪來?
前幾篇有看過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如果不是有新的能量利用法,那麼在國家的尺度上,就只能透過擴張去獲得,也就戰爭。對,所以左右的表層思考,最後都會走向戰爭,差別是一個開源一個節流。
但就整個地球的角度來說,這樣一點用都沒。
全球化把這個過程拖慢,所以大家都覺得,擴張蓋大樓的思維沒錯,這樣難道不可以?就儘快衝破技術的限制,例如核融合,那我們不就又可以創造新的人類紀元?
理論上沒錯,問題不是在這種思考有錯,而是人性會促使我們朝向最極端的作法,也就是為了自己、為了下一代。簡單說,就是找好聽的理由,優先給自己、自己的下一代獲取最大資源,然後其他人管他去死。反正自己不會是天才,那就讓天才去創造時代,我們家可以活著搭上便車就好。這種思維只會造成下圖的結果。
也就是講求最極端的科技進步論者,認為需要大量犧牲去堆疊技術的人,會造成的結果。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就是不停的犧牲農業、輕工業、不怎麼賺錢的工業,通通拿去堆科技業。其他國家比照類似邏輯辦理,你會發現這很快會走向拉美化。
拉美化,資源必然掌控在少數人手上,透過很極端的晉升機制,讓中下層有個盼望。但技術有特別強嗎?是不是都走到優先保有家族勢力,技術就透過跟先進國家合作就好,不就是搭便車?
各位再想想,台灣哪種人是這樣,歐美哪些人是這樣?答案出乎意料,就是那些自稱左派但會用右派手段行事者,簡稱混蛋。
這些人無一例外,會否定一切既有的秩序,堅持自己是對的,只因為他比較聰明,學歷較高,是天選之人。
這不就銃夢的世界觀?(編:指經典的日本科幻漫畫銃夢中沙雷姆人的思維,壓榨地球資源供給沙雷姆和宇宙都市)
前幾週筆者好像突然跳到意識形態?並不是喔,這邊都是在談人力資源的困境,因為不管要拔尖還是要填洞,都需要大量的人去運作。
填洞,好比說社工、基層教師,可能隨便找個中學肄業生,訓練個兩周就上?小學教師、幼稚園老師,可以隨意找個路人甲上兩月課就擔任?還是你覺得,這些都可以機械化、AI化,所以沒差?
別鬧了,這個世界運作的真實,就是人有天生智愚,只要是複雜點的,花心力的工作,都需要有點腦袋的。後天的教育訓練,可以打開視野,增加智慧,但你無法改變的是,有些事情並非你反覆操作,照本宣科就可以作到。
不然你去教書教教看,真以為老師就是每天念經,宛如機器人工作?這種老師教出去的學生鐵定都很糟糕,尤其是在心性上。你反對就去問問現在的現場導師,對他宣傳導師就是機器人,輸入正確的程式就會把學生教好。
這些年看過太多高學歷者,宣稱基層的工作,只要照著某種標準,或是某些基準去操作,就可以運作完美。
呵,這就跟沒小孩的去指導父母怎麼教養,沒教過書的去規劃課程一樣。
反過來說,你去對這樣說的人,像是科技業工程師,宣稱這些製程很簡單,隨便找個國中肄業生,練個兩週就能上,他接受?
筆者要說的是,一個社會變得更龐大、更複雜,那要把人力金字塔打造的越厚實,就需要很多很多能力高的人,去從事非高科技、高技術的工作,把基礎打底打好。
全世界現在面臨到的困境,說穿了就是想要衝破技術的關卡,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力,但要培養出這些人,你就得分很多資源,「讓高素質人力去基層教育有潛力的人」。
有人以為,智力是可以後天開發的,這純粹是在混淆名詞,天生的東西要開發,還是會與天賦有關,有的人開發一年就頓悟,有的十年,放到教育機制下,變成普及性的教法,就會是災難。
解決前幾篇的困境,唯一的辦法,不是減少人口,而是增加。
人口基數越大,天賦高的數量才會多,才有夠多的人力去降低耗能、增加效率,甚至是突破技術的限制。
所以,這好像又變成少子化的議題?差不多,但很不一樣,因為要讓人願意生,增加夠多人口,又不影響國家結構,那就只能從基層開始,把金字塔的產業結構打造上去。
別幻想下層的民眾,覺得未來工作不好的情況下,會憑著那點補助就狂生,這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妄想,用自己已經擁有的固定資源,去思考整體的差異。
相同資源,要給予民眾希望,覺得生育是有意義的,拿去給中產階級,還不如給藍領階層,整體效益還比較高。
對於未來的期望,每一層的想法都不一樣,但就人力資源儲備的角度來說,砸錢在提高上層的幾個精英,還不如讓下層產生大量的天才。
所以,少子化的問題不在於補貼,而是在產業,能否提供足夠多的職缺,讓人活著有希望,不是等著領錢躺平。